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1991年7月,耿飚和妻子赵兰香回到了阔别50年的庆阳城,在庆阳女子小学,这对携手见证新中国建立和外交崛起的夫妇泪流满面。当年他们结婚所用的教师学校还替他们保留着,当年他们住过的窑洞还在。那天夜里,赵兰香和耿飚一夜没睡,他们离开庆阳之时,抗日尚未结束,革命路途还要走很久,他们毅然离开,贯彻在婚礼之时的誓言"革命到底"!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耿飚和夫人赵兰香

1950年初,党中央决定调耿飙到外交部工作,成为新中国第一批10位大使之一。而和他在黄土高原相识相恋的爱人赵兰香,为了祖国外交工作的需要,脱下了军装,换上了旗袍,戴上了珍珠项链,从一位冲锋陷阵的女战士,成为了我国外交大使的跟随者,陪伴着耿飚一同走上了外交的战场。

耿飚,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毛泽东选集》之中曾经多次提到的"杨罗耿兵团",其中的"耿"就是耿飚。

在军中,战友们都喊耿飚"耿猛子",称他"艺高人胆大"。耿飚是一个理性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重情的人。战友们说他"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他的爱人赵兰香评价他是"重情感又正直的人"。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耿飚青年

1937年,耿飚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兼副政委、参谋长,385旅部就设在庆阳城外田家城,而赵兰香则是庆阳女子小学的国文和美术教师。1940年夏季的一天,赵兰香注意到了学校里来了一名八路军首长,看起来高高瘦瘦的,但全身都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他的军装已经洗得发白,却穿戴得非常整齐,讲话也是斯文和气。校长赵文赶紧来给两人介绍说:"赵兰香,这就是385旅副旅长耿飚。"

赵兰香和他简单聊了聊家常,耿飚有意无意询问了她的家庭和工作状况。赵兰香对耿飚的印象不错,觉得他一点都没有官架子。后来才知道,他们的相遇其实并不是偶然的,那是校长夫妇和政委在给他们牵线搭桥。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耿飚和赵兰香结婚照

耿飚和赵兰香的爱情恋爱进展非常顺利,但当赵兰香的父亲听闻耿飚要娶他的女儿之时却始终不愿意。赵兰香出身清贫,父母只有这么一个女儿,父亲的思想非常保守,希望女儿嫁人之后可以带一家子走出贫困。好在赵兰香的母亲还是非常开明的,她不顾世俗的偏见,将女儿送到学堂去念书。在赵兰香出生的偏远山区,能够上学的女孩子是罕见的。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耿飚

赵兰香的父亲希望女儿能够在本地找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女婿最好有一定的身份。耿飚在军中名声不错,也有地位,但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无论多大的官都随时可能战死沙场。恋爱遇到了阻挠,耿飚和赵兰香都能理解赵父的心情,不过在内心深处,他们已经下定决心在一起。为了能够说服赵父,耿飚请求当地颇有名望的庆阳县商会会长到赵兰香家中去做工作。会长耐心说服,赵母也是非常支持,赵父不久之后就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耿飚和赵兰香的婚礼非常简单,1941年7月5日,他们在学校一所教室里面举行了婚礼,385旅的首长、战友还有亲朋好友都来参加,在婚礼之上,他们共同举杯,共同勉励:"一定要革命到底"。

结婚之后,耿飚和赵兰香就住在385旅旅部的窑洞之中,两人工作都很繁忙,一个忙于革命和战斗事业,一个在学校教书,两人单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两人的感情是非常好的。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耿飚、赵兰香夫妇与长子耿志深

1942年,耿飚接到调令,要前往延安的中央党校学习,夫妻两人只得暂时分别。一年之后,赵兰香也来到了延安,在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耿飚之前只读过两年的私塾,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赵兰香出身贫困,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两人互相帮助和学习,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

这时候,为了打破国民党对延安的封锁,毛主席号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延安各部都在开展大生产运动。延安大学为每一个学员都分配了指标,耿飚为赵兰香制作了一台手摇纺车。

