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这位没杀过功臣的帝王,子女却被屠戮殆尽

历史上很多朝代在平定天下后,开国皇帝都会对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积攒了很深的威望的功臣痛下杀手。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刘邦、赵匡胤,都因为种种原因对昔日大功臣展开清洗,这样的举动可以极大地稳固自己的地位。而在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帝王,从未杀过功臣,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

我们下面来和大家聊一聊秦始皇的用人之道以及秦始皇的子女为何在秦始皇去世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被屠杀殆尽。

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这位没杀过功臣的帝王,子女却被屠戮殆尽

秦始皇在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求贤若渴、任人唯贤、广纳谏言,在用人方面堪称古代帝王中的典范。这和秦始皇所处的历史时期有很大关系,秦国从秦孝公起就十分重视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广纳天下之才,给予各种出身的人才充分的信任,予以重用。秦孝公通过商鞅变法积累了大量家底,最终打败楚、魏,拓地千里;秦惠王重用张仪,连横之策打破六国合纵;秦昭王任用范雎蚕食诸侯等等,所以秦国重视人才的传统由来已久,这也使得秦国从最初处于蛮荒之地的小国一步步成为所向无敌的超级大国。

秦始皇完整的继承了先辈们的这种优良传统,在秦始皇心中,这些功臣的地位很高,并不是随时可以抛弃的工具。

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这位没杀过功臣的帝王,子女却被屠戮殆尽

在秦始皇之前,并没有这种杀功臣的先例,在这种背景下,秦始皇并不会通过清洗功臣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而秦始皇对大臣的态度恰恰是充分信任的,对于选定的人才,秦始皇充分展示了什么是用人不疑。对在外征战的将军,秦始皇很少在后面指手画脚,李信、王翦、蒙恬等人都曾独自在外统领数十万大军。

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这位没杀过功臣的帝王,子女却被屠戮殆尽

张分田先生对秦始皇与其部下的关系曾做出这样评价:“秦始皇通过信任、礼待、赐爵、重赏、联姻、执弟子礼等手段,与李斯、王翦、蒙恬等一批重要辅臣结成相当亲密的君臣关系。在历代雄才大略的皇帝中,秦始皇与其主要辅臣的关系最为亲密。”

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这位没杀过功臣的帝王,子女却被屠戮殆尽

再有,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但并没过上安生日子,南征北越,北击匈奴,有些功臣名将直到秦始皇去世还领重兵在前线镇守。

刚刚经过春秋战国时期长时间的割据,天下的不稳定因素太多,很多百姓还没有大一统的观念,这时杀功臣可以说是自找麻烦,很容易使中原再次分崩离析。

秦始皇如此“仁慈”带来的一大后果就是并没有将皇权集中在皇帝手中,以至于后来秦二世被赵高架空。

秦始皇死后,赵高伪造诏书、逼太子扶苏自杀的李斯和赵高,同样也是秦始皇留下的“功臣宿将”。按照秦始皇之后的开国君主的作为,像赵高这样既有野心,又有实力的“隐患”,过半会在先皇临死前找借口除掉。像李斯这样能一手遮天的宿将,多半会被迫解除他们的职务,回家养老。但秦始皇并没有这么做,或者确切的说是来不及这么做。

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这位没杀过功臣的帝王,子女却被屠戮殆尽

秦始皇突然去世后的沙丘之变,就是由一帮足以一手遮天的功臣发动的,自《史记》问世一千多年以来,李斯、赵高等人篡改秦始皇诏书,立胡亥为秦二世的说法几乎成为定论。秦始皇突然去世之后,赵高、胡亥联合李斯等人不仅仅伪造诏书使得扶苏自尽,对秦始皇的其他子女也痛下杀手。

仅有记载的,当时有公子将闾等三人被召到宫中,被迫自杀,还有六名公子死于杜县,此外比较有名的公子高,在秦二世对兄弟大肆清洗的时候,为了不连累族人,主动要求给秦始皇殉葬。

同时《史记·李斯传》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财物入於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所以赵高确实在秦始皇去世后,对秦始皇的子女进行过清洗,秦始皇的子女可以说是被屠戮殆尽,但应该还有其他子女幸免于难,毕竟史书记载并不完整。

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这位没杀过功臣的帝王,子女却被屠戮殆尽

最后还是要说到秦二世胡亥,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早年师从赵高,秦始皇巡游恰巧同行。与赵高、李斯一同发动沙丘之变后成功登上了皇位,但最终的结局却是颇为凄惨,赵高和自己女婿为了躲避秦二世的责罚,干脆发动望夷宫之变,逼死了胡亥。如果秦始皇可以预知赵高杀了这么多自己的子女,一定不会让赵高把持如此大的权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