天天看点

14万人研究表明:有心血管病,也要多活动!运动越多,获益越大!

有心血管病,也要多活动

本报记者 燕声

很多人认为,心血管病患者不宜大量运动,因为这是心脏无法承受之重。但事实并非如此,近日,一项纳入14万余名成年人的荷兰研究表明,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运动可谓多多益善,即运动得越多,健康获益越大。

14万人研究表明:有心血管病,也要多活动!运动越多,获益越大!

心血管病患者运动越多越好

研究一共纳入14万余名成年人,其中78.6%为健康人,19.6%为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1.7%为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健康人的运动量最高,心血管病患者运动量最低。中位随访6.8年期间,健康人、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心血管病患者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7.9%、40.9%。

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心血管病者(包括健康人和有危险因素者),当运动量达到较高水平时再增加运动量,获益不会进一步增大。但在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中,中高强度运动量越大,全因死亡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越低。

研究者指出,对于任何人来说,中高强度运动均有益,尤其应鼓励心血管病患者多运动,对于他们来说,运动是越多越好。目前,我国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心血管病患者也应该根据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身体活动。

有心脏病更应坚持运动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个误区,认为心血管病患者心脏功能不好,应少活动,更要避免大强度运动。其实不然。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上发布的一项纳入3万多名心脏病患者的分析表明,无论以前是否有运动习惯,患心脏病后都应积极运动。

从心脏康复角度讲,有心脏病的人应定期进行体力活动。冠心病患者人群的运动与健康人的建议一致: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或每周75分钟剧烈活动,或两者结合。

这项分析包括来自9个队列的3万余名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2.5岁,34%为女性。中位随访时间7.2年。患者的运动情况分为四种:一直不运动、坚持运动、开始运动和开始不运动。研究发现,与一直不运动的患者相比,坚持运动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低50%,开始运动者全因死亡风险低45%,开始不运动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低20%。

研究表明,坚持运动者获益最大。即使之前没有运动,患病后开始运动也有益处。但患病后不再运动,等同于一直不运动。

预防心血管病也要靠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大量证据表明,运动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病。基于英国生物数据库的一项研究也提示,只要运动,就有心血管获益。当然,运动量最大时,心血管风险最低。运动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方式,且其带来的心血管获益超乎既往想象。

那么,心血管病患者该如何运动呢?

此前,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针对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和体育活动指南指出,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应尽自己所能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每周5天;或75分钟的剧烈运动,每周3天。

对于肥胖、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周额外进行三次20分钟的力量训练,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脏不良事件高风险者,如果要进行高强度运动,则应通过运动负荷试验等进行评估;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预防普通人群发生房颤的基石,终身耐力锻炼可能会增加一些中老年男性房颤的风险;轻度肥厚型心肌病且5年风险评分较低的无症状者,可参加所有竞技运动,可能导致潜在致命创伤的除外;患有严重瓣膜性心脏病、左心室功能差、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和活动性心肌炎的患者不应进行高强度运动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