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若微毫無心機,并不符合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瀾的政治家

伴随着最近《大明風華》的熱播,朱瞻基與孫皇後的愛情,也在打動着觀衆們的心,不過在曆史上,孫瞻基與孫皇後是否如劇中所演一般的鹣鲽情深呢?在電視劇中孫皇後是一位毫無心機、德才兼備的女子,那麼在曆史上是否也是如此?

孫若微毫無心機,并不符合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瀾的政治家

孫皇後入宮

曆史上的孫皇後是一位道地的山東人,在少年時期就已經姿色過人,在《明史》當中有記載,宣宗孝恭皇後孫氏,鄒平人。幼有美色。其父孫忠,是永城縣的主簿。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明朝的皇後不需要太高的出身,而她能夠坐上皇後這位,一部份在于她的品行與美貌,另外一部份也在于因為她的母親是永城人,是以她時常可以出入宮廷。

孫若微毫無心機,并不符合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瀾的政治家

進宮之後,孫氏并不是正妃,僅僅隻是一個側室,因為在當時,朱高烨已經有了一個正妻胡氏。在朱瞻基大婚之後,孫氏也隻能被封為貴妃,但因為孫氏與朱瞻基自小相處,青梅竹馬感情非常的好。按明朝的規定,隻有皇後才能有金寶、但朱瞻基特意開了先例,讓孫氏僅僅隻為一個貴妃,也可以擁有金寶。由此可見,孫氏可是非常得到皇上的寵愛了。

孫氏位列中宮

在朱瞻基繼位之後,一直也沒有嫡子出生,胡皇後隻生下了兩個女兒,而孫貴妃也隻有一個女兒。不過,終于在幾年之後,孫貴妃搶下誕下了皇後的第一位皇子,也正是因為如此,胡皇後不得不遜位,為孫氏讓道。

這件事在當時的朝堂之上引起過不小的轟動,但朱瞻基而與重臣說,母從子貴,古亦有之,而胡皇後屢屢犯錯,且多年無子,是以廢其後位,讓她退居長安宮,晉孫氏孫貴妃為大明的孫皇後。從這完全可以看出,朱瞻基對于孫皇後實在是非常的深情了。

孫氏被尊為太後,力挽狂瀾

公元1449年,明朝軍隊大敗史稱土木堡之變,明朝虛症年底朱祁鎮被俘,而與之随行的文武官員也全部戰死,大明駐地當中大量财物被搶奪一空,明朝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就連神機營當中的全部官兵還有武器裝備等也全都毀于一旦。

孫若微毫無心機,并不符合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瀾的政治家

因為土木堡之戰的失敗,大明敵軍的士氣空前巨增,一下了一鼓作氣,直接兵臨城下了。而京師告急,明朝遇到了在建國之後最大的危機,那麼在此時,孫太後就站了出來,與監國朱祁钰一起執掌朝政。朝臣在提出遷都南京時,孫太後當機立斷同意了這個想法,不僅如此,還将大太監網真的家以及一衆黨羽等,全部查挑,此舉不僅激發了文官的士氣,也赢得了一片民心。

孫若微毫無心機,并不符合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瀾的政治家

在于謙打赢了京城守衛戰之後,為了顧全大局,孫大後同意了立朱祁钰為新帝的意見,但朱祁钰在百年之後,必須将皇位傳位給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答應了此條析,朱祁钰才能登基。在大明遭遇了内憂外患的情況下,孫太後放棄骨肉之情,選擇保全大局,另立新帝。不得不說,孫太後還是非常的有遠見,也正是因為此舉,才保證大明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依然沒有亡國,而明朝的統治與安定也由此打下基礎。

奪門之變

但朱祁钰成為帝王之後,迫于壓力不得不将英宗朱祁鎮迎回大明。但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朱祁钰軟禁了朱祁鎮七年之久,還違背了約定,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好景不長,朱祁钰的兒子不久就去世了,儲君去世這也導緻了越來越多的朝臣們對朱祁钰心生不滿。

孫若微毫無心機,并不符合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瀾的政治家

又過了一段時日,朱祁钰病重,但一直不肯立新的太子,而這朝臣們就不得不提議,要立新的太子了。一些大臣已經迎回朱祁鎮,并且擁護他複位。朱祁钰在離世之後,不僅被褫奪廟号,還給他的谥号為''戾''字。如此做法顯然是不認可朱祁钰的帝位。但百姓與大臣們對此并不異議,完全是因為朱祁钰早年與孫皇後有過約定,要傳位于朱見深,但他背信棄義在先,是以朱祁鎮的複位之舉才會如此的名正言順。

而這些朝臣們之是以敢如此肆意的擁護朱祁鎮複位,完全是因為在之前就已經讨得了孫太後的懿旨,正是因為得到了孫皇後的支援,''奪門之變''才會如此的順利,而朱祁鎮的重新複位,也為此事赢得了正名。那麼在朱祁鎮複位之後,大明并沒有陷入,皇位交接的慌亂,不得不說這與孫太後的兩道旨意也有很大的關系,孫太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孫若微毫無心機,并不符合曆史,真正的她是力挽狂瀾的政治家

在朱祁鎮登基之後,還特意讓他下诏廢除了嫔妃殉葬制度,這也位後宮當中的女子赢得了生存的機會。回顧孫太後的一生,不得不說她是一名非常勇敢的女子,在大明出現動亂之際,選擇挺身而出,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