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润民心 绿色能源惠百姓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行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甘肃地处青藏、蒙新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干燥,降雨量稀少,水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甘肃水利水电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先后完成了疏勒河、洮河等数十条河流的区(流)域规划和全省水资源、重要城市防洪、节水灌溉等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兴建了一大批水利灌溉(水力发电)工程,形成了以供水、灌溉、防洪发电、水土保持为主的水利工程体系。这些项目在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引大入秦工程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是将发源于青海木里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东调120公里,引入甘肃省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干旱缺水的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水利骨干工程,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被誉为“西北都江堰”和“人工地下长河”。引大入秦水利工程跨越甘青两省四地(市)六县(区),穿越崇山峻岭,工程艰巨,创造了甘肃水利建设史上的许多奇迹。这一工程的建成,使灌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不仅稳定解决了秦王川地区近40万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供水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引大入秦工程渠首引水枢纽
景电工程
景电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首次建设的一项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电力提水灌溉工程。工程区跨黄河、石羊河流域,包括甘蒙两省区的景泰、古浪、民勤、阿拉善左旗四县(旗)。景电工程由景电一期工程、景电二期工程、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简称民调工程)三部分组成。景电工程彻底改变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景电灌区现已成为腾格里沙漠南缘的一道绿色屏障。
景电提灌泵站
景电二期工程渡槽
2009年8月,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在玉门昌马风电场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规划建设的最大规模的风电工程全面启动。
引洮工程
经过反复勘测,科学论证,2006年8月引洮工程再次开工建设。11月22日,甘肃人民期盼了半个世纪的“引洮河清流、解陇中之渴”圆梦工程正式上马。2014年12月28日,在历时8年的艰苦施工后,甘肃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宣告建成并全线试运行通水。2015年8月6日,引洮工程一期正式运行,受益区总面积为1.97万平方公里,涉及甘肃省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个市辖属的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155个乡镇,总人口约300万人。
洮河九甸峡库区
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开工典礼
风力发电
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是我国继西气东输、西油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之后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2006年,甘肃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2008年4月,国家发改委审查通过《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2009年8月8日,国家能源局、甘肃省政府在酒泉隆重举行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开工仪式,标志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十二五”期间,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省风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252万千瓦和610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和第1位。
酒泉三十里井子风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