每次到了周末的时候,耿飚前往延安大学接赵兰香,这对小夫妻一前一后走在校园之中。耿飚扛着纺车走在前面,而赵兰香紧紧跟在后面。周末是两人在中央党校宿舍独处的时间,耿飚会帮着赵兰香纺棉线、织袜子。赵兰香常常夸丈夫比自己纺的更加均匀,效率更高。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耿飚给长子耿志深的题字"磊落"

在战争年代,这种宁静的是短暂,谁也不知道战役何时会爆发,每一次离别都可能成为永别。

耿飚不甘心长期在大后方留守,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想要上战场杀敌的决心。1944年,中央批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得知消息之后,耿飚立刻启程,前往前线杀敌。赵兰香虽然不舍丈夫,但他们是因为革命才走到了一起,为了革命自然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

此后,他们夫妻两人聚少离多,一直到抗战快要结束之后,赵兰香才从延安调到晋察冀,和耿飚在一个部队之中工作。即便离得很近,两人见面的时间也是很短的,只有在战役的间隙,才有机会相聚一次。

每次耿飚上战场,赵兰香无时无刻不担心他在战场之上的情况,耿飚倒是也有自己的办法。耿飚曾经在国民党战俘手中收缴了一只军犬,这只军犬来头不小,抗战时期,它是日本人的通讯犬,后来被国民党军官收养在身边,到了耿飚手上,就成了战场上的"传令犬"。在大宁夏的战斗之中,为了得能够保持联系,赵兰香将信件挂在军犬的脖子上,这只军犬会将信件完好无损地送到战场之上,并且能通过气味找到耿飚。后来,蒙古族的一位王爷看上了耿飚的这只军犬,耿飚十分不舍,但为了民族统一战线还是将军犬送给了蒙古王爷。蒙古王爷感受到了他们的诚意,将军统局逃跑时埋在地下的电台告诉了耿飚。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1945年,欢送美军观察组回国(前左三程子华,前左四唐延杰,后左二耿飚)

抗战胜利之后,耿飚和赵兰香生下了一儿一女,赵兰香两次分娩耿飚都不在她的身边。聚少离多的生活让这个家庭少了平常人家的温馨,为了更好地参与革命工作,赵兰香在生下了女儿之后就做了节育手术。她将一双儿女送到了陇东的老家之中,全身心投入了解放事业之中。

耿飚有勇,在指挥战斗之时也是足智多谋,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之中,他担任过团、旅、师、军、兵团等各级别指挥机关的参谋长。在高级将领之中,先后担任过如此多级别指挥机关参谋长的,也只有耿飚一个人。在战场之上,耿飚是战无不胜的将军,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脱下了将军的军装,开始了外交生涯。

新中国成立之后和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需要大批外交官。中央决定从部队征调一批高级干部去做大使,耿飚就是其中一位。周总理曾经亲自征求耿飚调动工作的意见,耿直地他道:"坚决服从命令,但我一窍不通啊!"周总理哈哈一笑:"你可以边干边学。"于是,耿飚就这样就成为了新中国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位大使,不久之后耿飚身兼瑞典王国大使、丹麦王国公使和芬兰共和国公使。

耿飚经过短暂的学习之后就走上了外交岗位,开始了20年的外交生涯。赵兰香那时候也很年轻,不过26岁,也被新政府安排去做外交工作。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耿飚全家福

熬过战争之中的聚少离多,他们终于从山区来到了北京。已经习惯了艰苦生活的他们住在饭店之中根本不习惯,睡在高档的弹簧床上面,耿飚夫妇感觉整个身体都好像陷在坑里面,翻个身子床都在上下颤动。新的身份转变,新的生活环境,耿飚夫妇用了很长时间去慢慢适应。这就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打下了天下,没有第一时间享福,而是继续努力建设,不断学习,一直将人民军队吃苦耐劳的精神延续下去。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1978年,耿飚访问马耳他

为了能让赵兰香这些大使夫人们赶紧适应外交工作,周总理给她们专门请来了教师,教授她们基本的外交礼仪。这些曾经的军嫂,在大后方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她们是来自军队的女军人,她们是来自工农阶级的女儿们,却为了不输别国的大使夫人,她们一点点学习怎么穿高跟鞋,怎么穿旗袍,还要学着如何做头发。

