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201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题为《归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展览,向世人展示上世纪初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的20多位中国留学生学习与生活经历,以及在建筑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宾夕法尼亚大学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些人会问,中国建筑艺术与技艺并不亚于西方,为何要向西方学习。读过建筑学的应该会发现,中国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有一科叫建筑历史,建筑史共分为三本: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有心的人会发现,中国建筑史只有一本,而外国建筑史却占有两本。中国建筑史绝大多数篇幅是用来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以及各方面的艺术成就,涉及近现代的部分很少,且很多是由外国建筑师主持修建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建筑史书籍

上世纪初,正值中国封建王朝的结束,中国的历史进程向前迈了一大步,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形成了突出矛盾,且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不能像钢筋混凝土那样建的又大又高,且更适应现代化的办公与生活。国内一批怀着建设祖国远大理想的青年,远赴重洋,赴美求学,他们有:梁思成、林徽因、童寯、杨廷宝、陈植、范文照等。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人民英雄纪念碑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建筑设计成就表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解放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与其丈夫‬梁思成一起‬测绘大量‬‬古建筑‬,编纂中国古建筑‬‬建筑‬图集‬文献‬。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童寯(1900-1983年),男,满族,字伯潜,被公认为“中国建筑四杰”之一,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

代表作: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大楼和官邸、重庆炼铜厂、贵阳花溪中学、1937年,完成《江南园林志》一书,这是近代最早一部用科学方法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南京外交部大楼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兴业银行

杨廷宝(1901.10-1982.12),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

主要成就:紫光阁、正觉寺金刚宝座塔、碧云寺罗汉堂、京奉铁路沈阳总站、天津基泰大楼、天津中国银行货栈沈阳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图书馆、东北大学文法科课堂楼、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等。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

前任铺路后人行,先辈建筑师不仅给刚走出封建社会的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建筑理念,更修撰、总结了中国建筑的辉煌成就。融会贯通,中西结合,摸索一条适合中国本土建筑风格。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