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海东之女徐文金:弟弟曾是文化部副部长,2004年去看她,落泪了

提示:这个“惨然一笑”让人心碎、让人动容,在那个年代,革命先辈面对被害亲人,能做的缅怀也许只有这样,也只能是这样了。中国革命,徐海东不仅个人功勋卓著,还有66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为此,毛主席称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1935年9月,红军到达陕北后,徐海东与周东屏结婚。斯诺采访中提到的妻子是他的前妻田得斋,田得斋和徐海东生有过一个女儿徐文金。显然,在当年的采访中,徐海东认为田得斋和女儿一起被害了,而这中间“藏”着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徐海东之女徐文金:弟弟曾是文化部副部长,2004年去看她,落泪了

1936年,西征战役结束,红15军团在今宁夏同心预旺镇整训。8月26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见到了时任红15军团的军团长徐海东,并在预旺堡开始了对他进行了采访。这次采访的时长5天,也就是说,斯诺和徐海东在一起待了5天时间。这次采访的内容,当然被斯诺写进了他的旷世名著《西行漫记》,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这是徐海东第一次与外国人打交道,像个腼腆的孩子,俯下身子小声地问彭老总:“你把这个外国人介绍给我,我拿他怎么办啊?”彭老总笑着说:“你这个大名鼎鼎的‘徐老虎’,连飞机、大炮都不怕,还怕个外国记者?!”徐海东虽然跟着笑了,但他的心里仍然有些不踏实:“听说记者什么都要问,他问我时,我和他说什么啊?”彭老总告诉徐海东,斯诺是我们的好朋友,“对他什么实话都可以说”。

显然,斯诺的采访是在这一“前提”下展开的,他和徐海东就此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并说:“这次难忘的采访,使我懂得了懂得了红军为什么能够不惜生命而顽强战斗。”除了将采访的内容写成文字外,他还给徐海东拍了张照片,照片上的徐海东笑得很乐观,表情也非常自然、流畅。大约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问徐海东革命胜利后,想去做什么。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告诉斯诺,他做窑坯又快又好,革命胜利后,仍是个有用的公民,“参加革命只为求阶级的解放,日后想做个普通劳动者”。当然,这次采访对徐海东来说也是记忆深刻的,多年以后,斯诺返回美国,他仍然常常指着斯诺给他拍摄的照片对人说:“斯诺是我唯一的美国朋友,他是最难缠的记者,他简直要把你的心挖出来看看。”

徐海东之女徐文金:弟弟曾是文化部副部长,2004年去看她,落泪了

今天,翻开《西行漫记》,在红色窑工徐海东的章节,可以看到斯诺当年是这么描述徐海东的:新来的那个人(徐海东)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样子,大家不由得都笑了。也正是这个人让斯诺说,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斯诺说,有三天之久,每天下午和晚上好几个钟头,我一直在向徐海东和他的部下提出关于他们的个人历史、他们的军队,以及他们目前在西北的情况等等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内幕消息”、“独得之秘”可以兜售(这种行话他们也不懂),也没有漂亮的、成套的讲话,我得反复盘问才能从他们嘴里套出一些东西来。但当他问徐海东“你家里的人现在哪里”时,徐海东不禁突然感到很大的兴趣,连忙坐直了身子:“我家的人全都给杀了,只留下一个哥哥,他现在四方面军。”

斯诺:“你说在打仗的时候打死的?”

徐海东:“哦,不是!我的哥哥只有三个是红军。其余的都是汤恩伯和夏斗寅将军枪决的。国民党军官一共杀死了徐家六十六个人。”

“六十六个人!”斯诺说,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徐海东:“是的,被杀的人中有我二十七个近亲,三十九个远亲——黄陂县的人都姓徐。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甚至婴孩都给杀了。姓徐的都给杀光了,除了我的妻子和三个在红军中的哥哥,还有我自己。后来两个哥哥又在作战时牺牲了。”

徐海东之女徐文金:弟弟曾是文化部副部长,2004年去看她,落泪了

“你的妻子呢?”斯诺问。

徐海东:“我不知道她的下落。一九三一年白军占领黄被县时她被俘。后来我听说她被卖给汉口附近的一个商人做小老婆。这是我逃出来的哥哥告诉我的,还有其他人被杀的事。在第五次围剿中徐家有十三人逃出黄被,到了礼山县。但他们都被捕了。男的被砍了头,女人小孩被枪决。”随后又补充说:“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许多红军指挥员家里都发生了这样的事,只是我家损失最大而已。”

