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刚从贬地湖南永州被召回长安的柳宗元,再次遭到朝中当权派的排挤,被贬至广西柳州,回京无望。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他与随从泛舟柳江,行至龙壁山下时忽然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此地正是柳州古八景之一“龙壁回澜”。面对如此盛景,柳宗元舍舟登岸,步屧寻幽,竟意外发现了宝藏……由此,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

2010年12月一个清冷的早晨,柳州本地小有名气的玉雕师谢残冬又一次出现在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平日主要从事玉雕工作,但他经常会遇到顾客带着奇石上门,请求帮忙雕琢成砚台。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玉雕和制砚尽管同属于石雕艺术,但隔行如隔山,没有十足把握,谢残冬不敢轻易下手。所以,他一有空就往二手书市场跑,试图寻找与“砚文化”有关的书籍给自己充充电。

文房四宝 唯砚坚固

笔、墨、纸、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一直是文人史官谱写璀璨中华文明、抒发内心情怀不能离手的器物。

在文房四宝中,纸易灰、笔易损、墨易碎,唯砚坚固而流传千载,故有“文人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之中最相亲傍”的说法。千百年来,砚工手握刻刀,游刃于细腻、温润的石质之上,创造出了无数巧夺天工的砚雕艺术,其中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和山西的澄泥砚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谢残冬在二手书市场的一个旧书摊上突然停下了脚步,一本布满灰尘、略显历史感的《中国名砚·地方砚》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说看到这本《地方砚》这本书的时候他感到很惊讶,竟然有我们广西的砚台,而且是只有一种砚入选,那就是柳砚。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这个发现引起了谢残冬极大的兴趣。能入选中国名砚,想必柳砚曾风靡一时。然而,书中对于柳砚的介绍只见文字,不见图片。谢残冬后来也向许多砚石收藏者打听,依旧不见柳砚真面目。

既为一方名砚,为何如此神秘?

当年,柳宗元在龙壁山下驻足流连间,意外发现河滩边有一种石头非比寻常,它色泽黝黑、手感细腻,有纯净柔和的光彩,是制砚的上佳材料。柳宗元心中甚喜,亲自采捞了两件回府细凿成砚,研墨一试,发现它果然发墨又快又细,滑不拒墨、涩不滞笔,堪称砚中极品。于是,柳宗元将这个发现记录在了《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砚。”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当年,因为政治失意,亲人纷纷离去,初到南方偏僻小城的柳宗元一度感到郁闷悲凉。每每以诗书寄情,提笔用墨之时,置于案上的龙壁山砚石总能让他惬意宁神,心清境悠,畅朗情怀。特别是当他深入民间,接触了勤劳淳朴的柳州百姓、了解了当地民众的困苦生活之后,他内心重新燃起强烈的责任感,曾慨然说道:“是岂不足为政耶!”决心在柳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生活逐渐安定下来的柳宗元时常会想起一个人——与他命运相似的好友刘禹锡。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他们是情同手足的兄弟,是理念相似的知己,在制成佳砚后,柳宗元立即修书一封并附上砚台,派手下快马奔赴连州(今广东连州)赠与刘禹锡。收到柳宗元所赠之砚,刘禹锡如获至宝,每日将它置于书案,细细观赏。回念当年同窗之情,当下贬谪之苦,万千思绪竟一时齐涌心头,他不禁提起笔来写下《谢柳子厚寄叠石砚》。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柳砚的由来

柳州市文化交流促进会原副会长 吴洁:柳砚的名称,一个是因为他是柳州的一个意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这个柳砚最早是柳宗元开发的,所以就命名叫“柳砚”了。

柳州博物馆馆长 程州:在唐宋元明这几个时代中,文人雅士以拥有一方柳砚而自豪,于是柳砚在四大名砚之后有了它重要的地位。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由于柳宗元所制的砚台没有传世,宋朝至清朝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并没有实物佐证龙壁山的砚石是否被开发或是制作成砚台。于是,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柳宗元只是运气好,偶然发现了一块好石料,龙壁山下的其它石头根本不具备做砚台的条件。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上世纪80年代前后,柳州市工艺美术厂曾接到柳州市政府委派的一个任务:解开龙壁山砚石的千古谜团。

柳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美术师 职业油画家 苏延龄:(龙壁山)那里残迹还是有,找是找得到但是那里都是碎石头,没得那么好的。后来又去三门江,找到了一块较大的岩石,拿回来一看没有哪个讲不好的,总是讲好。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然而,由于需纯手工制作,这批柳砚虽品相上佳,但生产规模不大,影响力有限,昙花一现后,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如今,市面上已很难找到当年生产的柳砚。

三十余年后,谢残冬在二手书市场偶然寻到了“柳砚”的踪迹,根据《中国名砚·地方砚》一书所述,柳砚石由层层岩板构成,形如图书叠摞。熟悉柳州奇石的谢残冬马上意识到,这说的不就是柳州最常见的叠石吗?这叠石他家里就有,还是他多年前在柳州三门江大桥附近捡回来的。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2010年起,谢残冬开始尝试着用叠石雕刻砚台,在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上,他的柳砚作品《竹节砚》一经露面立即引发轰动,成功拿下了当年的“八桂天工奖”金奖。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谢残冬获奖的消息,引起了柳州市博物馆的关注。柳州市博物馆正组织本地文史专家对柳州历史进行系统探索和研究,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柳砚”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课题。若想再现柳砚的辉煌,寻找到合适的矿脉是首要任务。

不久后,柳州市博物馆成立了柳砚研发小组,根据柳州工艺美术厂前辈们的指引,小组成员信心满满地向着龙壁山出发。然而,真正进入实操阶段,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

柳州市博物馆 韦乐意:夏天全部在山上,从上到下,整个山上我们全部走遍,每一层的石头全部拿回了,几十公里的河段全部拿回来但是说达不到这个做砚的要求。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首战失利,研发小组为了找到柳砚矿脉,多方寻访。据当地老人们回忆,当年柳砚石在水边可谓随手可拾,且体量巨大。为何如今找到的石头,却是石质松脆,雕刻起来也容易崩裂。

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再度疑问

一筹莫展之时,韦乐意听到了一种说法:2002年柳州市政府启动“百里柳江”项目,在柳江下游建了一座红花水电站。

柳州奇石协会会长 唐僧:红花水电站一起来了以后,所有的原来在滩面上的这些石头全部到水底下去了。

一块石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千年文玩的华丽变身,原因跟柳宗元有关……

普通自由潜不足以满足深水作业环境,韦乐意特意前往湛江学习专业水肺潜水。

几个月后,学成归来的韦乐意能否从柳江中成功找到柳砚原石?千年之后,柳州博物馆能否再展柳砚芳华?下周节目见分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