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喜马拉雅山脉:压在印度版图上的一座大山,让印度一直很难以逾越

喜马拉雅山脉:压在印度版图上的一座大山,让印度一直很难以逾越

公元648年,印度众多小国纷纷向中国投降,献上奇珍异宝和地图,希望得到孔子像

我们先讲3个人。

喜马拉雅山脉:压在印度版图上的一座大山,让印度一直很难以逾越

第一个张骞。

那是一场极其艰苦的行军,为了实现西汉王朝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的战略意图,在匈奴被扣留了十年之久的张骞,趁匈奴人不备领着随从逃了出来,又一路向西,登上了冰雪皑皑、寒风刺骨的帕米尔高原,经由大宛、康居到达大月氏。然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变富了大月氏人失去了对匈奴人的仇恨,不想再打打杀杀的了。张骞在那里停留了一年多,最终没有做通他们的工作。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在那里,他看到了来自四川的物产。这个时候大约是公元前126年。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将这些记录了下来:“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张骞看到的蜀地的物产是邛杖、蜀布等,他由此断定,在中国南方有一条从四川起步,通往今印度和阿富汗乃至地中海沿岸的古道。这让他回国后产生了连通西南寻找古道的想法。

公元前122年,张骞派出四支探索队伍,分别从四川的成都和宜宾出发,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前进,最后的目的地都是身毒。这次探索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但对西南的开发是有着很大的贡献,使汉帝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开拓。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使汉帝国控制了滇国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长约400公里的南国区域。

古印度在这条路上虽不存在像张骞、像汉帝国一样的艰苦探索,但今印度却把这一切写进史书,对张骞“感觉”到的古道的存在深信不疑。需要说明的是,那时候,印度并不叫印度,也没有时间和能力完成这种探索。虽然经历了孔雀王朝,但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尤其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不想与汉王朝夹击匈奴的大月氏人,在张骞离去近两个世纪后,成为印度最成功的侵入者,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而此时随着历史的发展,沿西南丝绸之路进行的商贸往来愈加频繁,商品种类不断丰富,中国和南亚、东南亚诸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南北印度人在小国林立与被统治的经历里,安逸地享受着来自中国的文明贸易成果。

喜马拉雅山脉:压在印度版图上的一座大山,让印度一直很难以逾越

第二个玄奘。

用《西游记》里的话说,玄奘取经走了十万八千里,但事实要比这个更漫长。绕地球一圈是4万公里,也就是赤道周长。玄奘从西安经甘肃、新疆一路走来,到今克什米尔的达迦湿弥罗国,行程13800余里,近于绕地理一圈半。在迎湿弥罗国,玄奘学习梵文经典,后又到达今巴基斯坦境内,一年里亲历四国,一边学习佛法,一边认真游历考察。633年,玄奘进入中印度,据其游历西域记记载,这里当时有曰波理夜呾罗、曰秣菟罗等三十国,其后来到那烂陀寺,这时距他629年从长安出发已经整整4年时间了。这就是说,玄奘最初“取经”的日子,大多是在今巴基斯坦境内,而不在今印度。

那烂陀寺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Baragaon)。属今印度比哈尔邦,位于印度北部,北邻尼泊尔,东接孟加拉邦,西边是北方邦和中央邦,南连奥里萨邦,为印度大邦之一。比哈尔邦古代有4个王国,即维戴赫国、梨奇维国、恩格国和摩羯陀国。摩揭陀国位于比哈尔邦中部。

玄奘在那烂陀寺待了5年时间。其后游历印度各地,并于公元641年回到那烂陀寺、公元643年载誉启程回国,在今印度待了约10年时间。这个时期印度为戒日王朝,当政者是创立戒日王朝的戒日王,是继笈多王朝之后统一印度的著名国王,对玄奘非常友好,也曾多次派遣使臣与中国唐朝通好。被称为印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帝王之一,其统治的40余年间,北印度相对稳定繁荣,使印度进入了一个较为光辉的时代。

