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猪,再没有比当今国人更纠结的了,一方面总是不由自主的将其和蠢笨、好吃懒做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唯恐和猪扯上关系;另一方面却又认为其是福气的象征,希望自己以及子女能够像猪一样好运连连,不劳而获。其实在古代时,猪的地位还是比现在高很多。

韦国故都遗址
到了上古时期,猪就更不得了,甲骨文中的“家”字(其中的“豕”就是猪的形状)就充分反应了“猪”在上古先民中的崇高地位。更有豕韦氏,以养猪制皮为主业,历经夏商周三朝千余年不倒,并在商朝一度成为“上古五霸”之一,堪称最牛养猪家族。成就“上古五霸”之一。猪在上古时地位崇高。
豕韦氏与豨韦氏有关联么?豕韦氏立国于豨韦氏故地。
《山海经》记载“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
《庄子·大宗师》记载“夫道,有情有信,无象无形。……,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
所谓“司彘之国”即为豨韦氏(豨:大野猪之意),乃是远比三皇五帝更为古老的部落。其活动区域在现今的河南滑县一带,上古时期乃黄河故道,非常适合野猪繁衍生息,豨韦氏由此习得驯养野猪的技巧,成为上古时期最早的驯养野猪的部落,并以猪为图腾,庄子将其列为首位得道大宗师,更在伏羲之前,由此可见其在先民中的地位。
而豕韦氏则起源于彭祖。彭祖篯铿于帝尧时受封于彭地,建大彭国。夏朝建立后,大彭国成为夏朝的诸侯国,并与夏朝关系非常密切。寒浞代夏时,大彭国伯靡因协助夏帝少康复国,并诛杀寒浞,从而立下大功,故少康即位后,即封其子元哲于豨韦氏故地。元哲被封于此地后,同样以养猪为主业,故沿袭了豨韦氏的名号,国名为豕韦国。
豕韦氏的养猪技能传承于大彭国。那么豕韦氏的养猪技能来源于大彭国。彭是大鼓的声音(甲骨文“彭”字的左侧为鼓,右侧三点表示敲击的声音),而大鼓的蒙皮在上古时以猪皮为主,因此大彭国也是一个以养猪制皮鼓为特色的方国。
元哲之所以被封在豨韦故地,估计也是因为其拥有养猪制皮的技能,而滑县一带比较适合养猪,这是少康对大彭国功劳的褒奖。
豕韦氏在夏帝孔甲时期出现了第一次覆亡。据《左传》记载:夏帝孔甲偶然获得了几条龙,但是手下没人能养,这时有陶唐氏的后代刘累,声称自己曾经向豢龙氏学习过养龙技术,愿意为孔甲来驯养这几条龙。孔甲非常高兴,当即封其为御龙氏,并把豕韦氏的封地转赐给他,豕韦氏由此灭亡,豕韦国被御龙氏刘累所占据。
《诗经·商颂·长发》记载“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意思是:成汤在与夏桀展开决战前,首先解决掉了豕韦、顾、昆吾这三个夏朝的铁杆联盟,这是豕韦国的第二次灭国。
然而诡异的是,商朝建立后,本已被灭国的豕韦国竟然仍然存在,并且还贵为商伯。其趁殷商内乱之时大肆扩充势力,一跃成为上古五霸之一(《四书章句集注》注云:“夏昆吾,商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谓之五霸”),最后被商王武丁派傅说伐灭。商朝的这个豕韦国是怎么回事呢?
杜预在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作注时认为:“以刘累代彭姓之豕韦,累寻迁鲁县,豕韦复国,至商而灭,累之后世复承其国为豕韦氏。
韦姓发源地
武丁灭掉豕韦后,部分族人西迁,投靠周部落,这部分人后来成为灭商的一部分重要力量,周武王灭商时,韦伯篯遐率军参加,立下战功,被重新分封于豕韦故地,仍称豕韦国,传到周赧王时灭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而刘累后人在武丁伐灭豕韦国后,也再次继承了豕韦国号,但很快将国号改回为陶唐氏的“唐”,于周初被成王所灭。
参考文献:《“豕韦”考略》、《先商时期昆吾迁徙考》《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竹书纪年》:'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五十年,征豕韦,克之。'至商武丁四十三年打败大彭氏灭其国,武丁五十年灭豕韦氏,子孙四散逃难;其后,豕韦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韦氏。子孙北上经华北进入东北、蒙古高原等地,称豕韦、失韦、室韦,融入北方各族中。向南则进入荆楚、云贵川、岭南地区。有资料证实,韦姓源出自以下几个方面,出自彭姓,是颛顼之后,在夏朝的时候封在豕韦的地方,就是今天滑县万古妹村,这一支后来成为韦氏,这一支是韦氏正宗。国重建后,国诈一直延续到战国末年,由于战争兼并激烈,途中几经迁移,后被其他国家蚕食,只留下一个姓氏:韦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