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时代文旅融合,博物馆有什么值得期待?专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应腾)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贵州省博物馆(以下简称贵博)通过《百年征程贵州故事——文物文献展》(以下简称“百年展”)《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将打造“贵州视角”和引进“国家叙事”相结合,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

在重要的历史节点,结合馆藏文物,适时推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展览,是新时代博物馆的使命。

自2017年新馆建成开放以来,贵博先后推出《牢记嘱托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咱们的40年》展,以及百年展和《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

数据显示,仅百年展每天平均吸引5000余人次前来观展。其中,18岁以下观众占比21%,19至60岁观众占比74%。

数据反馈的不仅是观众群体的转化,还是贵博在有效运用红色文物资源中,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内涵,打开年轻人“强信念、跟党走”思政学习的“博物馆游模式”。

从“国家叙事”到“贵州视角”,贵博如何讲好贵州故事?从“陈列”到“展览”,贵博将开始一番怎样的“重塑和融入”?新时代的贵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彩蛋”?日前,多彩贵州网记者对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进行了专访。

新时代文旅融合,博物馆有什么值得期待?专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用“方言”和“普通话”

讲百年故事传时代强音

红色展览的魅力,离不开红色文化强烈的感染力。“洗礼”是观众在表述观后感时,用的最多的一个词。

作为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如何让容易曲高和寡的主旋律展,打破旧有套路去“圈粉”?贵博将百年党史故事,用两种语言形式去讲述。

新时代文旅融合,博物馆有什么值得期待?专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百年征程贵州故事——文物文献展》日均引流5000余人次

“由贵州省文旅厅、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贵州省档案馆联合主办,贵州省博物馆承办的百年展,以百年党史为主线,重点展示贵州在党的领导下的百年变迁,采用的是‘贵州视角’。”李飞告诉记者,期间,贵博还与贵州省档案局合作,引进中央档案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500多件珍贵的历史档案,以“国家叙事”的角度,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

“展览是贵博核心的文化产品,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如果说百年展讲的是‘方言’,那么《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讲的则是‘普通话’。”李飞表示,两个展览将“国家叙事”与“贵州视角”结合,透物见人见史见精神,外加多样化的展陈方式,相对容易打破观众身体、心理上的距离感。而观众用脚投票,掀起的“看红色展览热”,就是最好证明。

新时代文旅融合,博物馆有什么值得期待?专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以展贴合年轻人需求,讲好红色故事

红色展览的魅力,离不开年轻策展团队的创新力。

“策展的过程,就是贵博人深刻学习党史的过程。”李飞表示,本次百年展大纲撰写由四位年轻人担纲,经多次修改,集体讨论后由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把关。“贵博人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同时,努力做到学史力行,发挥‘一展看贵州百年’的教育功能,接受观众的检视。”

“大改”进行时

贵博正在经历五年后的重塑与融合

限流、预约、看点多;上新、破圈、制造流行。梳理2021年贵州文博关键词,记者发现,随着省内博物馆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博物馆事业日益繁荣的背后,凸显出各馆之间日益剧增的竞争。

当博物馆从过去的“精英文化”,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跻身“国家一级馆”的贵博,如何在竞争中,规避同质化、低质化、空心化发展?如何在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实现各馆之间的互通有无?

新时代文旅融合,博物馆有什么值得期待?专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博物馆竞争的,是人们的兴趣与注意力

“贵博作为地志性博物馆,近70年来承担着自然,包括地理、民族、生物、资源等;历史,包括革命历史发展;民主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成绩等,为主要收藏、研究和展示方向。”李飞表示,随着贵州民族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的逐渐成长,以及新时代博物馆功能的转变,贵博基本陈列展的“大改”,恰逢其时。

“随着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对贵州历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对贵州历史和文化进行重新梳理和呈现的时机,也日渐成熟。”李飞透露,服务近5年的基本陈列展,目前已进入“大改”阶段,编写的“剧本”大纲待确定后,即将进入深化阶段,并开展文物遴选研究的“选角”工作。

新时代文旅融合,博物馆有什么值得期待?专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大改”后的基本陈列展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把握‘贵州是中华文化主藤结出的瓜’这一原则,基本陈列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告诉记者,从“陈列”到“展览”,文物藏品将给看展人带去体验式的感动,届时,不仅完整呈现贵州30万年来的历史与文化,还将体现‘见人见物见精神’的新展陈活力。”

在社会教育功能优化、受众体验感上,贵博将持续提升讲解水平,提供个性化服务;借助科技手段创新社教活动,打造贵博课堂、贵博假期品牌;开展“专家馆长进展厅”等活动。同时,促进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让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体验式、探索式学习更具愉悦性。

新时代文旅融合,博物馆有什么值得期待?专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多样社教活动讲述贵州故事

在实现各馆之间的互通有无方面,李飞表示,贵博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积极支持各馆的展览工作,如借出一批珍贵红色文物支持遵义会议会址的基本陈列,派员支持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讲解培训和藏品保管等。“我们将继续借助贵州省博物馆联盟,与省内文物收藏单位联合办展,如今年与黔西南州博物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向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策划输出的夜郎文化展,有效提升了文化交流能力和效果。”

新时代文旅融合

以“无边界”助力乡村振兴

好展,不止是展馆藏的“明星”文物。

在文旅融合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国重器、绿色发展等已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观众通过不同方式去真切感受时代奋进步伐,贵博人用“打破围墙”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2021年9月,《考·工·记:贵州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创生展》在贵博开展。作为贵博首次与社会策展人合作推出的展览,成为新时代下,贵博优化发展布局,打造“无边界博物馆”,在乡村振兴中担“角色”的一大尝试。

新时代文旅融合,博物馆有什么值得期待?专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从“记”到“技”,该展对贵州保护乡土建筑进行实践探索

“无边界博物馆,强调的是博物馆的‘融入’,让更多的社会力量融入到博物馆的发展中来。”李飞认为,新时代的文旅融合,一方面,贵博人要从馆藏历史文化的‘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另一方面,也希望社会各界参与到博物馆建设环节中来,让博物馆资源真正成为公众资源。

据悉,接下来,贵博将持续探索博物馆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除有序推出乡村遗产相关展览外,还将关注乡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对口帮扶点进行文化系统梳理,协助乡村传统技艺的恢复;提升乡村博物馆的展陈。

新时代文旅融合,博物馆有什么值得期待?专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

以文创赋能乡村振兴

“我们也在谋划,在贵博文创区设立乡村文创产品专卖点,将售卖所得悉数返还于乡村,切实为乡村振兴做些事。”李飞告诉记者,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通过博物馆的平台,贵博人发掘整理乡村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是在切实践行“学史力行”与“办实事”。一定意义上,也拓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内涵,从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同频共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