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担忧过,自己有一天会因为一无所有,而变得一无是处,最后因为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中,不堪重负。
——江河

《后会无期》是一部在商业上并不算成功的文学作品。在我之前的资料收集中。
作品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口碑。
说看不懂的大有人在,而更多的,是解读后会无期是金句叠加的,毫无内涵的,只是在无病呻吟的垃圾,如此的言论。
一个故事其实呈现出“表里”两个故事内核。
表面上马浩瀚与江河的西行之旅以分道扬镳为二人结尾,以未来可期作为故事结尾。
实际上是一个失去活下去动力的男人,与天台风景的对立。
标志性的,突兀的,电台语录。
在故事中间的插叙形式,其实作为另一种解构来观察,更为有趣。
真实的故事里,是一个把朋友都气走的男人。他先养了四只猫,然后因为猫比较难养,就送人了。他改养了一条狗,狗很听话,但狗终究是不会说话的。
具体这到底是4猫1狗,还是狐朋狗友,不得而知,起码故事层面是这样。
男人在电台里说自己在天台上,这应该不是他第一次上去。
他是个作家,一个有远大梦想的作家。
他想看到自己故事里意为诀别的旅行者号,该是他给自己原本定下的某种暗示。
所以这是我脑补出,他上天台的合理性。
毕竟,故事里45度望向天空的画面实在太多。
可在日复一日中,他不但没有见到旅行者号,还被养猫这件事情折磨着。
他本想把这种意为『孤独』的生物群居起来,以他的方式让他们不孤独。
可现实的种种因素,让他一步步做出分别的决定。
猫,不可爱吗?
猫很可爱,可是不听话,而且太自我。
他喜欢着猫,而猫喜不喜欢他,他不能确定,更不能说因为其内心的软弱,想要【笃定】的话就变成了更多的假话,或者不说话。
一段无法去界定的缘分在他的眼里终究与分离无异。
所以在『主持人』的怂恿后,他选择放弃,而去养了条狗子。
狗子,很乖,而且很听话。
此刻主持人或许与某个身影重叠,他内心深知,而不理会。
他觉得那不是猫,更根本的原因,是他发现自己可能并没有像对猫那样,会对狗子那么好
一个人在知道自己可能不是好人的时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真的连坏人都装不像。
日复一日中,男人希望改变,希望跨出去,希望有个声音能鼓励自己。
可寂寞还是占领了高地,一切看上去粗制滥造的生活,他可能受够了,也可能没受够。
他带着狗子在天台决定向前一步的勇气,会有吗?
我不知道
其实留下的忙音,是在搞笑和残酷之间来回转换的。
在并没有成名的作家江河眼里,杀死马浩瀚的应该就是自己。
是自己近乎冷漠的语气,
是自己虚伪中带的那份自恋,
是自己在细长刹车声后害死的,
也可能是在最后的诀别中杀死的。
太多的影视片会拍摄一个多重人格患者,把自己的其他人格慢慢抹杀,而留到最后的,在『后会无期』中,却是这个无法融入社会的江河。
他在故事中没有比得上,马浩瀚的任何一点,却在这路上,走完了全程,而且是唯一一个。
或许韩寒觉得,写作就是这样。
一开始可以牛逼哄哄,但写着写着,能写完,某种意义上,才是真正的本事。
没有人能与你分担,哪怕是再好的人。
江河把这个松散的,看似疯癫的,好像有太多金句堆砌的,故事写完了。
这一段路程的终点,我,江河!也给出了最好的结局。
老婆有了,你的青梅竹马我也送上了电视,就连这条根本就应该你来养的狗,我也照顾成大狗了。
但你不配有结局,你的结局是在那个时候,那个样子的。
而且是你自己要求的。
是不是整个故事呼应上了。
嘿嘿。
一首歌,一句话,一个人,我是F,《后会无期》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坑,我填上了。
完结撒花,记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