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占据主导地位和宗教流行的时代,神学家们不仅在形而上学方面进行改造,更借《圣经》等经典试图重塑一个人类诞生的历史。
一个全新的以神学的形而上学解释的宇宙,神学家们的历史也是以神话式的历史解释社会中的一切。
对《圣经》有所了解的人都知晓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奥古斯丁对人类的本性和命运的定义也从这位人类的始祖开始。

亚当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类,如果除了上帝之外人类应当有一个偶像的话,被上帝惩罚之前的亚当是拥有上帝所赐予的神圣性、正直、不死和超拔欲望的自由意志的。 亚当在犯罪与不犯罪之间选择了前者——奥古斯丁认为这其实是上帝的绝对权力的体现:上帝给予了亚当最大的选择权,给了他自由意志,亚当选择了犯罪。
亚当受到了惩罚,被剥夺了神圣的能力,人类作为亚当的后裔不仅变的平凡,更遗传了亚当犯罪的倾向——人类拥有犯罪的自由,却永远不再有通过向善而被上帝施以恩惠的自由,人类的向善无法洗脱他的原罪,除非上帝选择,他们永生难以被施以仁慈。
人类意志不是因行动自由而蒙受恩惠,毋宁是因恩惠而取得自由——奥古斯丁试图这样说明上帝的这一做法。
从出生以来就被邪恶浸透的人类,除非一心向善,别无他法。人类由于自诞生时起就有犯罪的意志,他们没有向善的意志,上帝会选择某些人类施以仁慈,给予其灵魂中向善的意志,但人类自己不知,上帝却在创造人类的那一刻即已经预定好了每个人的命运。因而,奥古斯丁认为唯一的办法只有以戴罪之身终身向善。
那就是说,上帝让人类灵魂发生变化,使它具有亚当堕落以前那样对善的喜爱。认识和喜爱至善或上帝,可以使人恢复做善事的能力、舍感性生活而趋向上帝的能力,换句话说,这种自由的能力也就是从肉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意志。自由的意思是爱善,就是说,只有善良的意愿是自由的。 [1: 《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 剃利]
他也以此来说明上帝的设计不仅是对宿命的设计,更可能是宿命与自由意志交替的设计。
为什么上帝让某些人永远享福,使另外一些人永远受罚,这是神秘莫测的。但是,他的选择并非不公道,因为人已经丧失本来可以有的要求得救的权利。那么,预定论和命定论不是同一的吗?这不是说上帝已经预先决定谁应该得救,谁应该毁灭,而他的选择纯粹是随意的吗?预定是上帝永恒的决定,靠毫无差错的恩赐让这个人或那个人享有永恒的生活。预定含有关于选择的先见之明。但是这和人的自由没有关系。奥古斯丁认为,人原有选择永恒生活的自由,他没有选择}上帝知道他不会选择,预先决定拯救谁。这又是奥古斯丁关于上帝有绝对权力思想的一个例证。他丝毫不愿限制上帝的自由:上帝能够随心所欲地对待人类,亘古以来他就确定了每一个人的命运。人在亚当时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他却滥用其特权;上帝知道他会滥用。但没有人强迫他做坏事,如果他不是上帝的选民,他无权抱怨。如果他真爱上帝,有神圣的意志,他是能赎罪的。 [2: 《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 剃利]
奥古斯丁认为存在着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被上帝选中的人会因此进入上帝之城,注定要被毁灭的人聚集在尘世之城,那里是罪恶的王国。
他先是参加当时一个叫做摩尼教的民间宗教运动,根据其教义,宇宙中善与恶截然对峙,人具有两个灵魂,一个是光明的、善良的,而另一个则是黑暗的、罪恶的。人的行动产生于这两个灵魂之间的冲突。 [3: 《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
作为一个基督徒,奥古斯丁在他的《上帝之城》一书中介绍了人类的历史无非是有尘世之城与上帝之城并立存在的过程,尘世之城在奥古斯丁那里是指人间的国家,对于神学的至高理想来讲,尘世之城所指的国家的功能是以恶制约人类的恶。而上帝之城是人间的教会。
虽然,奥古斯丁说进入教会的人不一定能最终进入上帝之城,而在上帝之城之外的人是一定得不到救赎的。 善恶之间的对立终会以正义的一方取胜,在大安息日到来之际,上帝之城的成员将享有永恒的幸福,而罪恶的子孙将同魔鬼一道接受永恒之火的惩罚。《完》
本文为原创内容,请勿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