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漢戰争,為何是劉邦在正面戰場抵抗項羽,韓信以偏師開辟戰線

維持四年之久的楚漢戰争,以劉邦一路順風地還定三秦開始,接着東出函谷、平定中原,聯合56萬諸侯大軍直搗西楚國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在巨大的順利和勝利面前,劉邦似乎忘記了戰神項羽的可怕,忘記了巨鹿之戰的破釜沉舟,沉醉在天下垂手可得的夢幻中,在西楚國的都城彭城醉生夢死。

劉邦忘記了他能打進彭城,那是因為項羽及其西楚國主力都不在彭城,而在齊地深陷戰争泥潭,劉邦有機會能出漢中,定三秦,首要功臣不是張良,也不是韓信,而是田榮,正是齊國實力派貴族田榮在齊地的造反,才拖住了項羽無法顧及西邊的劉邦,田齊最後雖然戰敗被殺,但項羽卻因為政治上的錯誤深陷齊地,這一拖就足足拖了一年多,而正是這一時期,劉邦打進了彭城。

彭城之戰前,劉邦聯合了56萬諸侯聯軍,在彭城的北邊及東北邊部署重兵防範項羽,劉邦不是沒有想到項羽會率軍重返彭城,隻是自以為做好了足夠的準備,況且當時張良與韓信都在彭城,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項羽來了一次中國曆史上首次大規模騎兵閃電戰,從齊地先向西折,繞過劉邦防守嚴密的彭城東北,突破彭城北邊樊哙的防線,再轉而向南,直接到達彭城的西邊。

楚漢戰争,為何是劉邦在正面戰場抵抗項羽,韓信以偏師開辟戰線

劉邦

項羽以三萬精騎快速突破,迂回包抄,直接堵住了劉邦的後路,要知道劉邦就是西邊打過來,項羽卻突然出現在了彭城的西邊,這是一個誰也沒有想到的突破點,項羽的軍事天才從來就不是說說而已的,然後項羽以三萬騎兵攻擊劉邦的56萬大軍,彭城防守嚴密的東北地區成了馬其諾防線,毫無意義,彭城的西邊更是劉邦防線最薄弱的地點,一場大屠殺不可避免,《史記》對此的記載是:

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與漢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

睢水都為之斷流,56萬諸侯聯軍死傷怪重,漢軍一潰千裡,劉邦也是沒命地向西逃命,直到逃到千裡之外的荥陽才站穩腳跟,這次的彭城失敗讓劉邦徹底地看清了項羽的實力,才開始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始穩打穩紮,而張良向劉邦提出的“下邑之謀”更是奠定了劉邦在彭城之戰失敗後的戰略。

張良的“下邑之謀”簡單地說是用好三個人:韓信、彭越、英布

。彭越是一股獨立的勢力,張良建議劉邦拉攏彭越,英布原本為是項羽的部下,還被項羽封為九江王,張良建議劉邦策反英布,隻有韓信是劉邦的直屬手下,有獨當一面之才,張良建議重用韓信,讓韓信獨自領兵打仗。

楚漢戰争,為何是劉邦在正面戰場抵抗項羽,韓信以偏師開辟戰線

劉邦拜将

于是就有了彭城之敗後劉邦真正開始重用韓信,韓信雖然早在蕭何極力向劉邦舉薦之時,劉邦已經拜韓信為大将軍,但實際上從還定三秦到東定中原,再到彭城之戰,韓信在其中的作用頂多算是一個進階參謀,因為這一過程中,史書上沒有任何韓信帶兵作戰的記載。

與此同時,韓信也向劉邦提出一個統一天下的軍事戰略,這就是:

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于荥陽。

簡單地說就是:

向北攻擊燕國和趙國,向東攻打齊國,向南斷絕楚國的糧道,向西與大王(劉邦當時是漢王)在荥陽會合

另外結合當時漢與楚控制區的交界線就是荥陽附近,項羽的楚國大軍實際上是在荥陽地區與漢軍對峙的,當時彭城之戰後,楚國強大,天下諸侯見風使舵,原本歸屬漢的魏國、齊國、代國、燕國紛紛脫離漢,投靠楚國,成為漢的敵國,如果劉邦與項羽在荥陽前線開戰的話,那麼北邊的代國、趙國将是直接威脅,東邊的齊國将是間接威脅。

楚漢戰争,為何是劉邦在正面戰場抵抗項羽,韓信以偏師開辟戰線

韓信

是以就有了韓信的戰略,但為何是韓信率軍作為偏師開辟第二戰線,而看上去不怎麼會打仗的劉邦率領漢軍主力在荥陽一線與項羽主力死磕呢?不能讓韓信打項羽,劉邦去開辟第二戰線嗎?

