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時代文旅融合,博物館有什麼值得期待?專訪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

多彩貴州網·衆望新聞訊(本網記者 應騰)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作為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貴州省博物館(以下簡稱貴博)通過《百年征程貴州故事——文物文獻展》(以下簡稱“百年展”)《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主題檔案文獻展,将打造“貴州視角”和引進“國家叙事”相結合,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層次人群需求。

在重要的曆史節點,結合館藏文物,适時推出弘揚時代主旋律的重要展覽,是新時代博物館的使命。

自2017年新館建成開放以來,貴博先後推出《牢記囑托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展》,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咱們的40年》展,以及百年展和《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主題檔案文獻展。

資料顯示,僅百年展每天平均吸引5000餘人次前來觀展。其中,18歲以下觀衆占比21%,19至60歲觀衆占比74%。

資料回報的不僅是觀衆群體的轉化,還是貴博在有效運用紅色文物資源中,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内涵,打開年輕人“強信念、跟黨走”思政學習的“博物館遊模式”。

從“國家叙事”到“貴州視角”,貴博如何講好貴州故事?從“陳列”到“展覽”,貴博将開始一番怎樣的“重塑和融入”?新時代的貴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彩蛋”?日前,多彩貴州網記者對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進行了專訪。

新時代文旅融合,博物館有什麼值得期待?專訪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

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

用“方言”和“國語”

講百年故事傳時代強音

紅色展覽的魅力,離不開紅色文化強烈的感染力。“洗禮”是觀衆在表述觀後感時,用的最多的一個詞。

作為展示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如何讓容易曲高和寡的主旋律展,打破舊有套路去“圈粉”?貴博将百年黨史故事,用兩種語言形式去講述。

新時代文旅融合,博物館有什麼值得期待?專訪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

《百年征程貴州故事——文物文獻展》日均引流5000餘人次

“由貴州省文旅廳、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貴州省檔案館聯合主辦,貴州省博物館承辦的百年展,以百年黨史為主線,重點展示貴州在黨的上司下的百年變遷,采用的是‘貴州視角’。”李飛告訴記者,期間,貴博還與貴州省檔案局合作,引進中央檔案館《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主題檔案文獻展,500多件珍貴的曆史檔案,以“國家叙事”的角度,展現中國共産黨人堅守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

“展覽是貴博核心的文化産品,是一門特殊的語言。如果說百年展講的是‘方言’,那麼《百年恰是風華正茂》講的則是‘國語’。”李飛表示,兩個展覽将“國家叙事”與“貴州視角”結合,透物見人見史見精神,外加多樣化的展陳方式,相對容易打破觀衆身體、心理上的距離感。而觀衆用腳投票,掀起的“看紅色展覽熱”,就是最好證明。

新時代文旅融合,博物館有什麼值得期待?專訪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

以展貼合年輕人需求,講好紅色故事

紅色展覽的魅力,離不開年輕策展團隊的創新力。

“策展的過程,就是貴博人深刻學習黨史的過程。”李飛表示,本次百年展大綱撰寫由四位年輕人擔綱,經多次修改,集體讨論後由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把關。“貴博人在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的同時,努力做到學史力行,發揮‘一展看貴州百年’的教育功能,接受觀衆的檢視。”

“大改”進行時

貴博正在經曆五年後的重塑與融合

限流、預約、看點多;上新、破圈、制造流行。梳理2021年貴州文博關鍵詞,記者發現,随着省内博物館數量和種類的變化,博物館事業日益繁榮的背後,凸顯出各館之間日益劇增的競争。

當博物館從過去的“精英文化”,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大衆文化”,跻身“國家一級館”的貴博,如何在競争中,規避同質化、低質化、空心化發展?如何在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的同時,實作各館之間的互通有無?

