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有状元情结。“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金榜题名,屌丝逆袭,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多么令人神往!
每年高考季,人们对高考状元的话题总是津津乐道。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如“满分状元”何碧玉、“749分状元”王端鹏等,一再被提起。
其实,他们靓丽夺目的高考成绩,大多是政策加分后的分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满分。
曾有一人,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满分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他才是真正的学霸,真正的高考满分状元。他就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侯德榜。

1890年,侯德榜出生于福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姑妈的资助下,侯德榜先后在福州、上海求学。1911年,侯德榜参加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招生考试,以10门功课1000分的满分成绩,誉满清华园。
1913年,侯德榜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1917年毕业,又进入普拉专科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
因成绩优异,侯德榜在学习期间,已成为美国科学会、化学会会员。其博士论文至今仍是制革界广泛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1921年,侯德榜回国,出任永利制碱公司的技师长。当时,纯碱是最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但制碱技术被外国公司严密垄断,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完全是一片空白。
侯德通过特殊途径得到一份“索尔维制碱法”资料后,立即带领技术团队埋头钻研。经过五年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自主生产出了优质的纯碱,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永利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质优价廉,在美国的费城万国博览会上,击败了著名的“卜内门”牌纯碱,获得金质奖章。
1934年,永利公司开始生产硝酸、硫酸铵等化肥,侯德榜兼任厂长和总工程师。抗战开始后,永利公司利用现有设施和技术,转产硝酸铵炸药等战略物资,支援抗日前线。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当时,日本人想收买侯德榜和南京的永利工厂,被侯德榜严词拒绝。之后,侯德榜立即组织各方力量,将工厂迁到四川。
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但四川的井盐浓度太低,需要经过浓缩才能用,成本过高。而索尔维制碱法又会浪费30%的食盐。侯德榜决定探索新的制碱方法。
经过反复试验,侯德榜终于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新的方法不但将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了96%,原先方法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还可以转变为化肥,优越性大大超过了索尔维制碱法。
“联合制碱法”后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技术。侯德榜本人也得到了“国宝”的称号。
1949年4月,南京解放,正在印度的侯德榜得知消息后,十分激动,力克重重阻碍,绕道回国,得到重用。不但担任了化学工业部的领导职务,还兼任了公私合营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
1972年,侯德榜病重。虽身体行动不便,仍多次下厂视察,与科技人员讨论技术问题,为国家的化工事业呕心沥血。
1974年8月,侯德榜病逝于北京,终年84岁。
毫米云:“状元”者,人中龙凤也。得天地之造化,钟神秀于一身。出类拔萃,令人艳羡。家寄之以厚望,国托之以重任。
然则,其中有考入名校后,耽于享乐、不思进取,泯然众人者;亦有一旦留洋,便如黄鹤杳杳不复归,终为他人作嫁衣裳者。为之叹息!
唯有如侯公者,身处异乡不忘报国之志,面对威逼绝不卖国求荣。以平生所学造福于民,方令后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