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肖申克的救贖》裡那個經典的美女甩頭發的鏡頭,掩飾挖地洞所挂的那張海報人物嗎?
埃利斯(摩根•弗裡曼)跟安迪(蒂姆•羅賓斯)說:“等等,她要出場了,我最喜歡她甩頭發的那場戲。”接着,下一個畫面,一個女郎一擡頭,在如火秀發的蕩漾中直起身來,亮出一張妩媚絕倫的臉。

那部被埃利斯看了無數遍的老電影叫《吉爾塔》,其中的那個美人就是麗塔•海華絲。
麗塔·海華絲1946年因在電影《吉爾達》中激情四射、放蕩性感的熒幕魅力而紅遍全美,有時亦被稱為"愛之女神"或"美利堅愛神",又以極為出色的舞蹈技巧而名躁一時。1998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9位。
麗塔·海華絲原名馬格麗塔卡門坎西諾,是西班牙人,1918年出生于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
其父愛德華多坎西諾是西班牙舞蹈員,母親華爾佳霍沃思更在當時十分著名的“齊格歌舞團”參加演出。由于家學淵源,麗塔在十二歲已成為專業舞者,與父親同台演出,這時候他們已全家移居到洛杉機三年之久。十三歲那年,她在墨西哥夜總會演出時,引起福斯影片公司老闆溫菲爾德希恩的注意,四年後終于躍登銀幕。
1935年,麗塔演出處女作《南美大草原的月光下》,其後以真名陸續參加了福斯公司一些影片的演出,通常都是擔任一些舞者的角色。不久,福斯公司與二十世紀公司合并,當時麗塔剛剛開始在一些B級片中得到演出較重要角色的機會,卻因老闆下台而被片廠遣散。此後在一些小公司拍片,逐漸變得默默無聞。
據一些報道上說,在麗塔·海華絲18歲時,父親把她嫁給一個40歲的生意人埃迪·賈德森。後者看準了這張有升值可能的面孔,逼着她用痛苦的電解法擡高了發際線,為了使她看起來更像一個道地的每國女人,把她的一頭黑發染成了激昂熱烈的紅發,名字則改成了麗塔·海華絲。
最後,他把她推到了哥倫比亞公司老闆哈裡·科恩的床上。到她成為明星後,她每個月還必須交給賈德森份錢。
在這樣全力促銷之下,麗泰在一些B級片中終于争取到擔任女主角的機會。
真正讓麗塔·海華絲崛起影壇的影片是霍華赫克斯導演的《天使之翼》(1939),此片由卡萊葛倫與珍亞瑟主演,麗塔在片中演一個到處留情的妻子,雖然隻是第二女主角,但令人印象深刻。
四十年代初期,一連串賣座影片的推出,逐漸把麗塔·海華絲的知名度推向了高峰。這一批裡程碑作品包括在《碧血黃沙》(1941)中演一個令人迷惑的性感女子;在《黃金夢》與《桃花宮》(1942)中與舞王弗雷亞斯坦搭檔跳舞;在《封面女郎》(1944)與另一舞王金凱利搭檔跳舞。
麗塔·海華絲在《生活雜志》刊登的照片供不應求,成為被派到海外作戰的美國大兵最受歡迎的海報女郎,甚至在第一顆被扔到比基尼島試驗場上的原子彈上面都貼有麗塔的照片,其性感“威力”由此可見。
讓麗塔海華絲确立她的好萊塢“愛神”地位的代表作是《蕩婦吉爾達》(1946)。麗塔在片中又歌又舞,盡展迷人功力,成為當時無人可比的“性感皇後”。1942年,麗塔愛上了跟她在《不是冤家不聚頭》(1942)中搭檔演出的維多馬圖爾,就跟原配離了婚。
不久,在翌年的再婚典禮上,新郎卻換成當時聲名大噪的才子奧森威爾斯。
然而,這段婚姻來得快去得也快。在麗塔演出奧森執導的<上海小姐>(1948)時,兩人已經分居,是以影片是在一種明顯的低氣壓之下完成的。
她還主演了<胭脂虎>(1948)等片。
1948年五月,麗塔·海華絲,再度乘郵輪出訪歐洲。在船上,麗塔愛上阿拉伯穆斯林王子阿裡汗。他們的浪漫行徑見諸報端後激起了強烈的反響,因為當時阿裡汗尚未離婚。一年後,兩人終于在法國舉行婚禮。但好景不長,這段婚姻隻維持了兩年,阿裡汗後來因車禍喪生。
“男人與吉爾塔墜入愛河,卻在醒來後離開麗塔·海華斯”,麗塔的這句經典名言反映了她的夢想與現實。就像一些影評人說的那樣:她始終沒有學會保護自己。
麗塔在歐洲揮霍無度,經濟難以維持,于是重回好萊塢,請哥倫比亞公司恢複她的合約。老闆科恩體念舊情,答見所請,讓麗泰再度主演了<諜網妖姬>(1952)、《聖血紅顔》(1953)、<軍中紅粉>(1954)等片,雖然角色都蠻适合麗塔的戲路,但她的迷人魅力經過幾年來的折損已所剩無幾,是以反應很平淡。
1971年,麗塔曾一度想從舞台劇開展演藝生涯的第二春,但因記不住長長的台詞,隻好作罷。在事事不如意的情況下,她開始酗酒,健康狀況越來越差。
1981年,法院判決麗泰已喪失自我照顧的能力,把她交給二女兒雅絲敏阿加汗照顧。六十八歲時,麗塔·海華絲終于長離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