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雪域礼赞?|娄佳宁:与生命赛跑的“急先锋”

雪域礼赞?|娄佳宁:与生命赛跑的“急先锋”

人物小传

娄佳宁,男,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1975年生,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副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南部执行主任,援藏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日喀则国家级创伤救治中心医疗总监。

在日喀则,娄佳宁凭借专业所长,带领身边的藏族医生,创立了西藏第一个口腔黏膜病的亚专科,对于患口腔斑纹类疾病或口腔潜在恶性疾病病人的早期筛查,意义重大。

三年援藏,他还想为日喀则做得更多——到今年年底,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牵头的“西藏自治区急诊创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将满一年,这显著改善了日喀则的公共卫生急救能力。娄佳宁作为创伤团队的一员,亲身经历了中心的创建过程。从口腔科专家,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医疗总监,娄佳宁初心不变:按当地所需,尽上海所能,一切为了日喀则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多学科协作的急诊创伤中心

日喀则市作为区域中心,境内有318国道、219国道等多条交通干线,近年来经济发展与旅游兴旺进一步提高了交通流量,急性创伤较为多发。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底启动创建急诊创伤中心,于2020年初以该中心牵头申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增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各专科救治的配合,救治时效性得到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逐年提升。

娄佳宁介绍,急诊创伤中心采用了多学科协作的创伤救治模式。在急救流程中整合了急诊科、骨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重症监护室等临床学科,以及影像科、输血科、超声科等平台学科,跨科室配合。除了主治科室以外,其他科室定期会诊,在实战中全面磨练各科室的医疗水平。

重大手术或罕见病例不再是痛点

以往,当地医疗力量较为薄弱,应对重大手术或罕见病例时,不敢做、不能做。通过上海医疗援藏,引进技术、传授培训,很多曾经难以在本地实施的手术都能做了。

娄佳宁介绍,当前高等级的三级、四级手术已占到医院总手术量的45%,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以往较少涉足的微创等难度较高的手术,现在也能开展了。

雪域礼赞?|娄佳宁:与生命赛跑的“急先锋”

近期,萨迦县的17岁少年索拿扎西在工作中发生意外,右手卷入了搅拌机,几乎被完全绞断,仅有1厘米的皮肤和几根肌腱相连。到医院时,他受伤已近2小时,而家属远在百公里以外。

娄佳宁的好搭档、援藏医生阮洪江果断指示抓紧时间做好术前准备,并立刻通知手术室,尽快实施急诊手术再植。在此次手术治疗中,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急诊接诊后,绿色通道迅速启动,在急诊科、麻醉科、骨科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经过4个多小时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索拿扎西的断手被成功接上,日喀则首例断腕再植手术大获成功。

雪域礼赞?|娄佳宁:与生命赛跑的“急先锋”

完善抢救流程更快更默契

作为管理团队一员,娄佳宁和同事们一起,在实践中建立了新的急救流程。他以一起交通事故为例:一辆农用三轮车侧翻掉入山沟导致多人受伤。当天下午,从救护车到达医院,创伤中心急诊及各专科医生全部到位,到所有伤员完成急诊处置、检查和收治的处理仅耗时1小时55分钟,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改进。“对于事故中的危重伤员,要夹上带有编号的红色胸牌,负责处理的医生护士也要将同样的胸牌挂在胸口。这项措施保证了各有一位医生和护士专门对接红危重病人。接下来伤员完成检查后,会按照损伤各部位严重程度和处理优先顺序收治到相应科室。”娄佳宁说。

一家医院的急救水平以及各科室的配合默契度,与医院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相关。因此,能够在援藏过程中参与急救创伤中心的建立,娄佳宁感到非常自豪。

作者:沈竹士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