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吗?

昨天的新闻里铺天盖地的报道一件事儿,汉文帝找着了,当朋友和我说起这件事儿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非常疑惑!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这世道怎么了?在西安这种大型历史名人乱葬岗,别说找着一个皇帝,就是挖出一个玉皇大帝我也觉得合情合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用西安本地人的话说:谁家小区里还没埋个王侯将相、将军公主什么的。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对于这事儿,三秦守灵人表示,早麻了~

但是疑惑归疑惑,汉文帝霸陵的热点依然只增不减,甚至央视都第一时间推出了专题报道,看来这次绝不只是一座帝王墓这么简单。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当我再仔细把这件事儿的新闻通稿看了一遍后,果然!这次汉文帝墓的考古发现,意义非同一般,不仅跨越2100多年给写《史记》的司马大爷疯狂点赞,还穿越回1400多年啪啪打响唐太宗的脸。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关于霸陵《史记》上是这样说的:“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汉文帝刘恒这个开创了“文景之治”的著名历史大咖,是出了名的节俭帝王,省吃俭用到了什么程度,据史书记载他本人常常穿着草鞋上朝,龙袍缝缝补补新三年旧三年地穿,在自己身上不愿多花一分钱,甚至对自己的后事也能省就省,汉墓特色的金字塔状封土堆都担心劳民伤财而不采用,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简陋的坟地,不要因为给自己建墓而大兴土木。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正如上面史记中说的一样,但这样一来也出现了个问题,汉文帝到底把自己埋哪了呢?没有封土堆,省的连个参考坐标都没了,对这么一个仁厚宽德的明君,汉家后人都是要祭扫的,于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把一处名为“凤凰嘴”的地点认定为文帝人生的终点站,从元代以来后人都在凤凰嘴下立碑祭奠汉文帝。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没想到啊,2021年的今天突然宣布,各位,磕错坟头了~囧。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文帝的确切下落是在距离凤凰嘴不远的江村大墓。

其实这事儿在2016年都基本板上钉钉,2019年江村大墓就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点公布则是本着考古严谨的态度,在各方面证据都完备的情况下100%确认。

为什么说这件事儿打脸了唐太宗呢?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因为唐代帝王陵依山而建的开创者就是他唐太宗李世民,而李世民这个创意的来源就是源自汉文帝,本着想通过行文帝的节俭之风以留青史佳话,没想到学错了……捂脸。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只怪司马迁行文太随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让所有人都以为文帝把自己埋在了山顶洞,结果人家来了个平地不封,直接选择在白鹿原的麦田里躺平,让本以为学到精髓的唐太宗,在2021年底彻底怀疑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汉文帝画像

这位仁德之君陵墓的确认,即便在帝王遍地的关中大地上,也是一件大事儿,因为他符合人们的精神期待,那就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这八个字是文帝所有功绩的浓缩,历代文人学者都高度评价这位历史人物,司马迁更是不吝赞美之词,直接说文帝刘恒就是孔夫子所说的“有德君子”。

对于习惯了把历史当作爽文来看的大多数人来说,从始皇一统天下,到楚汉争雄,接下来就该是武帝时期的汉匈大战了,相比文景承平时期来说,封狼居胥逐胡漠北要更具吸引力得多。

也因此汉文帝的历史存在感并没有那么强烈,如果不是这样的新闻出现,你甚至都不会记得有这么一位誉满天下的帝王。

考古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汉文帝大墓确认,却没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脸

乱世风云际会固然精彩,但作为普通老百姓更愿意生活在一个安居乐业,轻徭薄赋的安稳时代,相比乱世里争雄割据的狠人,一个能疏解波谲云诡的历史潮流走向治世的人,其实更值得历史的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