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北历史(2):中国为啥修长城?东北土著民族,起了推动作用!

东北三大土著民族之一的东胡族最强大的时候,匈奴只不过是一个西面的小兄弟,逢年过节就要上贡。那么,东胡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呢?

东北历史(2):中国为啥修长城?东北土著民族,起了推动作用!

东胡族

作为东北土著民族,东胡族主要靠狩猎、渔猎为生。在这种随时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东胡族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此外,东胡族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所以,那个时代的东北,虽然是苦寒之地,但是东胡族的生活很好,繁衍也非常迅速,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但是,东胡族的生活与温度湿度更适宜的中原地带国家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所以,东胡族决定南进。

当时,燕国和赵国与东胡族接壤。东胡曾多次打败过燕国,与赵国也是战事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东胡的地盘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

月满则缺,水满则溢,这是亘古不变的诺言。

不久,东胡族中招了。

东北历史(2):中国为啥修长城?东北土著民族,起了推动作用!

秦开

熟悉东北的人都知道东北人性格豪爽,实实在在。作为东北土著民族的东胡族也有这一个特点,不过也是弱点,让东胡接连打了败仗!

在东胡强盛的时候,收留了燕国的秦开。东胡族非常信任秦开,于是秦开借机掌握东胡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等情况。在一次贩马途中,蓄谋已久的秦开脱离队伍,恰巧燕国的队伍巡防经过。秦开回国后,燕昭王任命他为大将,秦开便开始训练兵士。?

当时燕昭王励精图治,国力已经逐渐强盛,眼看东北边境百姓遭难,他下定决心彻底平定边患。对于带兵打仗的人选,他思考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将率军驱胡重任交给在东胡做过人质的秦开。秦开非常富于作战经验,久经沙场,百战百胜,并对东胡的情况十分熟悉。??

秦开回国后率军迎战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今北京延庆境内)向密云地区的渔水(今白河)、鲍丘水(今潮河)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

东北历史(2):中国为啥修长城?东北土著民族,起了推动作用!

在接连胜利的情况下,燕军士气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东北追歼东胡,东胡一直退却到一千多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

我们都知道胡服骑射的成语。

当时,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胸有大志使赵国强盛的武灵王,对胡人骑兵的优越性,认识真切。他认为以骑射改装军队是强兵的道路,就对将军楼缓说:我国处在强敌包围之中,怎么办?“吾欲胡服”。

正是东胡的南进,助推了中原王朝的发展。此后,赵国的大将李牧也曾战败东胡。那么,如何防御东胡族等民族的入侵呢?这个时候,人们想到了修长城。

东北历史(2):中国为啥修长城?东北土著民族,起了推动作用!

长城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

面对东胡等游牧民族,赵国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秦开打赢东胡后,也效法赵国,动员军民大修障塞,于是修建成西起造阳(今河北张家口)东到襄平(今辽宁辽阳)的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后来,燕国在广袤的新领土上陆续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御胡人的侵略。燕国在幅员上一跃超过赵、齐、韩三国,仅次于秦、楚两国,在列国中位居第三。

东北历史(2):中国为啥修长城?东北土著民族,起了推动作用!

面对燕国、赵国的战争,东胡族虽然失败了,但是还不足以致命。接下来的一场战争,让东胡族迎来了灭顶之灾。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呢?敬请关注《每日汉字》新媒体平台明日内容。【作者:每日汉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