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是为了不忘却。伤疤可以愈合,伤痛可以淡忘,但历史的伤痕值得被纪念。 ——《人民日报》
我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里面掺杂着血和泪,而我们时常回望历史,目的就是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来告诫自己要向前看。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所享受到的一切,其实都是先辈们历经了,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艰难才获得的,如《人民日报》当年发表的社论一样,
很多无法忘却的历史伤痛,即便时间久远也值得被铭记。
满清王朝末期,算得上是中国屈辱史的开始,而这一切都是慈禧太后的昏庸导致,让人想不到的是,
慈禧太后在临死前,还特意嘱咐了三件事情,
而这恰恰证明她的昏庸,而在这三件事情说完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容颜,她还让人给自己含上了夜明珠。
在傍晚的时候,慈禧太后才咽气,她的离世代表着我国最为昏庸的统治时期结束,而这段历史却始终被后人铭记。
可笑至极的太后,临死之前还要带上自己的外甥
慈禧太后除了昏庸之外,还留下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很是年轻的光绪皇帝却去世了,这不免让人感觉到诧异,为何日期如此之巧呢?
其实,
恰恰源于慈禧太后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担心自己去世之后,光绪皇帝会伺机报复自己,所以才下令毒杀了他。
经过后人的考察和研究发现,光绪皇帝尸骸中的骨骼和衣服都含有砒霜,这些恰恰都是慈禧太后的所作所为。
当然,对于光绪皇帝的死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就是因为慈禧太后签订了太多辱国丧权的条约,她担心自己会被后世辱骂,便想到将光绪杀害,然后让这位倒霉皇帝,来承担所有的罪责。
但她没有想到,自己前脚刚毒杀了光绪,还没来得及修改历史便也离开了人世。
光绪皇帝是慈禧的外甥,
一直被慈禧太后当成傀儡使用,到死的时候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如果他知道是自己的姑姑要谋杀他的话,不知道这是作为外甥的悲哀,还是作为一名国君的悲哀。
人人得而诛之,昏庸的太后让无数国人憎恨
在清朝晚期的时候,由于当时封建思想比较严重,很多百姓都不敢谈论国事,即使他们知道慈禧太后统治了整个大清王朝,百姓们依旧是敢怒而不敢言。
在慈禧太后带领的满清统治阶层,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之后,她在百姓口中更是被各种谩骂。
当年,有一道菜名叫四季丸子,慈禧太后路过河南的时候想要尝一尝这一道特色菜,当地的官员立刻安排大厨去做,而
大厨一边做菜一边就在嘴里面骂到:“炸死这个该死的慈禧”!
旁边的人听到之后马上告诉他,辱骂慈禧太后是要被诛九族的。而这个四季丸子正好和慈禧太后有谐音之意,于是两个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
决定把这个四季丸子改名叫四喜丸子,正好将“炸慈禧”的谐音改成了“炸四喜”,
如此就已经能看出,百姓对慈禧太后多么大的仇怨。
但是,这也不难看出,慈禧对于自己的统治是十分绝对的,她不允许任何人反抗自己,哪怕在背后评价自己也不可以,否则的话,那两个厨子,
当时也不会如此的害怕给一道菜改名字了。
当年,戊戌六君子就是因为反抗慈禧的统治而被全部斩杀,其中,谭嗣同被斩首的时候用的还是一把钝刀,让他受尽折磨而死。不难看出,当时的慈禧是多么的昏庸和霸道。
无能昏庸之人,临死前最后的三个吩咐
国不可一日无君!光绪被除掉了,那么就需要一个新的人选来继承王位,并且慈禧还要考虑到这个继承人,不会违抗自己的意见,而且不会痛恨自己,
于是她将目标锁在了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溥仪身上。
让溥仪当皇帝,第一可以保证自己的名声,毕竟这个皇帝是她扶持上来的,溥仪还应该因此感谢慈禧太后,第二,慈禧死后也不会担心继承者破坏自己的尸体,所以,让溥仪即位就是
慈禧太后临终前,所嘱咐的第一件事情。
而慈禧临终前嘱托的第二件事情便是,她宣布以后的大清王朝,
不允许任何女人来执政。其实,这条嘱托十分具有讽刺意义,
因为慈禧本来身为一个女人,她却不允许后来的女性干政,很显然她也是在否定自己的能力。
但慈禧太后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她知道了自己当政,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且,一步步的丧权辱国,也是大清王朝前所未有的。
与此同时,她更是害怕后续出现一个特别厉害的太后,在后人的评说中,就会显得自己更加的无能和昏庸。
慈禧太后临终嘱托的第三件事,就是不允许太监当政,
之所以设定这样一条,是因为在她掌权的时候,她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有着极大的权力,甚至很多大臣,都对这位太监很是忌惮。
同时,
李莲英也是导致大清王朝急速腐败的罪魁祸首之一,
慈禧害怕自己去世之后,年少的溥仪无法承担起责任,甚至会被李莲英这样的太监把控了。
结语
在慈禧太后执政期间,她永远考虑到的是自己的权力是否稳固,
而整个国家的命运到底会走向何方,对此她毫不关心。
很多人都感慨,慈禧接手的满清帝国已是风雨飘摇,殊不知,当时的中国虽满目疮痍,却也有着奋力追赶西方各国的机会,可就是这样一位被权力彻底冲昏头脑的统治者,在自我的无限吹捧与封闭之下,
彻底将中国拖入深渊。
而慈禧生前留下的最后三条嘱托,恰恰说明她内心对于国运,并没有规划与长远打算,对于她而言,自己的有生之年,没有出现王朝覆灭才是万分的幸运,可这恰恰是全中国的悲哀。
正如《人民日报》的社论一样,慈禧终究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而我们回望历史也并不是为了去看笑话,而是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更好的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慈禧至少让后人懂得,
权力只有放在为国为民的人手中,一个国家才会有希望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