公元641年,玄奘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古印度区划为东、西、南、北、中五部)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印度,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i]

玄奘不仅在今天的中国家喻户晓,他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国,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印度人也非常崇拜玄奘,原因是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精确记载了印度当时的人文历史,而印度人喜欢用神话讲述历史故事,这让历史一时很难还原到本来的面目,玄奘以亲历者的纪实手法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所以,不管是中国学者也好,印度学者也罢,大家都承认,没有玄奘印度史就不可能重建。

有一句是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不能仅靠传说撑着,更何况历史有时是这样的:看多远的历史,才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分明就是玄奘这个中国唐朝的出国留学生给今日印度的最大贡献。另外,印度之所以有印度这个名称,也是从他那儿开始的,尽管,他说的印度是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众多的国家,不仅仅是今日印度,但今天的印度还是把这个名称给保留了下来。

喜马拉雅山脉:压在印度版图上的一座大山,让印度一直很难以逾越

第三个王玄策。

王玄策是个牛人,他因为“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被称为“精明强干的使臣”、“中国唐代杰出的外交家”[ii]。

今天,人们对王玄策到底到印度几次是有争议的,但前3次没有争议。分别是:公元643年、公元647年和公元657年。可以这么说,王玄策和玄奘基本是一个前脚走,一个后脚来。公元641年,也就是玄奘与戒日王会晤的那一年,印度的中天竺送使节来唐。来而不往非礼也,唐太宗看到印度人大老远地来了,公元643年,任命王玄策为副使,跟随李义表出使天竺(印度)。这是王玄策第一次来到印度,他们当时也到了摩揭陀国,即玄奘当年学习过的那烂陀寺所在地,今印度比哈尔邦。

这一次行程使王玄策积累了不少出国访问的经验,至公元647年,他被转正了,唐朝派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印度。印度诸国为唐朝献上贡物,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王玄策带着人马高高兴兴地返回。但是很不凑巧,戒日王在这个时候去世了,手下的大臣想要篡位,在半道设伏,俘虏王玄策手下30多人,还抢走了各国给唐朝贡献的财物。王玄策逃出后很生气,借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今尼泊尔)骑兵,没费什么力气便打下了大半个印度,使印度人非常震惊害怕,一些小国纷纷投降,有的甚至献上了奇珍异宝和地图,希望得到孔子像和唐朝的保护。

公元648年,王玄策带着1万多印度俘虏,2万多头(匹)印度人送来的牛马回长安献俘,唐太宗给他封了个从五品下朝散大夫。今天,有很多人对这个事很纠结,认为唐太宗应该乘机控制印度,重视王玄策的胜利成果。事实是,唐太宗当时没有把印度当对手看,又因为地理的原因,觉得控制那里没有必要。王玄策献上的那些俘虏被唐朝分批放了回去,只留下一个摩揭陀国一个叫那逻迩娑婆寐的方士给唐太宗造药看病。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后,唐朝想放那逻迩娑婆寐回印度,但王玄策不同意思,那逻迩娑婆寐最终老死在了长安。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事迹对后世来说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当时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和印度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吐蕃在恒河北岸派人留驻,并在河边立碑,修建铁柱,表明恒河北岸属于吐蕃领土。[iii]其后,双方不再为疆域与领土的事情纠缠。二是,王玄策行动打通了从西藏通向印度的路线,成为了西藏—印度路的主要开拓者。[iv]至民国,仍有西北穆斯林群众取道青海、西藏、印度的这条线路前往朝觐。

公元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虽然促进了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但印度开始分裂,已经出现了王朝林立的局面。至10世纪末,北印度出现了普拉蒂哈拉、帕拉和拉喜特拉库塔一直处于三国争雄的局面,始终未能完成统一。其时,南印度是朱罗国,但其在北方的势力范围只到印度中南部戈达瓦里河的沿岸。其后,印度进入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时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莫卧儿帝国是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其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成立英属印度,莫卧儿王朝灭亡。英属印度是指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南亚次大陆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缅甸。需要说明的是,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

