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明日
导演: 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
编剧: 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
主演: 桑尼·苏瓦美塔农 / 帕查·朋皮雷亚 / 茱蒂蒙·琼查荣苏因 / 瓦尔雷特·瓦贴儿

死亡的前一天,大家都在做什么?
残酷又温情。
7分21秒,8442人死亡。
死亡,好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禁忌话题。
就算知道每天都会有人死亡,却没有人敢真正直面它。
除了最近新闻中出现的这位老人。
他是台湾著名体育主播傅达仁,由于晚年罹患胰腺癌,痛苦不堪,最终于2018年6月7日在瑞士选择安乐死。
而傅达仁死亡前的最后画面也在近日被曝光,视频中,他的家人围聚在他的身边,为他唱了最后一首歌。老人则在中间优雅的坐着,喝药前,还微笑着说了一句“再见”。
喝完后没多久就倒在了儿子的怀里逝去。
他或许是不幸的,病痛让他在晚年深受折磨,但在我看来,他又是何其幸运,手握“死亡之水”时或许是他得病后最为放松的时刻,因为他深知喝下这杯水后他将面对的会是什么,而不是一种不是何时会死亡的恐惧。
可很多人却并没有这么幸运。
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天,可能只是和无数个这天一样的平平常常的一天。
或许还在跟朋友聚会,或许才刚和家人团圆,没有一丝征兆也丝毫无法预料,就这么走到了尽头。
听着是不是无比残忍又伤感?
有这么一部电影,讲的就是死亡的前一天。
不是为了赚足我们的眼泪故意渲染的无比悲情的剧情片,也不是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会怎样的科幻片,而是一部只有70分钟的记录片。
而它记录的既不是那些已经知道自己要死的人,也不是那些已经做好准备去面对死神的人,而是那些像我们一样最普通的人,那些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死神所盯上的人,那么他们在死亡的前一天,到底在做些什么?
接下来我就来讲三个小故事。
未熬过毕业的女孩
2017年5月23日,毕业,前夜,四个女孩的狂欢夜。
也许是第二天就要毕业开启全新的生活,四个女孩显得异常的兴奋。
喝酒,聊天。
酒一瓶接着一瓶的喝,话题也一个接着一个的聊。
不知不觉到了半夜,一个女孩突然拿起一本星座书,开始看朋友们的命运。
女孩就是女孩,星座永远是大家不相信又最想了解的东西。
按照星座书上的预测,这四位女孩一个会出国留学,一个会成功的投资一点小生意,就是可能会有人偷走财富,一个会生小孩。
但当星座书传到第四个女孩手上时,她说她不相信,上面说的感情顺利,一点都不准,我刚刚跟男朋友吵架啊。
“我们重写吧”,说完就开始在杂志上帮自己和姐妹改写人生。
21岁,是最乐于幻想的年纪,酒过三巡,四个女孩开始畅想自己的将来。
有人想移居美国,永远不回来;有人去巴黎,进军时尚圈;也有人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有个温馨的小家,每天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吃晚饭足以。
不知不觉,聊到了半夜两点多,反正6点就要去参加毕业典礼,那不如就接着喝酒吧。
一翻冰柜,酒已经被喝完了,可惜还没尽兴。
姐妹们又想喝酒,又互相推脱,那么最后到底选谁下去买啤酒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看星座,看谁该下楼买啤酒了。
这位幸运的女孩就是......
画面黑屏。
再亮时就是一个无比长的镜头,保洁阿姨在打扫这一片狼藉,前一天还是欢声笑语的酒店,第二天竟是一片死寂。
而结果最开始就已经说过了。
这位天选的“幸运女孩”最终变成了“最不幸”的女孩。
改得了星座书上的命运却改不了自己这一生的命运。
永远吃不上炸生蚝的安
安回家了。
她在纽约生活了8年,8年来没有回过家,也没有回过弟弟的信息。
这次她辞了职,回到泰国,第一件事就是想给弟弟拍张照片。
姐姐说,1,2,3,笑。
“我不想拍照,也不想笑”。
但就算弟弟一直说着不想,却还是配合的站在镜头前,微微抿了抿嘴。
不过,敏感的弟弟从一开始就觉察出姐姐这次突然回来不对劲,可怎么问她就是不说,只是淡淡的回了句,没什么,想家了。
一直不联系的老姐突然回泰国,没有理由怎么可能。
可无论弟弟怎么问,姐姐就是不告诉他缘由,只是说,“小时候的那家老店还在吗,我们今天去吃生蚝吧”。
弟弟拒绝了,“今天要下雨,人又多,我们后天再去,你急什么,又不是后天就走了。”
谁能想到,这一句无心之话,竟变成了真。
第二天,姐姐骑着弟弟的摩托车去外面遛遛,没想到,被突然倒下的电线杆砸死。
最后,只留下了一张照片。
安直到离开,都没有吃上那心心念念的生蚝,弟弟也再也不会知晓姐姐到底是为何回家。
如果说前两个故事意外性太大,那么这第三个则告诉我们,人拗不过天。
“没有你,我可怎么活?”
这是一对夫妻。
妻子身患重病,一直插着管子,只有找到一颗合适的心脏才有机会活着。
只可惜,希望太渺茫了。
意外事故发生很多时,医院都没有通知她有鲜活的心脏可以替换,愿意把心脏给一个陌生人的人太少了,而她很有可能撑不到新年。
妻子其实不担心死亡,她总说:死亡很正常,我肯定比你早死。
唯一担心的就是失去了她,丈夫该如何生活?
丈夫也总是说: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没有人为他收拾行李,没有人提醒他驾照需要定时更新,也没有人为他修剪指甲。
只可惜,世事难料。
要去美国出差一周的丈夫的航班,竟然出了事故,连尸体都找不到。
原以为一定会死在丈夫前面的妻子,独自一人被留在了人间。
看完这三个故事,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怅然若失还是平静的有些可怕?
几个主角,几段故事,几个固定的机位,几个长达几分钟的长镜头,还有时不时来一下的黑屏,组成了这个只有70分钟的记录片。
在这个电影中,“死亡”不是歇斯底里,不是痛哭流涕,甚至连一个尸体的镜头都没有出现。
只是一个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事情。
你也永远预测不到什么时候你会因为竞争对手的死去而上位。
本片导演纳瓦彭,被称为“泰国版毕赣”。
他所擅长的就是用真实来表达哲学,而这部记录片则是他第一次独立筹资拍的电影。
意在向我们展示这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从不遥远的事情。
就像影片中间所说: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死,每天172800人,每小时7200人,每分钟120人,每秒2人。
而影片表现时间流逝的方式,也十分特别:滴答滴答的秒表声和左上角那不断变化的计时器加死亡人数。
最后,70分21秒,死去的人数8442,结束。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明日和意外,谁会先到来。
蜉蝣一世生如梦,不过昙花一现,而在看蜉蝣的我们又是谁的蜉蝣?
所以,请不要再纠结死亡到底是好是坏,重点是在你死之前,你的人生是好是坏?
而现在,你,离死亡又近了一步,快去抱抱你最亲的人吧。
今日讨论话题:你经历过死亡吗?如果可以预测死亡,你会做些什么?你对安乐死的态度是什么?
(觉得文章戳心的,点个“好看”吧,让更多人看到这不敢直面的事情。)
责任编辑:米酒
版权归电影头条(ID:movieiii)所有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