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潤民心 綠色能源惠百姓
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基礎行業,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起着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甘肅地處青藏、蒙新和黃土高原交彙地帶,分屬黃河、長江、内陸河三大流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複雜,氣候幹燥,降雨量稀少,水資源貧乏且分布不均,供需沖突突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後,甘肅水利水電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先後完成了疏勒河、洮河等數十條河流的區(流)域規劃和全省水資源、重要城市防洪、節水灌溉等綜合規劃和專項規劃,興建了一大批水利灌溉(水力發電)工程,形成了以供水、灌溉、防洪發電、水土保持為主的水利工程體系。這些項目在改變生産生活條件、改善生态環境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态效益。
引大入秦工程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是将發源于青海木裡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東調120公裡,引入甘肅省蘭州市以北60公裡處幹旱缺水的秦王川地區的一項大型水利骨幹工程,也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被譽為“西北都江堰”和“人工地下長河”。引大入秦水利工程跨越甘青兩省四地(市)六縣(區),穿越崇山峻嶺,工程艱巨,創造了甘肅水利建設史上的許多奇迹。這一工程的建成,使灌區農業生産基本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不僅穩定解決了秦王川地區近40萬群衆的脫貧緻富問題,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供水區的生産生活條件和生态環境,群衆生活水準逐漸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引大入秦工程渠首引水樞紐
景電工程
景電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甘肅首次建設的一項高揚程、大流量、多梯級電力提水灌溉工程。工程區跨黃河、石羊河流域,包括甘蒙兩省區的景泰、古浪、民勤、阿拉善左旗四縣(旗)。景電工程由景電一期工程、景電二期工程、景電二期延伸向民勤調水工程(簡稱民調工程)三部分組成。景電工程徹底改變了當地農業生産的基本條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态效益,景電灌區現已成為騰格裡沙漠南緣的一道綠色屏障。
景電提灌泵站
景電二期工程渡槽
2009年8月,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在玉門昌馬風電場正式開工,标志着我國規劃建設的最大規模的風電工程全面啟動。
引洮工程
經過反複勘測,科學論證,2006年8月引洮工程再次開工建設。11月22日,甘肅人民期盼了半個世紀的“引洮河清流、解隴中之渴”圓夢工程正式上馬。2014年12月28日,在曆時8年的艱苦施工後,甘肅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宣告建成并全線試運作通水。2015年8月6日,引洮工程一期正式運作,受益區總面積為1.97萬平方公裡,涉及甘肅省蘭州、定西、白銀、平涼、天水5個市轄屬的11個國家扶貧重點縣區,155個鄉鎮,總人口約300萬人。
洮河九甸峽庫區
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開工典禮
風力發電
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是我國繼西氣東輸、西油東輸、西電東送和青藏鐵路之後西部大開發的又一标志性工程。2006年,甘肅提出“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2008年4月,國家發改委審查通過《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報告》。2009年8月8日,國家能源局、甘肅省政府在酒泉隆重舉行酒泉風電基地一期工程開工儀式,标志着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全面啟動。“十二五”期間,建成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全省風光電裝機容量分别達到1252萬千瓦和610萬千瓦,居全國第2位和第1位。
酒泉三十裡井子風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