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单及埋尸数据误导问题

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单及埋尸数据误导问题

关于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老师宋某不当言论视频截图

近期,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老师宋某的错误言论,引发了举国愤怒。笔者通过该事件,关注到部分国人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人数统计考证的错误认知,特别是对历史研究的无知。还有媒体公众,开始纠正长期以来所使用遇难人数“30万说”的错误。另外抗战史教育问题背后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媒体,相关政府机构宣传的严重脱节等问题。特着笔谈谈。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抗战史记

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单及埋尸数据误导问题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

一.没有完整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单,不能成为否认“30万以上”说的依据

宋某提出“没有完整的30万人遇难名单,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人数30万是不成立的”。我认为此说是不可能,不可行,也是对历史研究的无知。

首先南京国民政府是1931年12月12日,公布《户籍法》。但直到1943年,才宣布施行。在此期间,国民政府的所谓户籍管理一直由警察和保甲代行,故不仅不完善,且完全陷入紊乱。以至1933年1月,日本军校教科书《对支那军战斗法之研究》宣称:“支那人无守备之户籍法,且兵员多系流浪汉,其存在未被确认者不可胜数。因此,即使将其杀掉或放置他乡,断不会构成社会问题”。

再加上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大量难民涌入南京城,又有大量南京居民逃出。造成了南京沦陷后,无法精准统计有多少军民滞留南京;目前学界只能给出笼统的六七十万人的数字。这就使得不可能统计完整的遇难同胞名单。

再加上八年抗战,日军湮灭证据,国共内战及政权更迭。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新和各种客观因素及运动冲击。造成大量史料,证据散失,甚至大量大屠杀的遗址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幸存者,见证者和抗战老兵遭到迫害。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和保卫,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直到1983年底起,由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直接负责,开始恢复对南京大屠杀全面的研究。整整四十多年的空白期,注定要统计出完整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是不可能的。目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单墙共刻有11000人左右,这距离30万人以上的数字。是严重不足。

第二,历史研究,是门科学。讲究的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一切需要基于调查,考古勘察,证人证言,文献史料收集考证等,以形成较为证据链条和历史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断,分析构建,最终形成完整的史实(又称历史故事)。

由于上述历史原因。注定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在一开始就不可能彻底,完整。无论是1947年国民政府国防部发布《谷寿夫战犯案件判决书》和《南京大屠杀案卷》,还是1987年出版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等文献书籍,都只能大致说明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原因,遇难人数,屠杀地点范围,屠杀时间等主要问题。然后在通过不断地深入调查研究,新的文献档案,主要当事人及老兵回忆录公开及研究。逐步的细节化,全面化。

如南京大屠杀的起始时间和地点范围,1997年孙宅巍老师主编《南京大屠杀史》中,首次提出大屠杀的起始时间和地点范围应与日军进攻南京时间和作战范围关联,而不是只计算12月13日南京沦陷时和南京城区。直到2010年,张宪文领衔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最终在学界形成统一共识,即南京大屠杀起始日期“1937年12月5日-1938年3月”,屠杀地域范围“当时南京市政府管辖城内7个区(含下关,总理陵园区)及浦口中,孝陵卫,燕子矶,上新河,陵园5个郊区。还有南京周围的乌龙山,栖霞山,龙潭,江宁,句容,溧水,淳化,湖熟,秣陵关,牛首山,江浦,六合,汤山,孟塘,江浦等”。并基于此,明确在上述起始日期和屠杀地域范围内,放下武器的国军战俘才能计为被屠杀遇难同胞。可见,南京大屠杀研究是需要经过长期科学,严谨的调查,考证研究。不可能一戳而就,大而全。

第三,南京大屠杀是非常大的历史研究领域。无法避免在某些细节问题上存在研究盲点,错漏。特别是在2014年前,社会关注度和研究力量严重不足情况下;在国际学界又属冷门领域。这造成很多问题。如2009年,陆川导演拍摄电影《南京!南京!》时,为尽可能还原历史。请求南京大屠杀最权威,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提供被屠杀国军被俘官兵的名单。结果只获得2,3个人名字,均被电影使用。陆川导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此事深表遗憾。就现有大屠杀的研究取得丰富的成果;但仍然不足。

第四,“30万以上说”,看似笼统。实际是经过长达四十多年的调查,研究,论证的结果。绝非谁“拍”出来的,某些自媒体捏造蒋介石与美国合伙“黑日军军纪差”更是无稽之谈。1944年2月起,重庆国民政府便成立了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后又相继设立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南京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战犯处理委员会,以及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3年时间在民众中广泛征集证言,证物。才形成1947年国民政府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发布的《谷寿夫战犯案件判决书》和“南京大屠杀案卷”,首次提出“30万人以上说”,即“我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体灭迹者,有单耀亭等十九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十五万余具。被害总数达三十万以上”。到了1983年底,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重启对南京大屠杀全面调查研究。经过4年努力,期间对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幸存者,目击者1756人进行调查,登记告册。同时对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以及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地的图书馆等收藏的有关历史档案和报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考证。并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反复论证,最终确认了“30万以上”说。

