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楚汉战争,为何是刘邦在正面战场抵抗项羽,韩信以偏师开辟战线

维持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一路顺风地还定三秦开始,接着东出函谷、平定中原,联合56万诸侯大军直捣西楚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在巨大的顺利和胜利面前,刘邦似乎忘记了战神项羽的可怕,忘记了巨鹿之战的破釜沉舟,沉醉在天下垂手可得的梦幻中,在西楚国的都城彭城醉生梦死。

刘邦忘记了他能打进彭城,那是因为项羽及其西楚国主力都不在彭城,而在齐地深陷战争泥潭,刘邦有机会能出汉中,定三秦,首要功臣不是张良,也不是韩信,而是田荣,正是齐国实力派贵族田荣在齐地的造反,才拖住了项羽无法顾及西边的刘邦,田齐最后虽然战败被杀,但项羽却因为政治上的错误深陷齐地,这一拖就足足拖了一年多,而正是这一时期,刘邦打进了彭城。

彭城之战前,刘邦联合了56万诸侯联军,在彭城的北边及东北边部署重兵防范项羽,刘邦不是没有想到项羽会率军重返彭城,只是自以为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况且当时张良与韩信都在彭城,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项羽来了一次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骑兵闪电战,从齐地先向西折,绕过刘邦防守严密的彭城东北,突破彭城北边樊哙的防线,再转而向南,直接到达彭城的西边。

楚汉战争,为何是刘邦在正面战场抵抗项羽,韩信以偏师开辟战线

刘邦

项羽以三万精骑快速突破,迂回包抄,直接堵住了刘邦的后路,要知道刘邦就是西边打过来,项羽却突然出现在了彭城的西边,这是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突破点,项羽的军事天才从来就不是说说而已的,然后项羽以三万骑兵攻击刘邦的56万大军,彭城防守严密的东北地区成了马其诺防线,毫无意义,彭城的西边更是刘邦防线最薄弱的地点,一场大屠杀不可避免,《史记》对此的记载是:

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

睢水都为之断流,56万诸侯联军死伤怪重,汉军一溃千里,刘邦也是没命地向西逃命,直到逃到千里之外的荥阳才站稳脚跟,这次的彭城失败让刘邦彻底地看清了项羽的实力,才开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稳打稳扎,而张良向刘邦提出的“下邑之谋”更是奠定了刘邦在彭城之战失败后的战略。

张良的“下邑之谋”简单地说是用好三个人:韩信、彭越、英布

。彭越是一股独立的势力,张良建议刘邦拉拢彭越,英布原本为是项羽的部下,还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张良建议刘邦策反英布,只有韩信是刘邦的直属手下,有独当一面之才,张良建议重用韩信,让韩信独自领兵打仗。

楚汉战争,为何是刘邦在正面战场抵抗项羽,韩信以偏师开辟战线

刘邦拜将

于是就有了彭城之败后刘邦真正开始重用韩信,韩信虽然早在萧何极力向刘邦举荐之时,刘邦已经拜韩信为大将军,但实际上从还定三秦到东定中原,再到彭城之战,韩信在其中的作用顶多算是一个高级参谋,因为这一过程中,史书上没有任何韩信带兵作战的记载。

与此同时,韩信也向刘邦提出一个统一天下的军事战略,这就是:

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简单地说就是:

向北攻击燕国和赵国,向东攻打齐国,向南断绝楚国的粮道,向西与大王(刘邦当时是汉王)在荥阳会合

另外结合当时汉与楚控制区的交界线就是荥阳附近,项羽的楚国大军实际上是在荥阳地区与汉军对峙的,当时彭城之战后,楚国强大,天下诸侯见风使舵,原本归属汉的魏国、齐国、代国、燕国纷纷脱离汉,投靠楚国,成为汉的敌国,如果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前线开战的话,那么北边的代国、赵国将是直接威胁,东边的齐国将是间接威胁。

楚汉战争,为何是刘邦在正面战场抵抗项羽,韩信以偏师开辟战线

韩信

所以就有了韩信的战略,但为何是韩信率军作为偏师开辟第二战线,而看上去不怎么会打仗的刘邦率领汉军主力在荥阳一线与项羽主力死磕呢?不能让韩信打项羽,刘邦去开辟第二战线吗?