斯诺说,徐海东看到他脸上吃惊的脸色,就惨然一笑。

这个“惨然一笑”让人心碎、让人动容,在那个年代,革命先辈面对被害亲人,能做的缅怀也许只有这样,也只能是这样了。中国革命,徐海东不仅个人功勋卓著,还有66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为此,毛主席称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1935年9月,红军到达陕北后,徐海东与周东屏结婚。斯诺采访中提到的妻子是他的前妻田得斋,田得斋和徐海东生有过一个女儿徐文金。显然,在当年的采访中,徐海东认为田得斋和女儿一起被害了,而这中间“藏”着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徐海东和周东屏有3子1女,被众所周知的只有两位,即长子徐文伯和女儿徐文惠,均为高校毕业,徐文伯后来曾担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徐文惠曾任开国元勋后代合唱团理事长。徐文金因为没有文化,在老家做了一辈子农民。

徐海东之女徐文金:弟弟曾是文化部副部长,2004年去看她,落泪了

1900年,徐海东出生于一个贫苦人家,从小就在饥寒交迫中生活。祖上六辈人都在村里制坯烧窑,无田无房。9岁那年,他被父母送至私塾念书,因成绩很不错,私塾先生觉得他很有灵气,为他取名“徐元清”。但到了读私塾第三年时,同班一个地主的儿子欺负他,他受不了,拿砚台砸人家,结果导致人家头部受伤。私塾先生拿戒尺惩罚他,他觉得自己没错,一生气就夺了先生的戒尺,背起书包回了家,又像祖辈一样做起了窑工。

1921年,徐海东已经21岁了。那时,在这个年龄不结婚,是很难说过去的。于是,在父母的操办下,徐海东与田得斋结了婚。田得斋也是个苦出身,很小就被抱到徐家做童养媳,从小与徐海东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也算是青梅竹马。婚后,两人的感情很不错,田得斋聪明能干,在徐海东的影响下剪了发、放了脚。1925年,徐文金出生,也就是这一年,徐海东参加了革命。田得斋虽然不知道“革命”是干什么、有什么意义,但她坚信,只要是徐海东做的一定是对的,就会全力支持徐海东。

1927年,田得斋因为徐海东参加革命受到牵连,被关进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始终保持沉默,没有说出丈夫的一个字。本来,敌人想留着她,引诱徐海东回来救人,但在徐海东全家被害后,敌人觉得留着她也没有什么用了,就放出话来要田家出些银子前来保释,前提是她出狱后必须与徐家断绝一切关系。就这样,田家上上下下凑了笔银子,把她保释出来,又嫁给了当地的一位农民。

田得斋被关进监狱后,徐海东也被迫逃离家乡,徐文金被伯父用箩筐挑着连夜逃走。其后,徐文金隐姓埋名,当了一户乡村人家的“童养媳”,长大后,与一位叫高正凯的乡村医生结婚,成了徐海东遗留在家乡的唯一血脉。新中国成立后,徐文金已经24岁,已是一位母亲,这时,她的身份已被乡亲们公开,有人对她这样说:“你爸爸在北京做了大官,你现在去找他,让他给你安排一份工作,你们一家人就可以去北京过好日子了!”但徐文金生活困难,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大山,又没有去寻找父亲的盘缠,直到1951年才动身。

徐海东之女徐文金:弟弟曾是文化部副部长,2004年去看她,落泪了

此时,徐海东在大连养病,阔别20多年的父女终于相见,徐文金终于见到了人们述说的那位9次负伤都没死的战神父亲。徐文金陪父亲住了两个多月,徐海东面对病魔,仍为革命继续工作,而且还带头节俭,说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举,用钱的地方很多,不节俭是不行的。看着父亲舍不得吃鱼吃肉,甚至把洗过澡的水留下来冲厕所,徐文金一次次欲言又止。

两个月后,徐文金估摸着自己要离开了,鼓足勇气向徐海东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徐海东沉默了一会儿,告诉女儿:“现在刚刚解放,政府负担还很重,你又没有文化,怎能搞特殊化呢?再说,我们流血闹革命图个啥?现在农村有田地种,有房子住,穷苦的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你回到农村与乡亲们一道种田有什么不好呢?”徐文金含泪离开,这就是她20多年没有见过面的“当大官”的父亲,他的泪一方面是因为父亲受伤身体不好,看了她难受;另一方面是觉得父亲很无私,更多是出于对父亲的感激和敬重。

