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位民族英雄,得到中日两国民众普遍认可,不仅仅因为他是混血儿

这位民族英雄,得到中日两国民众普遍认可,不仅仅因为他是混血儿

声调清越,不染俗氛。少年得此,诚天才也——钱谦益

撑起一个国家、民族、人民的脊梁无疑是那些民族英雄的慷慨颂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民族英雄的精神永远烙印在后代民众的心目当中,正是他们的存在引领时代和人民的前进。在明朝时期,

郑成功一直在抗倭、抗清、驱夷的战斗一线所争斗,为时人所处称道,后代世人誉其为:民族英雄。

就连日本民众的心目当中,也都遵奉其人高尚的形象,这其中缘由便是因为

郑成功之母是一位日本女子

,引发了他们的强烈感受。可郑成功从小接受我国正统的文化教育,生长于中华民族的土地之上,他深深的为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鞠躬尽瘁。也得到了两国民众的普遍认可。

这位民族英雄,得到中日两国民众普遍认可,不仅仅因为他是混血儿

爱国情感怀揣于心

郑成功于1624出生在日本九州平户,母亲为田川氏,

父亲是明末时期大名鼎鼎的郑芝龙。

时值明中后期,朝廷海禁政策松动,于福建漳州开设月港,专门用于与东南各国进行贸易。

可是因日本倭寇屡屡侵犯明朝边疆,偷渡到我国领土进行霍乱,因此明朝政府对于日本方面依旧实施

海禁政策,

可当事的走私商事牟利巨大,民间私商往往承担着性命的风险,进行

私下贸易。

郑芝龙俨然成为其中的一枝独秀,擅长学习的他学会了

葡萄牙语

,在葡萄牙、日本等国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

郑芝龙作为海上商事的霸主

,很快便受到了日本方面的欢迎,毕竟大量的财物谁会不喜欢呢?很快双方便建立了友谊。后来,

郑芝龙在随一艘荷兰商船抵达平户后,在此期间借住于当地的田川氏族家中,

并结识了当时田川家的一位女子,也就是后来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

这位民族英雄,得到中日两国民众普遍认可,不仅仅因为他是混血儿

郑芝龙可是正儿八经的中国人,在海上从事贸易不过是为了钱财,一桩商事搞定之后,便打算启程回国。然而当时的日本当权者德川幕府十分不愿郑芝龙这个金主离开,于是以

“日女不入中原”

的借口留下了郑芝龙的妻子田川氏。

俗话说:

做生意要以和气生财,郑芝龙除了有点钱却实力不济,并且在日本的地盘上,也束手无策。

同年,乡中传讯老父病情深重,郑芝龙心急如焚,只好妥协将妻子田川氏留在日本,

但作为自己长子的郑成功却被他带回祖国认祖归宗,时年郑成功仅有7岁。

1644年,清军入关,大明朝倒闭了。

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权继续反清。可政权的维系必须以经济为基础,所以新朝廷也需要大量的白银来维稳根基,便默许通商口岸与各国的出口贸易。具备丰富从商经验的郑芝龙立马受到重用,郑家的商船开往了东南亚各地,逐渐取得了海上的霸权,不仅生意愈发的兴隆,实力也逐渐膨胀。

与此同时,清兵稳定中原地区形势之后,转指兵锋南下进攻浙东

,福建岌岌可危。

郑芝龙作为当时南明政权的显赫人物,接到了

“附清同乡”

洪承畴的劝降书信后,决意降清。郑成功苦苦劝阻不得其果,

气愤之下避走金门,召募几千人马,坚决抗清。

这位民族英雄,得到中日两国民众普遍认可,不仅仅因为他是混血儿

身正心直为旧国

永历帝朱由榔,避退广东肇庆登基后继续反清复明

,郑成功则在闽南、粤东沿海一带,招兵买马、收编父亲郑芝龙的旧部,誓师反清。

成为了南明后期反清的主力军事部队。起义前后16余年,

郑成功根据金门和厦门一带的小岛,控制海权,积极进行海上贸易收集资金、筹备军力,是当时清政府眼中的头号大敌。

已然降清的郑芝龙在清政府胁迫之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政府想要招抚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根本不为所动,期间无数次的招降都未曾改变他的心意。

这位民族英雄,得到中日两国民众普遍认可,不仅仅因为他是混血儿

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积蓄全部的力量,

统率水、陆全军十七万北伐,次年入长江、攻克镇江、包围南京,达到了一生中功业最为辉煌的巅峰。

郑成功当时给德川幕府的当权者致信,希望在北伐抗清时可以得到帮助。

当时的日本当权者的德川家康竟然还真的同意了。只可惜由于中了清军缓兵之计,郑成功麾下的军队不断的损兵折将、最后不得已

败退厦门。

清廷顺势围剿其人,郑成功奋起还击,在福建海门港

歼灭清军将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

复振军威。

收复国土驱殖民

北伐抗清的同时,郑成功又与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了斗争,对于盘踞在台湾城内的荷兰殖民者,郑成功采取了长期围困的办法消耗他们的实力,围困足足长达八月,郑成功一举下令向台湾城发起总攻,荷兰殖民者弹尽粮绝、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162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这位民族英雄,得到中日两国民众普遍认可,不仅仅因为他是混血儿

可是天妒英才!郑成功一世英名、慷慨歌行,

仅仅活了38岁便英年早逝了

。失去了郑成功辖制的郑氏集团内部发生权力的动荡,

其子郑经发动军事政变,自封为延平王,

并且击败了原本控制台湾的郑世袭,在台湾正式继位。按照幕僚陈永华提议,继续延续明朝官制,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然则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随着郑经、陈永华的相继离世,权臣冯锡范拥立幼子郑克塽继位,只可惜这时候的郑氏

集团内部的斗争导致了空耗实力,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台湾,

首先占领澎湖,统治台湾的郑克塽势力已然显得岌岌可危,施琅并未大军压进一昧武力夺取台湾。

他使用怀柔的手段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

同时上书清廷希望可以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帝也对此大力支持,自此之后台湾成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这也是继郑成功之后统一国土的壮举。

这位民族英雄,得到中日两国民众普遍认可,不仅仅因为他是混血儿

郑氏政权统治台湾23年时长,

在此过程当中郑成功所做出的贡献极为关键。即便是在其去世之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郑成功的功绩,最为著名的乃是

“延平郡王祠”,

可见当地人民对于郑成功的肯定与热爱。同样的延伸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无比钦佩并且感到与有荣焉。

郑成功一生秉直忠身,心复旧国、驱逐殖民者、恢复我中华版图主权,并且善于海上商事贸易,

给沿海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这也是日本民众为何同样遵奉郑成功的原因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