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经典的美女甩头发的镜头,掩饰挖地洞所挂的那张海报人物吗?
埃利斯(摩根•弗里曼)跟安迪(蒂姆•罗宾斯)说:“等等,她要出场了,我最喜欢她甩头发的那场戏。”接着,下一个画面,一个女郎一抬头,在如火秀发的荡漾中直起身来,亮出一张妩媚绝伦的脸。

那部被埃利斯看了无数遍的老电影叫《吉尔塔》,其中的那个美人就是丽塔•海华丝。
丽塔·海华丝1946年因在电影《吉尔达》中激情四射、放荡性感的荧幕魅力而红遍全美,有时亦被称为"爱之女神"或"美利坚爱神",又以极为出色的舞蹈技巧而名躁一时。1998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9位。
丽塔·海华丝原名马格丽塔卡门坎西诺,是西班牙人,1918年出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
其父爱德华多坎西诺是西班牙舞蹈员,母亲华尔佳霍沃思更在当时十分著名的“齐格歌舞团”参加演出。由于家学渊源,丽塔在十二岁已成为专业舞者,与父亲同台演出,这时候他们已全家移居到洛杉机三年之久。十三岁那年,她在墨西哥夜总会演出时,引起福斯影片公司老板温菲尔德希恩的注意,四年后终于跃登银幕。
1935年,丽塔演出处女作《南美大草原的月光下》,其后以真名陆续参加了福斯公司一些影片的演出,通常都是担任一些舞者的角色。不久,福斯公司与二十世纪公司合并,当时丽塔刚刚开始在一些B级片中得到演出较重要角色的机会,却因老板下台而被片厂遣散。此后在一些小公司拍片,逐渐变得默默无闻。
据一些报道上说,在丽塔·海华丝18岁时,父亲把她嫁给一个40岁的生意人埃迪·贾德森。后者看准了这张有升值可能的面孔,逼着她用痛苦的电解法抬高了发际线,为了使她看起来更像一个地道的每国女人,把她的一头黑发染成了激昂热烈的红发,名字则改成了丽塔·海华丝。
最后,他把她推到了哥伦比亚公司老板哈里·科恩的床上。到她成为明星后,她每个月还必须交给贾德森份钱。
在这样全力促销之下,丽泰在一些B级片中终于争取到担任女主角的机会。
真正让丽塔·海华丝崛起影坛的影片是霍华赫克斯导演的《天使之翼》(1939),此片由卡莱葛伦与珍亚瑟主演,丽塔在片中演一个到处留情的妻子,虽然只是第二女主角,但令人印象深刻。
四十年代初期,一连串卖座影片的推出,逐渐把丽塔·海华丝的知名度推向了高峰。这一批里程碑作品包括在《碧血黄沙》(1941)中演一个令人迷惑的性感女子;在《黄金梦》与《桃花宫》(1942)中与舞王弗雷亚斯坦搭档跳舞;在《封面女郎》(1944)与另一舞王金凯利搭档跳舞。
丽塔·海华丝在《生活杂志》刊登的照片供不应求,成为被派到海外作战的美国大兵最受欢迎的海报女郎,甚至在第一颗被扔到比基尼岛试验场上的原子弹上面都贴有丽塔的照片,其性感“威力”由此可见。
让丽塔海华丝确立她的好莱坞“爱神”地位的代表作是《荡妇吉尔达》(1946)。丽塔在片中又歌又舞,尽展迷人功力,成为当时无人可比的“性感皇后”。1942年,丽塔爱上了跟她在《不是冤家不聚头》(1942)中搭档演出的维多马图尔,就跟原配离了婚。
不久,在翌年的再婚典礼上,新郎却换成当时声名大噪的才子奥森威尔斯。
然而,这段婚姻来得快去得也快。在丽塔演出奥森执导的<上海小姐>(1948)时,两人已经分居,所以影片是在一种明显的低气压之下完成的。
她还主演了<胭脂虎>(1948)等片。
1948年五月,丽塔·海华丝,再度乘邮轮出访欧洲。在船上,丽塔爱上阿拉伯穆斯林王子阿里汗。他们的浪漫行径见诸报端后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因为当时阿里汗尚未离婚。一年后,两人终于在法国举行婚礼。但好景不长,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两年,阿里汗后来因车祸丧生。
“男人与吉尔塔坠入爱河,却在醒来后离开丽塔·海华斯”,丽塔的这句经典名言反映了她的梦想与现实。就像一些影评人说的那样:她始终没有学会保护自己。
丽塔在欧洲挥霍无度,经济难以维持,于是重回好莱坞,请哥伦比亚公司恢复她的合约。老板科恩体念旧情,答见所请,让丽泰再度主演了<谍网妖姬>(1952)、《圣血红颜》(1953)、<军中红粉>(1954)等片,虽然角色都蛮适合丽塔的戏路,但她的迷人魅力经过几年来的折损已所剩无几,所以反应很平淡。
1971年,丽塔曾一度想从舞台剧开展演艺生涯的第二春,但因记不住长长的台词,只好作罢。在事事不如意的情况下,她开始酗酒,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1981年,法院判决丽泰已丧失自我照顾的能力,把她交给二女儿雅丝敏阿加汗照顾。六十八岁时,丽塔·海华丝终于长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