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悄悄告诉我说她已经收经了,我吃了一惊:她才37岁!郦是个残疾人,生于1961年。她很小的时候就得了小儿麻痹症,一条腿开始萎缩。家人带她到广州做了三次手术,终使萎缩得到了控制。但这条萎缩的腿发育显然慢于那条健康的腿,这使她无法正常行走,只好用上了一支拐杖。
郦初中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呆在家里。她每天搞好卫生煮好饭就等妈妈和哥哥姐姐下班回家。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她过怕了,她要工作。
郦其实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孩也很能干,这只要看她将家里收拾得这样干净整齐就知道了。母亲以为让郦呆在家里别人就欺负不了她,她就会高兴,可谁知女儿却有着这样多的苦闷!母亲流下了两行泪。
春节过后,她左托人右托人,终于,有人告诉她,说有一个国营福利厂愿意向女人敞开大门,条件是女人要考虑嫁给一个比她大十五岁的残疾人。郦想都没想一下就答应了。
郦的丈夫驼背,又黑瘦,样子怪吓人的。洞房之夜,郦看着这个只见过两次面的丑男人,心里害怕极了。她蜷着身体缩在床角,男人也挺识趣的,说: “对不起,吓着你了吧?今晚你就安心地睡床吧,我睡沙发。” 可郦哪能安心睡呢?她一直警惕地防卫着,一夜无眠。
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月过去了,夜晚都没事发生,白天都一同吃饭,一同工作。随着对丈夫了解的加深,郦不再觉得丈夫可怕了。再说,郦也想做母亲啊。于是,有一晚,郦就不让丈夫睡沙发了。第一次与男人睡觉,郦真是刻骨铭心。
事情很不好办,两个残疾人都是第一次,连摆个普通的姿势都困难……郦那晚流了血,也流了泪。虽然嫁之前母亲曾有交待过,可郦还是觉得同房是一件辛苦、难受的事。所以,她怀孕后,就拒绝与丈夫同房了。儿子满一周岁,她去戴了环,却又戴不稳,因为郦的盆腔有些变形,生儿子都只能剖腹产。不久又怀上了一个,做了一次人工流产。
郦将一腔怒火发泄到丈夫身上,丈夫只好点头哈腰忙赔不是。以后,夫妻同房次数就少得可怜了。从她流产后直到丈夫去世,夫妻同房的次数也没达到两位数。
这期间,郦在厂里因文化程度高些而受到重用及人们的尊重。她觉得幸福,希望这种生活长久继续下去。却谁知命运总是不放过柔弱又倔强的郦。丈夫是意外身亡。出殡那天,郦没有哭。厂里有些人指责她没良心,说她丈夫对她那样好她还不哭。郦也不分辨——她在心里淌血呢。
丈夫去世时,儿子还不到六岁。不久,郦的厂也由以前的上级发工资变成了自负盈亏。没活干时,郦她们每月只有90元的生活费。儿子上学前班了,一开学就少好几百,上哪弄呢?
这时,行政科长拿了封从民政局转来的信来找她:一位北方老人为身在我们这个市工作的儿子找对象。他的儿子年近四十,除一只手的手指不那么灵便外,身体也还算实在,就是脑子有些问题,上了百的数字就算不出来。
可他是顶替他那南下干部的父亲工作的,所以单位好,工资高福利待遇也不错。老人开的条件是要脑子好使,有生育能力的残疾人。当时厂里的残疾女子除傻的外都已嫁了,又好几年没招青工了符合条件的就只剩下郦。
郦将信放了好几个星期,也犹豫了好几个星期:毕竟丈夫死了才不到一年。但她终于还是见了那男人,也终于成了那男人的妻子。原因很简单:郦见那男人确实老实,甚至打了结婚证也不敢“乱来”,最主要的是,那男人有些积蓄,儿子读书的问题解决了,就放心嫁过去了。
从此郦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改变:搬了两室两厅的新房,安装了电话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就连她那先夫买给她的手摇式残疾人车也换成了带马达的。
婚后的郦更豁达乐观,朋友更多,节假日总不得闲,带着儿子上街串门玩耍去。她丈夫虽不乐意,却也奈何不了她。在家里,挣钱最多的丈夫是最没地位的人,她和儿子随时都可吆喝他,倒是公公来小住一阵时母子俩才会收敛一些。
但她却不觉得幸福。她说,她不知什么叫幸福。第一次婚姻是为了工作,第二次是为了有钱,让儿子出息。不过,她觉得,如果挑选的话,她还是宁愿要第一次婚姻。那时虽然穷了些,但两个人的工资养一个儿子还是过得去的。最重要的是,那时的丈夫与她有说有笑有商量,在性生活中也主动照顾她。而现在的丈夫就不同了,是一个不懂节制的家伙。你不担心跟他生的孩子也会有问题吗?后来,郦终于怀孕了。
不过,自那以后,郦也就不再过性生活了,她与女儿睡了另一间小房。如今,女儿才三岁半她就收经了。郦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早就收经。也许自小残疾的郦比我们更加清醒,她对婚姻没有太多的奢望,也不放弃自己的权利,她既不抱怨,也不幻想,只是默默地尽一些自己的责任,让自己、让孩子生活得好一些,生活的沧桑,也就在她的这种随遇而安中变得不那么沉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