其實劉邦的做法是正确的,這麼做主要是有三個原因:

1、隻有劉邦能拖住項羽。

劉邦是漢王,也是漢軍的主帥,如果劉邦坐鎮荥陽對抗項羽主力的話,項羽才會安心地攻打荥陽,才能拖住項羽,如果是韓信在荥陽與項羽對戰,就算韓信能頂得住項羽的攻擊,項羽也不會把韓信放在眼中,畢竟名義上劉邦是與項羽平起平坐的,而隻有劉邦能拖住項羽。

說劉邦能拖住項羽,不僅指的名聲上,而且還指能力上的,當時整個天下能與項羽一較高下的,除了劉邦還真沒有别人,劉邦手下的那些将領,比如曹參、灌嬰、樊哙、周勃等人,都是無法獨自與項羽對戰的,從能力說,劉邦在反秦戰争中能夠率領一支軍隊打進了關中,逼降了秦王朝,這與劉邦本身的能力是分不開的。

雖然劉邦與項羽在前線對峙,劉邦被項羽打得數次全軍覆沒,不過劉邦雖然屢敗,但一直屢戰,劉邦使用各種方法,比如讓蕭何從關中送來援兵,或者劉邦到韓信軍營奪了韓信的兵權,在籌措到士兵後,就滿血複活繼續與項羽在荥陽前線對峙作戰,不得不佩服劉邦的政治能力與軍事能力,劉邦的軍事能力,完全在可以在當時的天下排前三。

楚漢戰争,為何是劉邦在正面戰場抵抗項羽,韓信以偏師開辟戰線

2、劉邦雖然讓韓信獨立率軍開辟第二戰線,但并不代表劉邦不防備韓信

從秦末開始的反秦戰争中,反秦義軍首領對部下的控制一直是個大問題,陳勝和吳廣就是因為這個問題而第一個被滅亡的,當年陳勝派手下武臣進攻趙地,武臣利用陳勝提供的軍隊,拿下趙地後就自立為趙王,完全脫離了陳勝的控制。

武臣自立為王後,派出韓廣率軍平定燕地,結果韓廣依葫蘆畫瓢,平定了燕地後,韓廣模仿武臣自立為燕王,這種首領無法控制下屬的行為在當時秦末亂世中比比皆是,而且有了這些前車之鑒,讓劉邦也會顧忌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劉邦采取了種種措施來防範此類事件的發生。

一是韓信手下的重要将領都是劉邦的親信,比如孔将軍與費将軍,還有曹參等,都是劉邦的親信;二是劉邦時不時奪走韓信的兵權,然後再給韓信一批新兵讓韓信重新試練,以防止韓信培養私人勢力;三是戰争一結束,立即剝奪韓信兵權,将韓信遷移。

劉邦不是陳勝吳廣,是以通過種種方法将此類防範事件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對韓信,劉邦更是忌諱加防範,畢竟韓信是劉邦所有軍隊中,唯一一個一直獨立率軍打仗的軍事将領,就連劉邦的親信曹參、灌嬰、樊哙、周勃等很極少有獨自率軍作戰的機會,更别說韓信了。

楚漢戰争,為何是劉邦在正面戰場抵抗項羽,韓信以偏師開辟戰線

楚漢戰争圖

3、韓信實力究竟如何,劉邦雖然在理論上認同了,但韓信終究沒有實際打仗經驗,劉邦也不敢冒這個險

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軍事将領,如果讓劉邦把漢軍主力兵權放在韓信手中,換作誰也會懷疑一下的,這個時候沒有人知道韓信會不會成為後來的兵仙,也沒有人知道韓信是不是當年的趙括,如果一下子給韓信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韓信會不會和當年的趙括一樣,一戰就成就經典的紙上談兵也未可知?

相反,如果給韓信一個獨自領兵打仗的機會,同時不要讓韓信面對終極強大的對手,對于培養韓信這個軍事人才是有很大作用的,沒有人是一步到位就成為兵仙的,這都有一個過程,雖然韓信在此之前做過很多努力,但上了實際戰場,任何理論能否經曆住考驗,除了實戰,沒有其他辦法。

如果韓信是趙括,那麼劉邦是無法承受韓信失敗的損失,打仗不是文職工作,文職工作用錯了人,大不了換一個人再來,但戰争失敗的直接後果有可能會導緻一個政權的滅亡,造成巨大的損失,這是劉邦不能承受的,是以劉邦讓韓信率領一支人數并不算多的偏師開啟了打怪混經驗的曆史。

楚漢戰争,為何是劉邦在正面戰場抵抗項羽,韓信以偏師開辟戰線

是以,在當時的形勢下,也隻有劉邦在正面戰場上頂住項羽,而讓韓信在北方開辟第二戰線,這是劉邦唯一的選擇,沒有人能頂替這個位置了。況且韓信本人的戰略也是由自己向北開辟第二戰線,韓信和劉邦都認同了這個戰略的執行,才會形成這個合力攻楚的戰略姿态。

在當時的天下,也唯有劉邦有如此之大的氣度和胸懷了,韓信這個項羽不用,其他諸侯更不會的落魄英雄,也唯有劉邦用了,劉邦不僅用,而且還重用,僅憑蕭何的極力推薦就拜将封官,僅憑張良的建議,就讓韓信獨自領軍作戰,這也成就了日後的西漢帝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