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说党卫队是元首的御林军,可凭啥有一支部队穷得叮当响没吃没喝

说起德军的武装党卫队,不知道大家对其第一印象如何?

有人说这是希特勒一支嗜杀成性的武装力量,在战争中为他鞍前马后的南征北战,是其扩张的工具。也有人说,从军人的角度来考虑,党卫军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在所有的党卫军部队中,番号排名前几的都是响当当的王牌部队。

当然,对于这支军队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说在大名鼎鼎的党卫队部队中有一支部队,物资匮乏、没有军装、没有军饷、番号还靠前,却连食物供给都没有,“简直就是一支穷的叮当响的叫花子部队,”而且这支部队还属于党卫军第二帝国师的战斗序列你会信吗?

都说党卫队是元首的御林军,可凭啥有一支部队穷得叮当响没吃没喝

还别说,在希特勒开战之前,还真有一支这样的嫡系部队,虽然是嫡系也曾经接受过党卫队全国最高领袖希姆莱的接见,但这支部队依然没有受到重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这支部队的成员,都是来自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和冲锋队成员,由于德国跟奥地利的特殊关系,使得在奥地利境内到处都存在着纳税党分子,这引起了奥地利独裁者塔尔菲斯总理密切的关注,在他的铁腕统治下,奥地利在1932年宣布查禁了境内的纳碎党,并坚定地反对德奥合并。

都说党卫队是元首的御林军,可凭啥有一支部队穷得叮当响没吃没喝

他的这些做法给了希姆莱和党卫队制造挑拨的机会,在希姆莱的怂恿下,在奥地利有几千名纳粹党和冲锋队成员越过德奥边境进入了德国的巴伐利亚,并得到了希姆莱的接见,还给这支流亡的队伍起了一个叫“奥地利军团”的名称。

后来,由于希特勒刚刚上台,局势还不稳定,为了稳住奥地利的情绪,又把这支组织改名为“奥地利救济会,”同时在待遇上也就没有过于重视,这也就导致了在前文中所提到的这个军团组织并没有任何的军服、军饷,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也让这些怀有狂热思想的奥地利小伙子们非常不满,很多人都吵着闹着要回家,可此时的他们已无家可回,奥地利已经取消了他们的国籍,并要求德国取消所有奥地利人在德国存在的各种组织。

都说党卫队是元首的御林军,可凭啥有一支部队穷得叮当响没吃没喝

在1934年,迫于无奈这些奥地利人最终集体加入了德国国籍,既然如此已经作为德国人的“奥地利救济会”开始得到党卫队的重视。同年三月,这些人领到了第一批作训服,冬天又领到了党卫队传统的黑色制服,穿上这些黑色制服,“帅气的小伙子们终于感到了温暖。”

在同年的纽伦堡党代会上,这些人的第一次亮相,惊艳了希姆莱,在希姆莱的提议下希特勒很快的同意了将这些人,编入当时的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并成为了驻扎在德国慕尼黑的德意志团第二营,与兄弟部队第一营一起跟随德军第七装甲师共同训练。

都说党卫队是元首的御林军,可凭啥有一支部队穷得叮当响没吃没喝

而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武装党卫军第二帝国装甲师的前身。此时的这些来自奥地利的小伙子们,虽然为了信仰而无家可归,但他们狂热的思想依然使他们如愿以偿,找到了为元首作战的机会,真有一点“媳妇儿熬成婆的感觉。”而向他们这样狂热并自愿加入党卫队的“志愿者,”在当时还有很多,如后来比较出名的党卫队第5维京师,第11北欧师主体都是外国“志愿者”,而对于这些外籍人士自愿为德国战斗的情况,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喜欢点赞关注,会有更多有关一战、二战的内容持续更新。

希特勒在1943年到底还有多少人马?说出答案你可能不信,但是……

此人本是司机,坦率憨厚本事平平,却为何成为王牌部队的指挥官?

看看德军退败时丢弃的装备,在想想曾经的辉煌,网友:哎大势已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