其实刘邦的做法是正确的,这么做主要是有三个原因:

1、只有刘邦能拖住项羽。

刘邦是汉王,也是汉军的主帅,如果刘邦坐镇荥阳对抗项羽主力的话,项羽才会安心地攻打荥阳,才能拖住项羽,如果是韩信在荥阳与项羽对战,就算韩信能顶得住项羽的攻击,项羽也不会把韩信放在眼中,毕竟名义上刘邦是与项羽平起平坐的,而只有刘邦能拖住项羽。

说刘邦能拖住项羽,不仅指的名声上,而且还指能力上的,当时整个天下能与项羽一较高下的,除了刘邦还真没有别人,刘邦手下的那些将领,比如曹参、灌婴、樊哙、周勃等人,都是无法独自与项羽对战的,从能力说,刘邦在反秦战争中能够率领一支军队打进了关中,逼降了秦王朝,这与刘邦本身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虽然刘邦与项羽在前线对峙,刘邦被项羽打得数次全军覆没,不过刘邦虽然屡败,但一直屡战,刘邦使用各种方法,比如让萧何从关中送来援兵,或者刘邦到韩信军营夺了韩信的兵权,在筹措到士兵后,就满血复活继续与项羽在荥阳前线对峙作战,不得不佩服刘邦的政治能力与军事能力,刘邦的军事能力,完全在可以在当时的天下排前三。

楚汉战争,为何是刘邦在正面战场抵抗项羽,韩信以偏师开辟战线

2、刘邦虽然让韩信独立率军开辟第二战线,但并不代表刘邦不防备韩信

从秦末开始的反秦战争中,反秦义军首领对部下的控制一直是个大问题,陈胜和吴广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而第一个被灭亡的,当年陈胜派手下武臣进攻赵地,武臣利用陈胜提供的军队,拿下赵地后就自立为赵王,完全脱离了陈胜的控制。

武臣自立为王后,派出韩广率军平定燕地,结果韩广依葫芦画瓢,平定了燕地后,韩广模仿武臣自立为燕王,这种首领无法控制下属的行为在当时秦末乱世中比比皆是,而且有了这些前车之鉴,让刘邦也会顾忌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刘邦采取了种种措施来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是韩信手下的重要将领都是刘邦的亲信,比如孔将军与费将军,还有曹参等,都是刘邦的亲信;二是刘邦时不时夺走韩信的兵权,然后再给韩信一批新兵让韩信重新试练,以防止韩信培养私人势力;三是战争一结束,立即剥夺韩信兵权,将韩信迁移。

刘邦不是陈胜吴广,所以通过种种方法将此类防范事件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对韩信,刘邦更是忌讳加防范,毕竟韩信是刘邦所有军队中,唯一一个一直独立率军打仗的军事将领,就连刘邦的亲信曹参、灌婴、樊哙、周勃等很极少有独自率军作战的机会,更别说韩信了。

楚汉战争,为何是刘邦在正面战场抵抗项羽,韩信以偏师开辟战线

楚汉战争图

3、韩信实力究竟如何,刘邦虽然在理论上认同了,但韩信终究没有实际打仗经验,刘邦也不敢冒这个险

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军事将领,如果让刘邦把汉军主力兵权放在韩信手中,换作谁也会怀疑一下的,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韩信会不会成为后来的兵仙,也没有人知道韩信是不是当年的赵括,如果一下子给韩信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韩信会不会和当年的赵括一样,一战就成就经典的纸上谈兵也未可知?

相反,如果给韩信一个独自领兵打仗的机会,同时不要让韩信面对终极强大的对手,对于培养韩信这个军事人才是有很大作用的,没有人是一步到位就成为兵仙的,这都有一个过程,虽然韩信在此之前做过很多努力,但上了实际战场,任何理论能否经历住考验,除了实战,没有其他办法。

如果韩信是赵括,那么刘邦是无法承受韩信失败的损失,打仗不是文职工作,文职工作用错了人,大不了换一个人再来,但战争失败的直接后果有可能会导致一个政权的灭亡,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是刘邦不能承受的,所以刘邦让韩信率领一支人数并不算多的偏师开启了打怪混经验的历史。

楚汉战争,为何是刘邦在正面战场抵抗项羽,韩信以偏师开辟战线

所以,在当时的形势下,也只有刘邦在正面战场上顶住项羽,而让韩信在北方开辟第二战线,这是刘邦唯一的选择,没有人能顶替这个位置了。况且韩信本人的战略也是由自己向北开辟第二战线,韩信和刘邦都认同了这个战略的执行,才会形成这个合力攻楚的战略姿态。

在当时的天下,也唯有刘邦有如此之大的气度和胸怀了,韩信这个项羽不用,其他诸侯更不会的落魄英雄,也唯有刘邦用了,刘邦不仅用,而且还重用,仅凭萧何的极力推荐就拜将封官,仅凭张良的建议,就让韩信独自领军作战,这也成就了日后的西汉帝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