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设伏歼灭日军1200余人击毙其少将,另创一大奇迹,后成开国上将

1927年9月9日,34岁的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10天后,3路起义部队集结于湖南浏阳南部的重镇文家市。

第二天清晨,当千余名起义官兵在里仁学堂操场上整队集合时,胡耀邦等一帮学生扒在学校围墙的豁口上看热闹,亲眼见到了站在队伍前面向指战员们讲话的毛泽东。

与胡耀邦一起见到毛泽东的小伙伴中,还有一位后来的名将杨勇。

杨勇与胡耀邦是表兄弟,比表弟胡耀邦大两岁。两人都是浏阳人,后来都成了军政界的大人物。

他设伏歼灭日军1200余人击毙其少将,另创一大奇迹,后成开国上将

1964年全军军事训练大比武。毛主席与杨勇(右)杨得志(左)

当年在里仁学堂读书见到毛主席时,杨勇才14岁,后在革命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红军时期,杨勇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政委,战功卓著。抗日战争时期,他越打越勇,屡创奇迹,为争取民族的独立自由立下了不朽功勋。

1938年初,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团长杨勇率部随115师主力进至山西汾阳、孝义一带发动群众,开辟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他设伏歼灭日军1200余人击毙其少将,另创一大奇迹,后成开国上将

抗战时期的杨勇

9月,侵华日军为发起大举进攻,派一O八旅团长山口少将,率部进驻吕梁地区的中心区域——离石,并在汾阳城内集中大批弹药、粮秣等物资,随时准备起运。

杨勇决定伏击日寇。

几天后,杨勇接到情报,敌人车队要出动,便提前设伏。9月14日拂晓,杨勇率领第686团进抵汾离公路中段吴城镇东南薛公岭地区。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杨勇首先命令迫击炮轰击日军设在山岭掩护过往车辆的碉堡,3发炮弹全部命中。

战士们迅疾发起冲锋,激战一小时,击毁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20余辆,200多日军除了3人投降外,全部被歼。

第二天,日军大部队出动,扑了空,只拉走了5车尸体。

前线日军得不到弹药、给养,只好杀马充饥。过了几天,日军又冒险开始运输。100多名日军分乘几辆汽车,仅送一车粮食进行试探,杨勇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将这一车粮食放行过去以迷惑日军。

第二天,敌人果然胆子大起来,又出动200多名日军押送18车物资前来,走到油房坪一带时,遭到杨勇率领的686团和补充团的伏击,全部被歼,无一生还。

两次遭到伏击的日军,顿成惊弓之鸟,遂在公路重点地段遣重兵设置了据点,以保护其运输线。

杨勇果断改变了战术,将设伏点放在薛公岭东南汾阳县王家池附近公路两侧,在敌人鼻子底下潜伏起来,欲再打一个伏击战。20日9时许,日军步骑兵800余人进入伏击区,杨勇指挥部队突然开火,旋即发起冲击,以一部兵力拦头、击尾,以主要兵力从中间分割,会同六八五团激战一小时,将日军大部歼灭。

这次伏击中,还当场击毙了日军指挥官山口少将,大快人心。

就在这一年,杨勇还创下了用一个连挡住800名日军进攻的奇迹,令卫立煌直呼“不可能”。

卫立煌是谁?国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很牛的一个人。抗战初期,卫立煌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后,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属于第二战区战斗序列。

他设伏歼灭日军1200余人击毙其少将,另创一大奇迹,后成开国上将

左二为卫立煌,左三为毛泽东

1938年3月间,八路军115师686团在蒲县、午城一带三战三捷,歼敌近千人,气得日军师团长嗓子冒烟。

为了报仇,日军几千人进行反扑,结果,在大宁附近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部队相遇,双方马上干起来了。

可是,卫立煌部不敌日军,激战三个小时,就顶不住了,全军一路溃逃。日军穷追不舍。卫立煌不得不紧急向附近的八路军115师求援。

于是,八路军115师343旅的686团奉命出击,掩护友军卫立煌等人突围。

686团团长杨勇派团直属队教导员方国南带领3营10连的战士,迅速占领白儿岭附近有利地形,构筑工事以阻击日军。

3营10连是特务连,战斗力很强。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占领了阵地,并借助阵地前的悬崖峭壁构筑起工事。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次次疯狂进攻,但在10连的顽强阻击下,日军没有一个人能通过山口。阵地很快成了一片火海,日军士兵的尸体堆满了山沟。

杨勇陪同卫立煌在指挥部观察战斗情况。卫立煌手持望远镜,目睹了交战双方惊心动魄的拼杀场面,就惊讶地问:“战斗这么激烈,请问杨团长,在前面打阻击的有贵军有几个团兵力?”

杨勇回答:“只有我们686团的一个连。”

“不可能!杨团长,一个连怎么能挡得住这么多日军的连续冲击?”卫立煌不相信。

“卫长官,这是真的。你如果不相信,等他们撤下来,你可以查查人数。”杨勇微微一笑。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3个多小时,10连以伤亡20余人的极小代价,硬是挡住了800多名日军的多次猛烈攻击。

战斗结束后,杨勇向10连下了撤出战斗的命令。卫立煌竟然真等在那里清点人数。

当手下的参谋仔细核实了人数,向他报告打阻击的八路军确实只有一个连后,卫立煌不由得赞叹道:“八路军真能干!如果我有像贵军这个连队一样的一个团,恐怕会打遍天下无敌手!”

杨勇郑重地说:“卫将军,一个连、一个团的能力是有限的,真正所向无敌的力量是千百万民众。”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如云战将中,杨勇是威名赫赫的“三杨”(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之一。他智勇双全,百战百胜,勇冠三军,深得毛泽东主席的喜爱,多次表扬他,称其“耿直、刚毅”。

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克拉克将军曾无奈地说:“我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战胜对手的文件上签字的将军。”其时,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正是杨勇。

1955年,杨勇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他设伏歼灭日军1200余人击毙其少将,另创一大奇迹,后成开国上将

杨勇上将

1964年,英军元帅蒙哥马利至北京军区某部参观射击表演,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陪同。表演结束,蒙哥马利取半自动步枪,卧姿射击,连发连中,继而将枪交杨勇。

杨勇微笑接枪,立姿遥击,无发不中。蒙哥马利回国途经香港,于记者招待会上警告西方国家:“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交手。”

消息传来,毛泽东笑了,一语双关地说:“杨勇上将,上将扬勇!”(刘继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