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若微毫无心机,并不符合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澜的政治家

伴随着最近《大明风华》的热播,朱瞻基与孙皇后的爱情,也在打动着观众们的心,不过在历史上,孙瞻基与孙皇后是否如剧中所演一般的鹣鲽情深呢?在电视剧中孙皇后是一位毫无心机、德才兼备的女子,那么在历史上是否也是如此?

孙若微毫无心机,并不符合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澜的政治家

孙皇后入宫

历史上的孙皇后是一位地道的山东人,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姿色过人,在《明史》当中有记载,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其父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皇后不需要太高的出身,而她能够坐上皇后这位,一部份在于她的品行与美貌,另外一部份也在于因为她的母亲是永城人,所以她时常可以出入宫廷。

孙若微毫无心机,并不符合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澜的政治家

进宫之后,孙氏并不是正妃,仅仅只是一个侧室,因为在当时,朱高烨已经有了一个正妻胡氏。在朱瞻基大婚之后,孙氏也只能被封为贵妃,但因为孙氏与朱瞻基自小相处,青梅竹马感情非常的好。按明朝的规定,只有皇后才能有金宝、但朱瞻基特意开了先例,让孙氏仅仅只为一个贵妃,也可以拥有金宝。由此可见,孙氏可是非常得到皇上的宠爱了。

孙氏位列中宫

在朱瞻基继位之后,一直也没有嫡子出生,胡皇后只生下了两个女儿,而孙贵妃也只有一个女儿。不过,终于在几年之后,孙贵妃抢下诞下了皇后的第一位皇子,也正是因为如此,胡皇后不得不逊位,为孙氏让道。

这件事在当时的朝堂之上引起过不小的轰动,但朱瞻基而与重臣说,母从子贵,古亦有之,而胡皇后屡屡犯错,且多年无子,所以废其后位,让她退居长安宫,晋孙氏孙贵妃为大明的孙皇后。从这完全可以看出,朱瞻基对于孙皇后实在是非常的深情了。

孙氏被尊为太后,力挽狂澜

公元1449年,明朝军队大败史称土木堡之变,明朝虚症年底朱祁镇被俘,而与之随行的文武官员也全部战死,大明驻地当中大量财物被抢夺一空,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就连神机营当中的全部官兵还有武器装备等也全都毁于一旦。

孙若微毫无心机,并不符合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澜的政治家

因为土木堡之战的失败,大明敌军的士气空前巨增,一下了一鼓作气,直接兵临城下了。而京师告急,明朝遇到了在建国之后最大的危机,那么在此时,孙太后就站了出来,与监国朱祁钰一起执掌朝政。朝臣在提出迁都南京时,孙太后当机立断同意了这个想法,不仅如此,还将大太监网真的家以及一众党羽等,全部查挑,此举不仅激发了文官的士气,也赢得了一片民心。

孙若微毫无心机,并不符合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澜的政治家

在于谦打赢了京城守卫战之后,为了顾全大局,孙大后同意了立朱祁钰为新帝的意见,但朱祁钰在百年之后,必须将皇位传位给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答应了此条析,朱祁钰才能登基。在大明遭遇了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孙太后放弃骨肉之情,选择保全大局,另立新帝。不得不说,孙太后还是非常的有远见,也正是因为此举,才保证大明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亡国,而明朝的统治与安定也由此打下基础。

夺门之变

但朱祁钰成为帝王之后,迫于压力不得不将英宗朱祁镇迎回大明。但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朱祁钰软禁了朱祁镇七年之久,还违背了约定,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好景不长,朱祁钰的儿子不久就去世了,储君去世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朝臣们对朱祁钰心生不满。

孙若微毫无心机,并不符合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澜的政治家

又过了一段时日,朱祁钰病重,但一直不肯立新的太子,而这朝臣们就不得不提议,要立新的太子了。一些大臣已经迎回朱祁镇,并且拥护他复位。朱祁钰在离世之后,不仅被褫夺庙号,还给他的谥号为''戾''字。如此做法显然是不认可朱祁钰的帝位。但百姓与大臣们对此并不异议,完全是因为朱祁钰早年与孙皇后有过约定,要传位于朱见深,但他背信弃义在先,所以朱祁镇的复位之举才会如此的名正言顺。

而这些朝臣们之所以敢如此肆意的拥护朱祁镇复位,完全是因为在之前就已经讨得了孙太后的懿旨,正是因为得到了孙皇后的支持,''夺门之变''才会如此的顺利,而朱祁镇的重新复位,也为此事赢得了正名。那么在朱祁镇复位之后,大明并没有陷入,皇位交接的慌乱,不得不说这与孙太后的两道旨意也有很大的关系,孙太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孙若微毫无心机,并不符合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澜的政治家

在朱祁镇登基之后,还特意让他下诏废除了嫔妃殉葬制度,这也位后宫当中的女子赢得了生存的机会。回顾孙太后的一生,不得不说她是一名非常勇敢的女子,在大明出现动乱之际,选择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