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靖难之役中,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靖难之役是明朝的夺嫡之战,朱棣通过此役夺得皇位,成为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对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大肆屠杀,残忍至极,并创造了许多新词,如“诛十族”和“瓜蔓抄”等等。

靖难之役中,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铁铉在靖难之役中,镇守济南,阻挡住了朱棣的多次进攻,朱棣对其恨之入骨,最后不得已只好绕道而行,朱棣即位后,将铁怰凌迟处死,铁铉的父母被发配到海南,长子充军,次子做了官奴,后来被虐待而死,三十五岁的妻子杨氏和仅四岁的女儿也被籍没为奴,沦为乐户。

铁铉的遭遇可谓惨亦,盛庸也是在靖难之役中涌现出来的名将,他也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盛庸,字世用,江西乐平临港镇古田下堡村人,生于元朝末年,虽出身行伍,但是文武双全,很快就脱颖而出,洪武五年被授予授流官,洪武六年调辽左卫前万户,不久,又因屡立战功升为都指挥。靖难之役爆发后,盛庸开始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后来李景隆取代耿炳文后,他又隶属于李景隆。

靖难之役中,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建文二年四月,白沟河之战李景隆大败,燕军趁胜进攻济南,李景隆南逃,济南城里仅有六万兵马,形势危急,盛庸和当时山东布政司参政铁铉,齐心合力,率领军民抵挡住了燕军的疯狂进攻,使朱棣起兵以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燕军围攻济南三月不下,朱棣进退两难,后来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不得已而撤军,盛庸、铁铉乘机出兵袭击,燕兵大败,济南之役以胜利而告终。盛庸等乘胜收复德州,朝廷军队声威大震,建文帝闻讯大喜,盛庸因此被封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

靖难之役中,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建文二年九月初,建文帝给盛庸下诏,令其总领平燕诸军进行北伐,盛庸驻扎德州,但是到了冬天,燕军攻破沧州,盛庸又率军驻扎东昌进行拦击,背城列阵,东昌之战爆发。东昌之战是靖难之役中最惨烈的战役,也是盛庸的成名之战。

当时,朱棣率军直逼盛庸军的左翼,盛庸军不动,朱棣又攻其大营,盛庸张开队列,让燕王进入,然后,把燕军层层包围,朱棣陷入包围圈,左冲右突而不得出,后来朱棣的大将朱能拼死闯入包围圈,才将朱棣救出。

靖难之役中,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东昌之战是朱棣一生中遭受的最为惨重的失败,燕军精锐几乎全部被歼灭,大将张玉战死,而政府军声威大震,盛庸声名鹊起,建文帝兴奋异常,下诏褒奖北伐将士,并亲自去太庙告捷。

建文二年三月,燕军进攻保定,盛庸军扎营夹河。朱棣先率领骑兵前来探阵,盛庸派遣千名骑兵追击,被燕兵射箭击退。盛庸军持盾而进,燕王命步兵先攻,骑兵则乘机迅速推进,盛庸率军力战,斩其大将谭渊,盛庸的部将庄得、皂旗张等也都战死。

第二天再战,燕军在东北,盛庸军在西南,从早晨战至下午,双方互有胜负,两军都已疲惫,将士各自坐下休息后,又开始交战,忽然东北风大起,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燕兵乘风大喊,顺风而击,盛庸大败,逃回德州,从此一蹶不振。

靖难之役中,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建文四年,灵璧战败,猛将平安等被捉。盛庸独自率军驻扎在淮水南岸,燕将丘福偷偷渡过淮河,出现在盛庸军后,盛庸退守长江。燕兵渡过淮水,由盱眙攻陷扬州,盛庸在六合及浦子口率军抵御,都失利,都督陈蠧率水师投降燕军,燕兵乘势渡江,盛庸仓促聚集海船出高资港迎战,又败。

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后,自立为帝,盛庸率余部投降,随即奉命驻守淮安,看住还死守在山东的昔日战友铁铉。铁铉被抓住凌迟后,朱棣给盛庸下了一道谕旨说:“以前山东未定,所以才命你镇守淮安。现在铁铉被俘,诸郡全部平定。朕念山东久为兵乱所困,疲于转输之劳。你应当抚兵养民,这样才符合我的心意。”

靖难之役中,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盛庸接到朱棣的敕书,仔细琢磨了好久,明白了朱棣的意思,于是递上辞呈,告老还乡,朱棣龙颜大悦,马上予以批准,此时是永乐元年春夏之际。

不久,千户王钦给朱棣上奏,奏折中列举了盛庸自建文朝对朱棣所犯下的一堆罪行,并要求朱棣予以治罪,朱棣没有接受王钦的上奏,但是却进升王钦为指挥同知,都御使陈瑛见状也趁机弹劾盛庸心存怨恨,图谋不轨。

盛庸听说王钦和陈瑛弹劾自己的内容后,想起老同事铁铉等人的遭遇后,意识到朱棣并没有完全放过自己,只有自我了断才是真正的出路,于是自杀而死。

靖难之役中,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盛庸深受建文帝的重恩,最后却投降朱棣,于节义有亏,死后应愧对建文帝,更无脸见铁铉等人,本想忍辱偷生,还是未能免于一死,不过,其家族因此而保全,盛庸死后,其家族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其孙盛瑜后来还被招为驸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