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的十一月十八是冬至,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秦汉以前,冬至曾是一年之岁首,是阳气初生的开始,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老话说:“冬至不过辰,要饭跑断腿”,是啥意思?

今年冬至有什么特点?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是根据太阳黄道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得来的,黄道是以地球公转为参照物,假想出来的一个虚拟的大圆圈,是人们站在地球上观看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由于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所以太阳在黄道上自东向西运转,一年一圈。
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圈等于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所以阳历的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一个节气等于黄道十五度,二十四个节气正好360度,所以黄道的一度大于一天,一个节气大于十五天,约等于十五天五个多小时。
正因为多出来的五个多小时,才导致了每个节气交节的时间都不一样。有时候在早上,有时候在晚上,是以太阳黄经到达固定的度数为准。比如太阳“黄经”到达270度时,就是冬至交节的时间,然而那只是一个时间点,这个时间点落在什么时候,那一天就是冬至。
其实所有以天体运行得来的日子都具有这个特点,比如初一为朔日,只是因为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那一刻在初一,但早晚是不一样的。
今年农历的十一月十八日晚上11点59分9秒,太阳黄经才到达270度,也就是冬至交节的时间。在阴历之中,再过一分钟就到十九日了,在干支历中,已经算第二天了。
冬至与立春有啥关系?
冬至交节的时间直接决定着立春的时间,从冬至到立春之间有三个节气的时间,也就是冬至到小寒,小寒到大寒,大寒到立春。一个节气并不是完整的十五天,而是十五天还多出五个多小时,那么三个节气也就是四十五天还多出来十六个小时左右。
所以冬至交节的时间如果在早上十点之前,立春交节的时间就会提前一天,如果冬至交节的时间在十天之后,立春交节的时间就会推迟一天。人们从冬至开始数九,四十五天之后立春,因此立春的时间不是六九头,就是五九尾。
也就是说冬至交节的时间在早上十点之前,立春就是五九尾,如果冬至在十点之后,立春就是六九头。今年冬至交节的时间在晚上,所以今年的立春就在“六九头”,为正月初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春打六九头”。
立春在“六九头”和“五九尾”有什么区别?
以前人对冬季的气候特征是比较熟悉的,因为从冬至开始数九,不只是掰着手指头数天数,还有“画九”和“写九”,所谓“画九”就是画一枝空心梅花,梅花有九朵,每一朵九个花瓣,每天描一朵,九个花瓣描完也就春暖花开了。
“写九”也是一样,写九个九划的空心汉字,每天描一笔。人们在“画九”和“写九”的同时,也会记录下每一天的天气变化,时间一长,就发现气候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是以三十天的倍数循环出现的,气象上称之为“大气的韵律活动”。
意思就是同样的天气在三十天后,或者六十天后就会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比如“云遮中秋月,雪打上元灯”,从中秋节到上元节,也是三十天的倍数。虽然“五九尾”和“六九头”仅差一天,但是对气候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俗话说:“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春打五九尾,老牛累断腿”,“打春”也就是立春,来源于“打春牛”的习俗,意思就是立春如果在五九尾,寒冷的天气就会提前,到了立春之后,就容易出现倒春寒,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如果立春在六九头,寒冷的天气会退后,也就不容易出现倒春寒了,粮食就容易丰收。以前的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如果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人们也勉强能够吃饱饭,如果遇到灾荒之年,自己都吃不饱饭了,更何况是叫花子呢?
冬至不过辰,要饭跑断腿
由于冬至交节的时间决定着立春的时间,立春的时间又决定着粮食的收成。所以“冬至不过辰”的意思就是冬至交节的时间在辰时之前,也就是在十点之间,那就是“春打五九尾”,会影响粮食的收成,容易出现倒春寒,叫花子要跑很远的路才能有一口吃的。
其实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吃不饱饭,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白面馒头,买一点猪肉也要炼成猪油,放进罐子里慢慢吃,那时候很多小孩因吃猪油而导致受凉拉肚子。就连柿子皮晒干后也能磨成面,充当主食,不知道还有人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