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古五霸之一的“豕韋國”,竟是養豬的

說起豬,再沒有比當今國人更糾結的了,一方面總是不由自主的将其和蠢笨、好吃懶做等負面詞彙聯系在一起,唯恐和豬扯上關系;另一方面卻又認為其是福氣的象征,希望自己以及子女能夠像豬一樣好運連連,不勞而獲。其實在古代時,豬的地位還是比現在高很多。

上古五霸之一的“豕韋國”,竟是養豬的

韋國故都遺址

到了上古時期,豬就更不得了,甲骨文中的“家”字(其中的“豕”就是豬的形狀)就充分反應了“豬”在上古先民中的崇高地位。更有豕韋氏,以養豬制皮為主業,曆經夏商周三朝千餘年不倒,并在商朝一度成為“上古五霸”之一,堪稱最牛養豬家族。成就“上古五霸”之一。豬在上古時地位崇高。

豕韋氏與豨韋氏有關聯麼?豕韋氏立國于豨韋氏故地。

《山海經》記載“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雲之國、司彘之國”。

《莊子·大宗師》記載“夫道,有情有信,無象無形。……,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

所謂“司彘之國”即為豨韋氏(豨:大野豬之意),乃是遠比三皇五帝更為古老的部落。其活動區域在現今的河南滑縣一帶,上古時期乃黃河故道,非常适合野豬繁衍生息,豨韋氏由此習得馴養野豬的技巧,成為上古時期最早的馴養野豬的部落,并以豬為圖騰,莊子将其列為首位得道大宗師,更在伏羲之前,由此可見其在先民中的地位。

而豕韋氏則起源于彭祖。彭祖篯铿于帝堯時受封于彭地,建大彭國。夏朝建立後,大彭國成為夏朝的諸侯國,并與夏朝關系非常密切。寒浞代夏時,大彭國伯靡因協助夏帝少康複國,并誅殺寒浞,進而立下大功,故少康即位後,即封其子元哲于豨韋氏故地。元哲被封于此地後,同樣以養豬為主業,故沿襲了豨韋氏的名号,國名為豕韋國。

豕韋氏的養豬技能傳承于大彭國。那麼豕韋氏的養豬技能來源于大彭國。彭是大鼓的聲音(甲骨文“彭”字的左側為鼓,右側三點表示敲擊的聲音),而大鼓的蒙皮在上古時以豬皮為主,是以大彭國也是一個以養豬制皮鼓為特色的方國。

上古五霸之一的“豕韋國”,竟是養豬的

元哲之是以被封在豨韋故地,估計也是因為其擁有養豬制皮的技能,而滑縣一帶比較适合養豬,這是少康對大彭國功勞的褒獎。

豕韋氏在夏帝孔甲時期出現了第一次覆亡。據《左傳》記載:夏帝孔甲偶然獲得了幾條龍,但是手下沒人能養,這時有陶唐氏的後代劉累,聲稱自己曾經向豢龍氏學習過養龍技術,願意為孔甲來馴養這幾條龍。孔甲非常高興,當即封其為禦龍氏,并把豕韋氏的封地轉賜給他,豕韋氏由此滅亡,豕韋國被禦龍氏劉累所占據。

《詩經·商頌·長發》記載“韋顧既伐,昆吾夏桀。”意思是:成湯在與夏桀展開決戰前,首先解決掉了豕韋、顧、昆吾這三個夏朝的鐵杆聯盟,這是豕韋國的第二次滅國。

然而詭異的是,商朝建立後,本已被滅國的豕韋國竟然仍然存在,并且還貴為商伯。其趁殷商内亂之時大肆擴充勢力,一躍成為上古五霸之一(《四書章句集注》注雲:“夏昆吾,商大彭、豕韋,周齊桓、晉文,謂之五霸”),最後被商王武丁派傅說伐滅。商朝的這個豕韋國是怎麼回事呢?

杜預在為《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作注時認為:“以劉累代彭姓之豕韋,累尋遷魯縣,豕韋複國,至商而滅,累之後世複承其國為豕韋氏。

上古五霸之一的“豕韋國”,竟是養豬的

韋姓發源地

武丁滅掉豕韋後,部分族人西遷,投靠周部落,這部分人後來成為滅商的一部分重要力量,周武王滅商時,韋伯篯遐率軍參加,立下戰功,被重新分封于豕韋故地,仍稱豕韋國,傳到周赧王時滅亡,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而劉累後人在武丁伐滅豕韋國後,也再次繼承了豕韋國号,但很快将國号改回為陶唐氏的“唐”,于周初被成王所滅。

參考文獻:《“豕韋”考略》、《先商時期昆吾遷徙考》《國語·鄭語》記載'大彭、豕韋為商所滅矣'。《竹書紀年》:'四十三年,王師滅大彭。五十年,征豕韋,克之。'至商武丁四十三年打敗大彭氏滅其國,武丁五十年滅豕韋氏,子孫四散逃難;其後,豕韋國子孫以國名為氏,稱韋氏。子孫北上經華北進入東北、蒙古高原等地,稱豕韋、失韋、室韋,融入北方各族中。向南則進入荊楚、雲貴川、嶺南地區。有資料證明,韋姓源出自以下幾個方面,出自彭姓,是颛顼之後,在夏朝的時候封在豕韋的地方,就是今天滑縣萬古妹村,這一支後來成為韋氏,這一支是韋氏正宗。國重建後,國詐一直延續到戰國末年,由于戰争兼并激烈,途中幾經遷移,後被其他國家蠶食,隻留下一個姓氏:韋姓。

上古五霸之一的“豕韋國”,竟是養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