1876年开始,“印度帝国”才被作为正式名称来使用,并以此名发行护照。但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也就是说,所谓的“印度帝国”其实仍然是支离破碎的,而这也使其不断被“分离”,如:1886年被划为英属印度一个省的缅甸,最终取得了独立。1947年的印巴分治虽然宣告了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但和这也不是没有关系,英属印度的统治为双方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

喜马拉雅山脉:压在印度版图上的一座大山,让印度一直很难以逾越

我们再说一个故事。

主人公叫陆振轩。是一个文弱的书生,最终岗位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v]男,1902年6月生,汉族,江苏省武进县人。1987年退休,1999年11月病逝,享年97岁。1942年缅甸被日寇攻陷后,中国与外国的陆路交通完全中断。陆振轩又以交通部驻印度印伊运输处副处长的身份被派去落实美、英、法三国共商借道苏联铁路,建设新的接济中国战区物资运输线一事。这段故事在10年前被新疆电视台拍成了纪录片《1943驮工日记》。

卡拉奇港,今属巴基斯坦,时属英属印度,一批国际援华物资被滞留在了那里。陆振轩本想经由伊朗和苏联把援华物资运送回国,但到了卡拉奇才知道这条路走不通,一些口岸关闭。陆振轩心急如焚,只能重新找路,来到当地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由卡拉奇至列城过喀喇昆仑山至和田或叶城。这条路是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之间的一条商贸通道,但在列城至叶城这段已经被弃用,非常难走,被称为死亡之路,是被白骨指引的道路。

改变运输线路,陆振轩的方案得到了国内的批准,又与英属印度方面协调相关事宜。虽然,英属印度方面最终同意了陆振轩的方案,但负责的官员当时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条路能够通往中国新疆,而这是很耐人寻味的,至少可以说明当时英属印度中的一些人并不熟悉这一区域,对列城至叶城这条古道是非常陌生的。尽管当时有些英国人一直在寻找着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之间的那些古秘道,但这种陌生却让他们始终抹不去自己作为外来者的尴尬。

最终,陆振轩作从新疆筹集到的1000匹骆驼、马匹,在180名维吾尔、柯尔克孜和塔吉克族驮工帮助下,历时40多天,硬是将国际援华物资由列城通过“死亡之路”运抵叶城。而在这条路最早行走的也是中国人,列城所在的拉达克被称为“小西藏”, 在唐朝就是吐蕃王朝的属地,其间唐朝也曾统治过这个地区,当时的人们也通过这里到达古代的印度。后来,这里虽然曾被莫卧儿帝国占领,但时空转换,至清代,西藏成为了清王朝的一部分,拉达克也成为了清朝的领地。

拉达克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有喜马拉雅山脉,莫卧儿帝国虽然让印度的疆域变“大”了,但其统治者对真正的印度人来说,亦是一个入侵者。在历史上,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压在印度疆域上的一座大山,让印度人很难逾越,也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更是今天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因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被藏语称为“雪的故乡”。

喜马拉雅山脉:压在印度版图上的一座大山,让印度一直很难以逾越

结语:这几个人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开拓的民族,这种开拓的精神不仅打通了中国通过世界第三极与世界交流的文化通道,也使得世界屋脊文明归入中华文明。

喜马拉雅山脉:压在印度版图上的一座大山,让印度一直很难以逾越

[i] 朴均吉《玄奘与韩半岛佛教》,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

[ii] Edward Hetzel Schafer,《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陆庆夫《关于王玄策史迹研究的几点商榷》,敦煌研究,1995年。

[iii] 《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归降的城镇聚落五百八十余所,未久朝乾托卫城破,中天竺就此灭亡。为此,吐蕃曾立铁碑于天竺,以定吐蕃南界于此。”

[iv] 陆庆夫《论王玄策对中印交通的贡献》,敦煌学辑刊,1984年。

[v] 夏综万《陆振轩:万里驼行穿越昆仑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网,2019-11-1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