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冠和出血热夹击下的西安

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发病较前期及去年同期显著上升,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较往往年也增多,发病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

文 | 舍 文

12月1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2例。37例本土病例中,陕西有24例,其中西安市21例。

新冠和出血热夹击下的西安

随后,#陕西新增24例本土确诊#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据报道,从12月19日晚到今天清晨6点,西安市曲江、碑林、莲湖、经开、雁塔、高新、浐灞、未央、长安等城区的家长,陆续收到学校方面通知。

而就在新冠疫情有所反复之际,近期,陕西省西安市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的消息受到关注。

按照12月15日西安市疾控中心网站的一则新闻显示:2021年10月份以来,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发病较前期及去年同期显著上升,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较往往年也增多,发病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

新冠和出血热夹击下的西安

新冠疫情仍有零星出现的背景下,不少人对西安市出血热病人增加感到紧张,网络上还曾出现过“吃草莓感染出血热”的不实传言。

名字听起来很可怕的出血热会人传人吗?需要接种疫苗吗?哪些人需要警惕出血热?

鼠类排泄物传播病毒,不会人传人

引起出血热的是汉坦病毒,鼠类是这种病毒主要的传染源。

据介绍,出血热的一些症状类似感冒,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肾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如果没有及时救治,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出血热死亡率达6%至15%。

人体感染病毒后,经过2周左右的潜伏期,即出现畏寒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三红”(脸、颈和上胸发红)等症状。

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新冠和出血热夹击下的西安

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如果人吃了被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病毒也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感染人体。

被鼠咬伤或伤口与带病毒的鼠排泄物或血液接触也可以感染汉坦病毒,另外,孕妇感染病毒后,可能经胎盘感染婴儿。

迄今,国内还没有出现汉坦病毒人传人的病例。

秋冬季节西北进入出血热高发季,是乙类传染病

按照“陕西疾控”公众号的介绍,陕西省关中地区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因素综合作用,黑线姬鼠较为常见,野外黑线姬鼠携带汉坦病毒率较高。

关中地区的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市和杨凌示范区每年报告的病例数合计约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5%。虽然出血热四季均能发病,但有较明显的高峰季节,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是陕西省出血热的高发季节。

出血热并不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上世纪80年代出血热曾经在国内高发,后来逐渐减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流行性出血热被归为乙类传染病。

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因为汉坦病毒的宿主是田野中的鼠类,因此只有容易接触宿主的人群感染风险会比较高。“陕西疾控”文章中显示:出血热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约占总病例的80%。

新冠和出血热夹击下的西安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陕西省出血热疫苗实行分类接种政策。在关中地区出血热疫情高发的重点区县,对16-60岁的农民、农村学生进行免费的疫苗接种。非出血热疫情高发的区县采取自愿、自费接种的政策。

新冠和出血热夹击下的西安

如果是长期生活在上海这样城市中的居民,一般不会接触到汉坦病毒宿主鼠类的污染物,因此没有必要接种汉坦病毒疫苗。

至于网上传言吃草莓会得出血热,事实上,只要是清洁干净的食物,就是安全的,草莓本身很无辜。

2020年曾有新闻报道,一名货车司机在小店里购买易拉罐装的饮料,打开后直接喝没有用吸管,可能是因为易拉罐包装被宿主鼠类污染,这名货车司机不久后发病被送到医院,被诊断为出血热。

所以说,注意个人卫生,是对付所有传染性疾病通用的办法,这个冬天,我们还得继续保持好习惯,减少传染病。

参考:陕西疾控 上观新闻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