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敏率軍征讨北韓,決定留在漢城的皇宮裡,其他人為何不同意?

北韓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早在戰國時期,我們的文獻上就出現了關于北韓的記載。《山海經》、《管子》等書中都零星出現了北韓這個詞。成書于漢武帝時期的《史記》裡,還專門有一篇《北韓列傳》。

北韓建國,則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的事情。公元1392年,一個叫李成桂的北韓人,率領部隊推翻了高麗王朝的統治,自立為王,建立北韓。當時,明朝立國不久,國力強大,在北韓這個撮爾小邦看來,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李成桂建立政權後,派遣使者出使大明,面見朱元璋,并請朱元璋幫忙裁定國号。朱元璋說,北韓一詞,有“朝日鮮明”之意,寓意較好,讓他們就用“北韓”為國名。北韓從建國起就對明朝充滿敬畏,以後長期作為明朝的附屬國,稱臣納貢。

阿敏率軍征讨北韓,決定留在漢城的皇宮裡,其他人為何不同意?

明朝晚期,社會動蕩,中央政府控制力減弱。後金崛起後,北韓被後金視為眼中釘。為什麼呢?從地圖上就能看出,後金恰好夾在明朝與北韓之間,如果明朝和北韓聯合進軍,後金就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是以,在努爾哈赤的時代,就非常警惕北韓,害怕他們與明朝聯合。事實上,好幾次明朝征讨後金,北韓也派出了部隊助剿,隻是成效不大。

皇太極繼位之後,為了能夠徹底剪除來自北韓的威脅,決定以武力征讨北韓,讓這個明朝的小弟徹底臣服。

阿敏率軍征讨北韓,決定留在漢城的皇宮裡,其他人為何不同意?

皇太極在位期間,兩次對北韓用兵。第一次是天聰元年,第二次是崇德元年。通過這兩次武力征伐,北韓徹底脫離了明朝,成為清朝的附庸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兩次武力征讨。我計劃用兩篇的篇幅,來聊這個話題。今天這篇,先說說天聰元年的這次用兵。

天聰元年,皇太極在大貝勒代善等人的扶持下,登上汗位。皇太極的才能,與其父親努爾哈赤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擴張的野心,則大大超出了他的父親。他尚未登基,就已經看出北韓的威脅。登基當天,完成各種典禮之後,皇太極就高調宣布,要讨伐北韓。征讨的理由是,努爾哈赤去世時,北韓沒有派人吊唁。這隻是個由頭,真正的目的,是要用戰争解決北韓這個眼中釘。

阿敏率軍征讨北韓,決定留在漢城的皇宮裡,其他人為何不同意?

這次征讨,皇太極派出阿敏、濟爾哈朗、阿濟格等貝勒,以阿敏為主帥,統領大軍,浩浩蕩蕩出征。北韓投降将領姜弘立等人作為後金大軍的向導,在隊伍前面帶路。

這次出征,非常順利。後金大軍面對孱弱不堪的北韓軍隊,勢如破竹,以極小的代價攻城略地。這次戰争,北韓稱之為“丁卯胡亂”,也叫“丁卯之姨”。

阿敏率軍攻破定州,放縱士兵進行屠城,燒殺搶掠,死者無數。搶奪财物也就算了,後金人還強迫占領區的北韓百姓一律剃發。後金的暴虐,激起北韓人的強烈憤慨,朝廷大臣也紛紛建議國王堅決抵抗。

怎奈國力就擺在那裡,和後金硬碰硬,無疑是以卵擊石、螳臂當車。

北韓國王眼見後金大軍勢不可擋,急忙把王妃、皇子、金銀等派人送往易守難攻的江華島,自己也跟随大臣一起前往江華島避難。在後金大軍到來時,都城漢城早已經成為一座空城。

這個時候,北韓派人求和。

阿敏率軍征讨北韓,決定留在漢城的皇宮裡,其他人為何不同意?

但是,阿敏卻猶豫了。在對北韓的态度上,阿敏是堅決的主戰派。其他貝勒都勸他趕緊和北韓簽訂合約,然後撤兵。但是,阿敏卻另有打算。他計劃不走了,長期定居在北韓,就住在漢城的皇宮裡。他還請杜度和他一起留下來。這個建議遭到了杜度和其他全部人的反對。如果當年阿敏堅持留在北韓,那麼,北韓半島很可能就不是今天的局面了。然而,阿敏沒能頂住來自其他貝勒和将士的反對聲音,很不情願地和北韓議和。

雙方使臣在江華島和漢城之間往來穿梭。經過多輪談判,雙方互有妥協,最終達成協定。協定規定,後金和北韓互不侵犯,北韓定期向後金進獻貢品,并用對待明朝使者的禮節對待後金使者,不得收留後金的逃人、不得築城練兵等,史稱“江都之盟”。

盡管北韓已經答應了阿敏提出的條件,但是阿敏仍舊不解恨。撤軍時,他不顧貝勒和将士們的強烈反對,下令士兵在北韓境内搶劫三天。這給北韓老百姓帶來了滅頂之災,後金大軍過處,無不是殘檐斷壁、屍橫遍野。

阿敏率軍征讨北韓,決定留在漢城的皇宮裡,其他人為何不同意?

明朝一直是北韓的堅強後盾,那麼,北韓受到後金的入侵,明朝是啥反應呢?

事實上,後金進兵不久,明朝這邊就得到消息了。身在北京的北韓使臣金尚憲立即上奏,請求明朝幫助北韓解圍。明朝兵部尚書馮嘉會上奏,請派覺華島水兵三千以及其餘兵勇配合毛文龍救援北韓,同時命遼東巡撫袁崇煥趁後金進攻北韓之機,率兵出征遼東,來個圍魏救趙。但是,袁崇煥對此卻不以為然,不同意救援北韓,于是遲遲不出兵。在皇帝的再三催促下,他才派将領帶大軍東進。但是大軍行軍速度極慢,根本不是去打仗,反倒像是外出拉練。其實袁崇煥也就是裝裝樣子,根本沒有把救援放在心上。毛文龍的統領的明軍在後金軍面前不堪一擊,袁崇煥這邊又遲遲不見行動。這邊明朝大軍緩慢前行,北韓那麼已經和後金簽訂了盟約。明朝的這次救援,被北韓人譏諷為“紙上之兵”。明朝這種無能行徑,也讓北韓感到心涼,從此和明朝貌合神離。

阿敏率軍征讨北韓,決定留在漢城的皇宮裡,其他人為何不同意?

後金的這次征伐,對後金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深遠影響,這次勝利,打破了北韓與明朝的同盟關系,雖然北韓沒有明确斷絕與明朝的關系,但是極大緩和了後金出兵可能出現的後顧之憂,同時從北韓的納貢中獲得了一定的物質利益。

既然北韓這邊已經被打趴下了,為何崇德元年,後金還要第二次攻打北韓呢?而且還是皇太極本人親自挂帥,親自出征。難道北韓還另有圖謀嗎?這個問題,咱們留到下篇再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