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病人都希望给自己治病的医生是华佗再世,然而讽刺的是,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死于“医闹”的医生。
想要考察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就必须考虑华佗所处的历史背景,不能单单考虑曹操的原因,曹操是握有生杀大权,然而曹操也爱才惜才,不会无缘无故杀害华佗。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士连连。在那个时代,“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理想目标,而华佗就是众多读书人中的一员,他本为“仕人”,入仕为官同样也是华佗的人生理想。
在东汉时期读书为官的热潮已经达到了顶点,汉顺帝时期太学生就已经达到3万多人,学儒读经为官已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被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名医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华佗纵然为医,但心中常感懊悔。
你可能会说,那《三国志·魏书》里不是有一段记载了华佗被推荐为官的经历吗?当时的沛国相陈珪举荐华佗为孝廉,而太尉黄琬征辟他做官,华佗不是也没去吗?
关于这次事件的原因,林振清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华佗才气大,很自负,陈珪、黄琬举荐的官职太小,华佗看不上;二是华佗可能迷恋上从医,为了小官弃医不值得。
真正的原因还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专门在《方技传》中揭露,“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的心态。在行医过程中,他经常感到地位低下,虽然华佗的医术高明,寻他看病的达官权贵很多,越跟这些人们交流,华佗的失落感就会更加强烈,时间长了,性格就变的怪戾了,很难与人相处了。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的说:“为人性恶,难得意”。
华佗在后悔和不断自责的过程中,等待他入仕为官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曹操整日忙于战事,时常头痛不止,经人举荐神医华佗可治此病,果然华佗用针扎胭愈穴位,效果很好。随着政务军务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越来越厉害,又叫华佗来治。华佗这回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你的病短期内治无法根治,即使长期治疗,也只是延长寿命罢了,言外之意,该倒计时了。
华佗虽为神医,有些病即使治不了也不足为奇,但是直接跟曹操说死期将近,未免有些危言耸听,充满了要挟的意思。
林振清在文章中曾经指出,华佗借给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来要挟曹操给他加官进爵。曹操事后曾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以此自重”,意思就是华佗想借此给我治病的机会抬高身价,但是曹操没有立即答应。
华佗便以收到家书为由,回老家去了。到家以后,又以妻子病重无人照顾为托辞,一去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
曹操曾多次下令召华佗回都,华佗一直托辞妻子得病,不肯回去,言外之意就是曹操什么时候给他加官进爵,他就回去。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生了重病,就给他些钱财买点补品,放宽期限。如果华佗撒谎,就把他抓回来。
结果,华佗果真撒谎,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最终认罪伏法。
《汉书·申屠嘉传》中记载:“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不敬”的案例很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
罗贯中《三国演义》捧刘贬曹之意,世人皆知,因此人们在印象中普遍认为曹操就是“坏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坏事”,而想当然的把华佗定位为“好人”,先入为主的认为曹操杀害华佗的原因就是曹操多疑,然而历史都是后人所著,不免掺杂个人情感,小说更算不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