就这样,徐文金告别父亲徐海东,回家乡后继续当农民,1958年时,她和高正凯已育有4男1女。这年10月中旬,徐海东偕夫人周东平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今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在亲属烈士陵园望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光荣流血”久久不语,并在墓前拍了张相照片。后来,徐海东在回忆自传中说:“因为当时来到那里时,我无法用言语去表达一个失去亲人的人的痛苦,但我同时想到祖国的革命事业,是由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换回来,所以此刻我只有无上的崇敬和缅怀之情,除此之外,我想不到任何的词语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徐海东之女徐文金:弟弟曾是文化部副部长,2004年去看她,落泪了

也许,正是因为当时的这种心情,徐海东在这段回忆里并没有提到自己还家乡当农民的女儿,因而,人们并不十分清楚,他在这次回乡与女儿徐文金相见的一些细节,只知道徐文金常翻看他的照片,对自己的孩子们说:“我们徐家的后人,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接下来,很快就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徐文金的5个孩子因为饥饿常常生病,1962年春天,丈夫高正凯也离开了人世。生活的困难就要击垮徐文金,有人见状劝徐文金找找父亲徐海东,但徐文金却没有,硬是吃糠咽菜将几个孩子一天天拉扯成人了。

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于郑州逝世。临终前对儿子徐文伯说:“你们都在城里有工作,只有你的大姐还在乡下当农民,她受的苦最多,你们要好好照顾她。”但是,徐文伯去乡下看同父异母的姐姐徐文金时,已经是2004年了。徐文伯说:“当时,我以为父亲就那么一说,总觉得姐姐也苦不到哪里去,但去了才知道姐姐有多苦……那天,在姐姐家的房前屋后,转了好几圈,一遍遍地看着那破破烂烂的房子,我落泪了!”徐文伯给了徐文金1万元钱,让徐文金去修房子,但徐文金一直推辞着不肯拿。

徐海东之女徐文金:弟弟曾是文化部副部长,2004年去看她,落泪了

在此前的2000年,是徐海东诞辰一百周年,徐文金和儿子高卫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时,记者穿越了连绵群山后,才在距大悟县城数十公里的一个名叫“灿金套”的小村里找到了徐文金。村里只有10来户人家,记者在报道中有过一段这样的描述:

在村子北边池塘边,有一间瓦房,随行人告诉记者,那就是开国元勋徐海东之女徐文金老人和儿女们居住过的房子。不巧的是,瓦屋的大门紧锁。同村的人说,徐文金老人被儿子接到镇上去了。他们说,老人身体差,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她的儿子在镇上租了房子,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老人。回到新城镇,记者来到了他们租住的两间简陋房屋。听说有人来看望她,已是70多岁高龄的徐文金老人,颤巍巍地将记者请进屋里。听明记者来意后,徐文金老人感激地说:“感谢你们一直惦记着我,但你们大老远跑来跑去,俺心里真过意不去。”

徐海东之女徐文金:弟弟曾是文化部副部长,2004年去看她,落泪了

面对镜头,徐文金说:“父亲曾教育我,他说他是农民的儿子,虽然他成为将军,但仍是农民的儿子,要我一辈子在乡下当农民。作为他的女儿,按照父亲的心愿生活在农村,有啥后悔的呢?我自豪的是没有辜负爸爸。”当时,她的身体很不好,是瘦骨嶙峋的样子,而穿着打扮与农村老太太没有任何区别。记者问过一些人:“你相信她(徐文金)会是徐海东的女儿吗?”这些人都摇头,但当得知实情后,都深深地被感动了。

2009年,在大山里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徐文金辞世。网络资料显示:她的5个孩子至今都生活在当地,最高学历为初中,其中两个儿子是党员,一个儿子在部队当了7年兵。徐海东生前曾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只要有一口气,不为党工作,就是最大的耻辱。”在这句话里,受到感染的他的子女同样受人敬重。

徐海东之女徐文金:弟弟曾是文化部副部长,2004年去看她,落泪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参考了斯诺《西行漫记》以及解放军报《揭秘:徐海东与埃德加·斯诺在一起的五天》(2019-03-15);长江日报《大将徐海东子女今何在 为革命牺牲66位亲人》(2010-06-27)等史料,感谢原作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西部人文地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