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前言

树在山水画里也被称为林木,在传统山水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即使只画树,也能构成一张完整的作品。画树宜先观察树的整体特征,再看树枝,因树木种类繁多,枝的生态也不尽相同。初学者应以枯树或冬天的落叶树作为练习的对象,没有叶子的树枝结构清楚,姿态鲜明,容易掌握不同树种的生长规律与基本结构。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笔者国美树法课堂作业

树枝

树枝的结构大致可分成三大类:一是向上生长的类型,在传统的画谱中称为鹿角枝,这种类型最常见,如杨树、槐树、核桃树等。二是向下弯曲的类型,称为蟹爪枝,如龙爪槐。三是平生横出的类型,可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也有介于前述二者或三者之间的形态。画树首先要理解“树分四歧”的原则,即树干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忌如同鱼骨,两两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其次注意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可略加取舍,小枝与树梢可大胆地舍去,另外必须留意用笔,要挺拔,每一树枝都要与树干或粗枝连接,不能凌空生长,而树枝理应愈长愈细,不能把尾部写粗或枝粗千细,违反植物生态规律。

画树前应先围绕树的四面细心观察,选择最美的树干与最合适的角度。先把主干粗枝勾好,再加细枝,应从艺术的视角选择合于美的原则进行表达。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树皮、树根

树根不仅是自然生长现象,也是自然的奇趣。而在画中要给人们一种树的古老年代的感觉,因而树画在石头上多露些根,树画在土地上少露些根。如松树皮呈鳞状纹,柳树皮成斜裂人字纹,樱急杏的树皮成横纹,博树皮呈扭曲纹。需画出立体的感觉,皴树皮时靠近两侧的纹理要密窄,或墨较浓,靠近树中央的纹理可疏阔或墨较淡,这样就合乎透视的原理、画完枝干以后即画根部树根多用于近景物,在笔法上多采用浓墨干皴,有时也可用滚笔。因为,画树根多附着在山石上,所以根与石的衔接要自然,不要悬空,笔道不要多,要简洁明快。如是盘根错节,交错之处要连贯,并要画出立体感。自上而下,墨色可由浓到淡,笔道由粗到细。注意树根应牢牢抓住山石,落笔后使人感觉是浑然一体。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树叶

树叶的排列法与结构亦因种类而异,不管画哪一种树先要近看了解叶子的形状与排列原则,洱远看整体的姿态与感觉(近取其质、远取其势)。古人画树以夹叶(勾叶法)首先被广泛地使用,将每一片叶子用两笔以上的线勾出后再填上色彩。水墨兴盛后,夹叶渐少,单叶(点叶法)逐渐增多,简化成以一笔象征一片或一组叶子,并依其形状有胡椒点、个字点、介字点、梅花点、鼠足点、垂藤点、松叶点、竹叶点等许多不同的符号,然而这些符号都是前人从自然的观察里提炼而成,既概括又不脱离实际,并非凭空捏造。除了松、竹、柳、梧等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的叶子外,其他特征不甚明.者,通称为杂树。点叶时耑注意树顶受阳光处叶子较多,靠树干处叶子通常较稀疏。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陈海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笔记系列之画树

总结

树木画法在中国山水画技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生活中,树木是山水生命气象之表征。所谓"山藉树而为衣,山得草木而华"。一幅山水画中,树木画得好坏,关系到整幅山水画的成败。没有树木出现的山水画极为军见,有的画家终生以画树木见长。树木画法是山水画的主课,学画山水也往往从画树入手,前人早就说过"学画先从画树起","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陈海风,原为中国一级广告企业、新三板上市公司一—安徽海洋风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书记,马鞍山广告协会会长,马鞍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顾问。

1981-1993在马鞍山日报社担任资深美术编辑,十多年里发表了几千幅题图、插图、刊头、速写和漫画等作品。

目前于中国美术学院进修研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