之所以采取“30万以上”这一笼统说法,是基于国际学界“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定论,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同时也否定了之前10万人,20万人,将遇难人数界定为至少30万人,是科学,严谨的。同样二战德国屠杀犹太人研究,目前国际学界均统一采用“600万人以上说”,德国柏林建成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及纪念碑群上,也使用此数字。由于二战结束后,国际学界就开始研究犹太人大屠杀问题,且影响力远大于南京大屠杀研究。这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故截止2017年5月,只有130万以上遇难者姓名不详。但这并未影响“600万人以上说”的权威性。所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30万人以上”说,是符合国际学界研究标准的,是毫无争议的。再加上1987年至今,国内外涌起大量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史料文献和老兵日记,德美英等国档案文献,以及新发现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等;还有《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魏特琳日记》等一批有影响的外国人士日记,这些新的史料文献的研究成果都证明了“30万人以上说”的权威性。

最后,基于专业的统计学。也允许在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无法统计出精准数字的情况下,在基于科学证据基础上,给出较接近事实的预估数据。所以“30万人以上说”,是毫无问题的。

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单及埋尸数据误导问题

二.埋尸问题对遇难人数研究误导

1937年12月5日开始,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南京各地堆集大量遇难同胞尸体。据中央档案馆藏《日军战俘太田寿男1954年供述》记载日军为毁尸灭证,共埋尸15万具。从1937年12月12日,世界红卍字会首先组织埋尸团体开始,至1938年5月期间南京先后总共有8个埋尸团体,4支市民掩埋队和6个伪区政府及市政府参与埋尸。共埋尸25.2万具。这就形成了南京大屠杀研究一个特殊问题或领域—埋尸研究。

这个问题对日后统计遇难人数给予一定帮助,但也造成很大误导。1944年-1947年,国民政府调查南京大屠杀期间。就曾通过埋尸数据,来推断遇难人数。这就得出40万人,50万人,60万人说。但最后发现存在问题,最终在1947年发布的《谷寿夫战犯案件判决书》,使用“30万人以上”说。原因有二点:1.存在交叉重复埋尸问题。由于日军埋尸与埋尸团体,民间埋尸队和伪政府掩埋队。没有形成统一,有组织的掩埋。造成了重复埋尸。2.日军埋尸与埋尸团体,民间埋尸队和伪政府掩埋队的统计,计入了非屠杀起始日期和地点范围内的尸体。

由于埋尸问题的误导,造成了1962年,高兴祖先生领导的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小组调查,编著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就计入了埋尸数据,形成了“40万左右”说。在1983年底,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调查。就注意到埋尸数据的问题,故未予采纳。

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单及埋尸数据误导问题

三.重视抗战史教育,重视历史学术的宣传

我发现,近期上海震旦宋某事件爆发前,国内绝大部分媒体,政府机构和自媒体,仍然使用“30万人”说。就连大屠杀重要机构侵华日军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纪念墙仍在使用“30万”这一数据。孰不使,少了“以上”两字。就抹掉了数万,甚至十万以上遇难同胞名字。这显示了媒体和政府机关相关从业者的不专业,还有与学界研究成果的研究脱钩。幸庆的是,事件发生后;已有不少媒体和机构统一进行了修正。

不过,我仍呼吁:请侵华日军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纪念墙上,加上“以上”两字。让“3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印在所有国人心中,也彰显这一数字的权威性,科学性。

要看到一些媒体及政府机构,近几年在对大屠杀宣传力度上是足够的。但宣传的知识层面上,专业性严重不足,且偏简单片面化。还存上诸多错漏。如报道留京外国友人拉贝,魏特琳等人和国际安全区时,严重夸大了其作用。使不少国人以为安全区能保障中国难民安全,拉贝等拯救了超过20万的国人。实际拉贝等人确实保护了不少国人,安全区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军暴行。但根本无法阻止日军暴行,日军也无视安全区的存在。不仅日军经常在安全区内进行大屠杀,而且视安全区为妓院,公开强奸,轮奸中国妇女。如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大屠杀期间。经常有日军军官,开车进校强掳中国妇女,这些妇女基本有去无回。另外,在安全区内收容所数量,国内常用25所。笔者早在去年就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安全区内暴行史》,予以更正。但至今仍然不少媒体使用错误数据。

还有南京保卫战,国军大溃败原因,南京沦陷后军民自发抵抗,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认定,起始日期,地域范围,埋尸地点,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的对外揭露宣传,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空军及敌后游击队对南京日军打击等问题报道宣布甚少。而且存在不同程度错漏。

再加上抗战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形成国内长期以来“南京保卫战,国军不抵抗”,““南京保卫战5万日军击败15万国军””,“南京大屠杀,30万军民为什么不抵抗”,“南京大屠杀后,蒋介石和国民党没有向世界指证”等谣言和错误观点。

另外,我要吐槽历史教育。今年九一八事变前的张哲瀚事件,九一八事变当天某地中国女生穿日本和服事件,之后又发生日本军旗车贴事件,到现在宋媒事件。这些事件,一再凸显了中国抗战教育诸多问题。我们不仅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且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我认为,问题症结就在于应试教育体制。使所有人挤在高考一条赛道上,为了拼学分而学习。这造成了绝大部分学生为应考,死记硬背历史教材。考完基本忘光了,既没有记住,更没有理解,就更别谈传承。还有不少人对历史的了解,完全来源于影视剧,动漫,小说,游戏,自媒体,且不说基本的历史常识,甚至连历史价值观都是歪的,还随意撰改歪曲历史。笔者就曾见过,一些大学历史系新生,不少是为了混学历,甚至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刷短视频,打游戏的时间比看书的时间多。这样下去,中国的历史教育和研究是不行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