当年赵兰香是庆阳那个小村庄里面第一个独自走出去工作的女性,她曾经骑着马走向战场,走向自己的丈夫;现在,她依旧是耿飚身后最坚定地支持,最大的助力。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时任中国驻瑞典大使的耿飚(1950年)

1950年夏天,耿飚和赵兰香乘坐火车来到莫斯科,后来又前往瑞典。而来到瑞典之后,他们就遇到了头疼的问题。当时瑞典国王接见大使是不能够带翻译的,耿飚和赵兰香对英语都只懂一点皮毛,如何和瑞典国王交流呢?耿飚立刻自费找了瑞典教师来补习英语,耿飚在永口山之时毛泽东曾经教过他200个单词,算是有一点点基础,赵兰香一点基础都没有,但她愿意学习,两人就这样一同学英文,互相纠正发音。

赵兰香本是一个比较传统和内向的女性,并不喜欢在外交际,但为了工作她必须让自己转变过来,管理档案的空闲时间,她都在拼命学习,参加外交活动,用所有琐碎时间提升自己。

耿飚和赵兰香夫妇都是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当时瑞典大使馆之中只有一位司机,不仅仅要送人,还要运送物资,实在忙不过来,耿飚出门就自己开车。他在红军时期就学会开车了,为了能在瑞典开车,还专门去拿了瑞典的驾照。耿飚开车的事情传了出去,有人觉得他有失身份,有人怕他出危险,引起议论纷纷,不过耿飚在别国大使中赢得的不是讥笑,而是佳话,瑞典外交部的官员们和一些国家驻瑞典大使纷纷表示:"大使阁下自己开车,了不起!"瑞典的报纸报道耿飚的前冠也是:"自己开车的大使","兼任司机的大使"等等称号,竟然增加了耿飚的知名度。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1950年,担任中国驻瑞典大使的耿飚与外国友人交谈

赵兰香说起丈夫在瑞典的外交活动,和说起当年在战场上的战绩一样骄傲。在瑞典的招待会上,瑞典的军官曾经问耿飚:"听说大使是位将军,不知您带过多少兵?"耿飚回答:"大概十几万吧。"那军官一听,立马立正给他郑重敬礼:"您统帅的军队人数,比我们整个国家的军队还多呀!"

有人和赵兰香开玩笑,问她如何从一个乡下普通人一下子成为了高贵的天使夫人,这样快速地转变有什么样的诀窍?赵兰香只回复了三个字:自信心。因为对自己的自信,对丈夫工作能力的自信,对新中国的自信,让她自带气场,她一直铭记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新中国的形象。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1960年11月19日,耿飚(左二)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古巴革命政府经济代表团

2000年6月23日,91岁的耿飚在北京逝世。赵兰香开始整理丈夫的遗物,并且完成了他生前最后一个愿望,向庆阳贫困捐资助学。一辈子清廉的耿飚没有留下多少遗产,家中也没有值钱的东西。赵兰香将丈夫珍藏的清代画家沈铨的画作《百鸟图》拍卖了,拍卖所得的220万全部捐给了贫困儿童。

2001年,赵兰香写了一篇纪念耿飚的文章《忆我的丈夫耿飚》,她深情写下这段话:"他是一个有担当的人,无论对我还是对国家人民,他永远忠诚。"正因为这纯粹的忠诚和情感,赵兰香定下的耿飚的墓志铭,只有简短的四个字——耿飚将军。

耿飚和赵兰香,睡在窑洞之中的战士夫妇,新中国的外交明星

图|1980年耿飚、刘华清将军访美

从硝烟不断的战场走上外交的舞台,耿飚和赵兰香,为了革命和国家利益,不得不忍受和家人的分离之苦,这对夫妻为新中国奋斗了终身,他们因革命走到了一起,又不得不为革命舍弃小家,顾全国家。他们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爱情故事,已成为今天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传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