新時代文旅融合,博物館有什麼值得期待?專訪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

博物館競争的,是人們的興趣與注意力

“貴博作為地志性博物館,近70年來承擔着自然,包括地理、民族、生物、資源等;曆史,包括革命曆史發展;民主建設,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成績等,為主要收藏、研究和展示方向。”李飛表示,随着貴州民族博物館、地質博物館的逐漸成長,以及新時代博物館功能的轉變,貴博基本陳列展的“大改”,恰逢其時。

“随着考古發現和相關研究的逐漸深入,我們對貴州曆史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對貴州曆史和文化進行重新梳理和呈現的時機,也日漸成熟。”李飛透露,服務近5年的基本陳列展,目前已進入“大改”階段,編寫的“劇本”大綱待确定後,即将進入深化階段,并開展文物遴選研究的“選角”工作。

新時代文旅融合,博物館有什麼值得期待?專訪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

“大改”後的基本陳列展将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把握‘貴州是中華文化主藤結出的瓜’這一原則,基本陳列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告訴記者,從“陳列”到“展覽”,文物藏品将給看展人帶去體驗式的感動,屆時,不僅完整呈現貴州30萬年來的曆史與文化,還将展現‘見人見物見精神’的新展陳活力。”

在社會教育功能優化、閱聽人體驗感上,貴博将持續提升講解水準,提供個性化服務;借助科技手段創新社教活動,打造貴博課堂、貴博假期品牌;開展“專家館長進展廳”等活動。同時,促進博物館資源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讓博物館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讓體驗式、探索式學習更具愉悅性。

新時代文旅融合,博物館有什麼值得期待?專訪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

多樣社教活動講述貴州故事

在實作各館之間的互通有無方面,李飛表示,貴博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積極支援各館的展覽工作,如借出一批珍貴紅色文物支援遵義會議會址的基本陳列,派員支援貴州省地質博物館的講解教育訓練和藏品保管等。“我們将繼續借助貴州省博物館聯盟,與省内文物收藏機關聯合辦展,如今年與黔西南州博物館、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向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策劃輸出的夜郎文化展,有效提升了文化交流能力和效果。”

新時代文旅融合

以“無邊界”助力鄉村振興

好展,不止是展館藏的“明星”文物。

在文旅融合新時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大國重器、綠色發展等已成為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觀衆通過不同方式去真切感受時代奮進步伐,貴博人用“打破圍牆”踐行“我為群衆辦實事”。

2021年9月,《考·工·記:貴州鄉土建築遺産保護創生展》在貴博開展。作為貴博首次與社會策展人合作推出的展覽,成為新時代下,貴博優化發展布局,打造“無邊界博物館”,在鄉村振興中擔“角色”的一大嘗試。

新時代文旅融合,博物館有什麼值得期待?專訪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

從“記”到“技”,該展對貴州保護鄉土建築進行實踐探索

“無邊界博物館,強調的是博物館的‘融入’,讓更多的社會力量融入到博物館的發展中來。”李飛認為,新時代的文旅融合,一方面,貴博人要從館藏曆史文化的‘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另一方面,也希望社會各界參與到博物館建設環節中來,讓博物館資源真正成為公衆資源。

據悉,接下來,貴博将持續探索博物館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除有序推出鄉村遺産相關展覽外,還将關注鄉村遺産的保護與傳承;對對口幫扶點進行文化系統梳理,協助鄉村傳統技藝的恢複;提升鄉村博物館的展陳。

新時代文旅融合,博物館有什麼值得期待?專訪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

以文創賦能鄉村振興

“我們也在謀劃,在貴博文創區設立鄉村文創産品專賣點,将售賣所得悉數返還于鄉村,切實為鄉村振興做些事。”李飛告訴記者,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通過博物館的平台,貴博人發掘整理鄉村遺産,助力鄉村振興,是在切實踐行“學史力行”與“辦實事”。一定意義上,也拓展了黨史學習教育内涵,進而實作黨史學習教育與“我為群衆辦實事”同頻共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