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古斯丁:自由意志走不出罪惡的“塵世之都”

神學占據主導地位和宗教流行的時代,神學家們不僅在形而上學方面進行改造,更借《聖經》等經典試圖重塑一個人類誕生的曆史。

一個全新的以神學的形而上學解釋的宇宙,神學家們的曆史也是以神話式的曆史解釋社會中的一切。

對《聖經》有所了解的人都知曉亞當和夏娃的故事。 奧古斯丁對人類的本性和命運的定義也從這位人類的始祖開始。

奧古斯丁:自由意志走不出罪惡的“塵世之都”

亞當是上帝創造的第一個人類,如果除了上帝之外人類應當有一個偶像的話,被上帝懲罰之前的亞當是擁有上帝所賜予的神聖性、正直、不死和超拔欲望的自由意志的。 亞當在犯罪與不犯罪之間選擇了前者——奧古斯丁認為這其實是上帝的絕對權力的展現:上帝給予了亞當最大的選擇權,給了他自由意志,亞當選擇了犯罪。

亞當受到了懲罰,被剝奪了神聖的能力,人類作為亞當的後裔不僅變的平凡,更遺傳了亞當犯罪的傾向——人類擁有犯罪的自由,卻永遠不再有通過向善而被上帝施以恩惠的自由,人類的向善無法洗脫他的原罪,除非上帝選擇,他們永生難以被施以仁慈。

人類意志不是因行動自由而蒙受恩惠,毋甯是因恩惠而取得自由——奧古斯丁試圖這樣說明上帝的這一做法。

奧古斯丁:自由意志走不出罪惡的“塵世之都”

從出生以來就被邪惡浸透的人類,除非一心向善,别無他法。人類由于自誕生時起就有犯罪的意志,他們沒有向善的意志,上帝會選擇某些人類施以仁慈,給予其靈魂中向善的意志,但人類自己不知,上帝卻在創造人類的那一刻即已經預定好了每個人的命運。因而,奧古斯丁認為唯一的辦法隻有以戴罪之身終身向善。

那就是說,上帝讓人類靈魂發生變化,使它具有亞當堕落以前那樣對善的喜愛。認識和喜愛至善或上帝,可以使人恢複做善事的能力、舍感性生活而趨向上帝的能力,換句話說,這種自由的能力也就是從肉體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意志。自由的意思是愛善,就是說,隻有善良的意願是自由的。 [1: 《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 剃利]

他也以此來說明上帝的設計不僅是對宿命的設計,更可能是宿命與自由意志交替的設計。

奧古斯丁:自由意志走不出罪惡的“塵世之都”
為什麼上帝讓某些人永遠享福,使另外一些人永遠受罰,這是神秘莫測的。但是,他的選擇并非不公道,因為人已經喪失本來可以有的要求得救的權利。那麼,預定論和命定論不是同一的嗎?這不是說上帝已經預先決定誰應該得救,誰應該毀滅,而他的選擇純粹是随意的嗎?預定是上帝永恒的決定,靠毫無差錯的恩賜讓這個人或那個人享有永恒的生活。預定含有關于選擇的先見之明。但是這和人的自由沒有關系。奧古斯丁認為,人原有選擇永恒生活的自由,他沒有選擇}上帝知道他不會選擇,預先決定拯救誰。這又是奧古斯丁關于上帝有絕對權力思想的一個例證。他絲毫不願限制上帝的自由:上帝能夠随心所欲地對待人類,亘古以來他就确定了每一個人的命運。人在亞當時有自由選擇的機會,他卻濫用其特權;上帝知道他會濫用。但沒有人強迫他做壞事,如果他不是上帝的選民,他無權抱怨。如果他真愛上帝,有神聖的意志,他是能贖罪的。 [2: 《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 剃利]

奧古斯丁認為存在着上帝之城和塵世之城,被上帝選中的人會是以進入上帝之城,注定要被毀滅的人聚集在塵世之城,那裡是罪惡的王國。

他先是參加當時一個叫做摩尼教的民間宗教運動,根據其教義,宇宙中善與惡截然對峙,人具有兩個靈魂,一個是光明的、善良的,而另一個則是黑暗的、罪惡的。人的行動産生于這兩個靈魂之間的沖突。 [3: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二十世紀》]
奧古斯丁:自由意志走不出罪惡的“塵世之都”

作為一個基督徒,奧古斯丁在他的《上帝之城》一書中介紹了人類的曆史無非是有塵世之城與上帝之城并立存在的過程,塵世之城在奧古斯丁那裡是指人間的國家,對于神學的至高理想來講,塵世之城所指的國家的功能是以惡制約人類的惡。而上帝之城是人間的教會。

雖然,奧古斯丁說進入教會的人不一定能最終進入上帝之城,而在上帝之城之外的人是一定得不到救贖的。 善惡之間的對立終會以正義的一方取勝,在大安息日到來之際,上帝之城的成員将享有永恒的幸福,而罪惡的子孫将同魔鬼一道接受永恒之火的懲罰。《完》

本文為原創内容,請勿随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