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敏率军征讨朝鲜,决定留在汉城的皇宫里,其他人为何不同意?

朝鲜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早在战国时期,我们的文献上就出现了关于朝鲜的记载。《山海经》、《管子》等书中都零星出现了朝鲜这个词。成书于汉武帝时期的《史记》里,还专门有一篇《朝鲜列传》。

朝鲜建国,则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事情。公元1392年,一个叫李成桂的朝鲜人,率领部队推翻了高丽王朝的统治,自立为王,建立朝鲜。当时,明朝立国不久,国力强大,在朝鲜这个撮尔小邦看来,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李成桂建立政权后,派遣使者出使大明,面见朱元璋,并请朱元璋帮忙裁定国号。朱元璋说,朝鲜一词,有“朝日鲜明”之意,寓意较好,让他们就用“朝鲜”为国名。朝鲜从建国起就对明朝充满敬畏,以后长期作为明朝的附属国,称臣纳贡。

阿敏率军征讨朝鲜,决定留在汉城的皇宫里,其他人为何不同意?

明朝晚期,社会动荡,中央政府控制力减弱。后金崛起后,朝鲜被后金视为眼中钉。为什么呢?从地图上就能看出,后金恰好夹在明朝与朝鲜之间,如果明朝和朝鲜联合进军,后金就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所以,在努尔哈赤的时代,就非常警惕朝鲜,害怕他们与明朝联合。事实上,好几次明朝征讨后金,朝鲜也派出了部队助剿,只是成效不大。

皇太极继位之后,为了能够彻底剪除来自朝鲜的威胁,决定以武力征讨朝鲜,让这个明朝的小弟彻底臣服。

阿敏率军征讨朝鲜,决定留在汉城的皇宫里,其他人为何不同意?

皇太极在位期间,两次对朝鲜用兵。第一次是天聪元年,第二次是崇德元年。通过这两次武力征伐,朝鲜彻底脱离了明朝,成为清朝的附庸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两次武力征讨。我计划用两篇的篇幅,来聊这个话题。今天这篇,先说说天聪元年的这次用兵。

天聪元年,皇太极在大贝勒代善等人的扶持下,登上汗位。皇太极的才能,与其父亲努尔哈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扩张的野心,则大大超出了他的父亲。他尚未登基,就已经看出朝鲜的威胁。登基当天,完成各种典礼之后,皇太极就高调宣布,要讨伐朝鲜。征讨的理由是,努尔哈赤去世时,朝鲜没有派人吊唁。这只是个由头,真正的目的,是要用战争解决朝鲜这个眼中钉。

阿敏率军征讨朝鲜,决定留在汉城的皇宫里,其他人为何不同意?

这次征讨,皇太极派出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贝勒,以阿敏为主帅,统领大军,浩浩荡荡出征。朝鲜投降将领姜弘立等人作为后金大军的向导,在队伍前面带路。

这次出征,非常顺利。后金大军面对孱弱不堪的朝鲜军队,势如破竹,以极小的代价攻城略地。这次战争,朝鲜称之为“丁卯胡乱”,也叫“丁卯之姨”。

阿敏率军攻破定州,放纵士兵进行屠城,烧杀抢掠,死者无数。抢夺财物也就算了,后金人还强迫占领区的朝鲜百姓一律剃发。后金的暴虐,激起朝鲜人的强烈愤慨,朝廷大臣也纷纷建议国王坚决抵抗。

怎奈国力就摆在那里,和后金硬碰硬,无疑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朝鲜国王眼见后金大军势不可挡,急忙把王妃、皇子、金银等派人送往易守难攻的江华岛,自己也跟随大臣一起前往江华岛避难。在后金大军到来时,都城汉城早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这个时候,朝鲜派人求和。

阿敏率军征讨朝鲜,决定留在汉城的皇宫里,其他人为何不同意?

但是,阿敏却犹豫了。在对朝鲜的态度上,阿敏是坚决的主战派。其他贝勒都劝他赶紧和朝鲜签订合约,然后撤兵。但是,阿敏却另有打算。他计划不走了,长期定居在朝鲜,就住在汉城的皇宫里。他还请杜度和他一起留下来。这个建议遭到了杜度和其他全部人的反对。如果当年阿敏坚持留在朝鲜,那么,朝鲜半岛很可能就不是今天的局面了。然而,阿敏没能顶住来自其他贝勒和将士的反对声音,很不情愿地和朝鲜议和。

双方使臣在江华岛和汉城之间往来穿梭。经过多轮谈判,双方互有妥协,最终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后金和朝鲜互不侵犯,朝鲜定期向后金进献贡品,并用对待明朝使者的礼节对待后金使者,不得收留后金的逃人、不得筑城练兵等,史称“江都之盟”。

尽管朝鲜已经答应了阿敏提出的条件,但是阿敏仍旧不解恨。撤军时,他不顾贝勒和将士们的强烈反对,下令士兵在朝鲜境内抢劫三天。这给朝鲜老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后金大军过处,无不是残檐断壁、尸横遍野。

阿敏率军征讨朝鲜,决定留在汉城的皇宫里,其他人为何不同意?

明朝一直是朝鲜的坚强后盾,那么,朝鲜受到后金的入侵,明朝是啥反应呢?

事实上,后金进兵不久,明朝这边就得到消息了。身在北京的朝鲜使臣金尚宪立即上奏,请求明朝帮助朝鲜解围。明朝兵部尚书冯嘉会上奏,请派觉华岛水兵三千以及其余兵勇配合毛文龙救援朝鲜,同时命辽东巡抚袁崇焕趁后金进攻朝鲜之机,率兵出征辽东,来个围魏救赵。但是,袁崇焕对此却不以为然,不同意救援朝鲜,于是迟迟不出兵。在皇帝的再三催促下,他才派将领带大军东进。但是大军行军速度极慢,根本不是去打仗,反倒像是外出拉练。其实袁崇焕也就是装装样子,根本没有把救援放在心上。毛文龙的统领的明军在后金军面前不堪一击,袁崇焕这边又迟迟不见行动。这边明朝大军缓慢前行,朝鲜那么已经和后金签订了盟约。明朝的这次救援,被朝鲜人讥讽为“纸上之兵”。明朝这种无能行径,也让朝鲜感到心凉,从此和明朝貌合神离。

阿敏率军征讨朝鲜,决定留在汉城的皇宫里,其他人为何不同意?

后金的这次征伐,对后金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这次胜利,打破了朝鲜与明朝的同盟关系,虽然朝鲜没有明确断绝与明朝的关系,但是极大缓和了后金出兵可能出现的后顾之忧,同时从朝鲜的纳贡中获得了一定的物质利益。

既然朝鲜这边已经被打趴下了,为何崇德元年,后金还要第二次攻打朝鲜呢?而且还是皇太极本人亲自挂帅,亲自出征。难道朝鲜还另有图谋吗?这个问题,咱们留到下篇再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