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人爱笔墨,武将耍刀枪?从这些书法中却能看出名将有儒风

在习惯性的理解中,笔墨乃文人余事。武将总是讲究舞枪弄棒之类的。殊不知,毛笔就是秦将蒙恬发明的。具体而言,一是就文人来说,内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先秦文人都是文武双全,春秋时的孔子也佩剑。即便到了唐朝,李白也是仗剑走天涯;二是就本质而言,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都是要读书写字的。关公读《春秋》,千古流传。

张飞是三国时代的一员猛将。其隶书难得一见,此石刻民间俗称“桓侯碑”,说是张飞以丈八蛇矛在八濛山石壁上凿刻而成。从字迹可以看出自汉末到三国初的隶书变化轨迹,同时也可以看出古人铭功记事的习惯。

韩琦是北宋名相,同时也是名将。他的书法非常接近欧阳修。这件手札就是韩琦对欧阳修为自己宅院作文的感谢回复。用笔端重劲健,有股圆融的气息,字字敦实雄厚,体态丰腴洒脱。

南宋涌现出很多的名将,如岳飞、韩世忠和张浚等人。岳飞有两首词传世,尤以《满江红》闻名天下,传诵千古。岳飞大字不多,此卷用笔粗豪,以行楷书开始,行草体相杂,点画圆和朴厚、笔飞墨舞,颇具功力。结字敦厚中见变化,气势磅礴。写于“绍兴八年”,时36岁。韩世忠的字学苏轼而有变化,用笔严谨干练,一丝不苟,可以想到其练兵有方,纪律严明的形象。张浚的手札就是写给岳飞的。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四月带兵至虔州平定反叛,“斩十大王”,六月班师。此帖中有“虔贼陆梁”,当是四五月份所发,张浚与岳飞同龄。此札学苏黄而有变化,笔力内敛,回味含蓄。

南宋老将李纲是南宋“四名臣”之首,为南宋中兴做了重要的铺垫。大字书法学柳公权和黄庭坚,笔法硬直有力,结字紧凑、密集,中宫收紧,有清刚之气,可谓书如其人。

辛弃疾是爱国词人,一生所作,豪迈苍凉,多思故国。此作为其唯一的传世之作,殊为珍贵。辛弃疾平茶寇后,诏江西提刑除秘阁修撰,故此帖当书于淳熙二年十月间,时年36岁。他在字里行间所言,皆为国事,无一日不思收复故土。其书法主取米芾,用笔可得老米神髓,点画精到,颇有情趣,可以做到小中见大,虽无豪纵恣肆之态,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气。

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广为人知。也许后人对他的印象,更接近一个诗人、文人,而不是武人。从这个角度来讲,所谓的“武将”,本质其实是儒将,可能是出身行伍,钟情翰墨,或是原本可以只做一个文人,因为时势和时局的变化,转变为一名将领,保家卫国。此《木鸡集》序为文天祥的代表作,用笔轻盈,字形灵动,笔画细致,文气四溢,独具一格。

从这些作品来看,书法风格不能以身份来划定和区分。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质朴,就是“本色”,“文”是“文饰”,可引申为“文化”,以文化人。他们的笔墨书札,实质是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见识的集中呈现。

文人爱笔墨,武将耍刀枪?从这些书法中却能看出名将有儒风

南宋 文天祥文天祥《木鸡集》序,纵24.5厘米,横96.5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文人爱笔墨,武将耍刀枪?从这些书法中却能看出名将有儒风

南宋 岳飞岳飞书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局部)

文人爱笔墨,武将耍刀枪?从这些书法中却能看出名将有儒风

南宋 辛弃疾辛弃疾《去国帖》,纵33.5厘米,横21.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人爱笔墨,武将耍刀枪?从这些书法中却能看出名将有儒风

南宋 李纲李纲《游青原诗碑》拓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文人爱笔墨,武将耍刀枪?从这些书法中却能看出名将有儒风

三国 张飞张飞《八濛山铭》

文人爱笔墨,武将耍刀枪?从这些书法中却能看出名将有儒风

南宋 韩世忠韩世忠《高义帖》,纵21.5厘米,横33.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人爱笔墨,武将耍刀枪?从这些书法中却能看出名将有儒风

南宋 张浚张浚《谈笑措置帖》,纵31.5厘米,横38.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人爱笔墨,武将耍刀枪?从这些书法中却能看出名将有儒风

北宋 韩琦韩琦《信宿帖》,纵71.1厘米,横30.9厘米,现藏贵州省博物馆

原标题:名将儒风

文/力庆

来源/北京晚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