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马人:曾认为中国丝绸来一种树,树上能梳下比羊毛还精细的东西

只要是发展着的社会,就阻挡不了人类文明交流的脚步。于是,历史上也便有了长安与罗马的那场分明是命中注定的艳遇。在这场艳遇里,人们听见罗马的一位哲学家近于无奈地这样述说:“我曾见过一些丝绸制成的衣服,它既不蔽体,也不遮羞。女人穿上它实在不能说自己不是裸着身子。这种衣服是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花巨资从不知名的国度进口而来的,这是为什么?为的只是让我们的妇女们在公共场所也能像在她们的私房里一样,裸体接待情人。”

罗马人:曾认为中国丝绸来一种树,树上能梳下比羊毛还精细的东西

长安(今西安),这个长治久安的地方,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的城市。她站在那里,雍容华贵,博学大智,恢弘无限,展现着中国精神与中国文明的高度。同时,她又暗藏着中国历史的底片,向世界亮出了中国文化的名片。今天,当人们站在中国西部的大地上,胸中装下长安的山山水水,并在不经意间冒出来的某一处烽火台上审视那段历史时,一切都变活了。古老的丝绸之路越沙漠戈壁,过高原、草地、湖泊,把东方的中国与罗马帝国连在了一起。

这一连,便是7000多公里,是一条若明若现、断断续续,又充满着无限荣光的路,让欧亚大陆熠熠生辉。

史记中说,西安(长安)这方长治久安之地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这座当年的世界第一大都市有九条主要街道,汉朝政府除了让自己的官员与居民生活在城内,还把长安的蒿街开辟为外国人的居住区,即所谓的“蛮夷邸”。城市人口数十万,城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是当时罗马城的四倍。

罗马人:曾认为中国丝绸来一种树,树上能梳下比羊毛还精细的东西

汉朝的统治者把著名的“长安九市”,分为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集着各种手工业作坊。来自亚成各国的商户拿出他们的奇珍异宝,在这交换着丝绸和瓷器。史书上还说,西安(长安)不但宫室林立,而且金钱和粮食储备都十分充足。随着丝路的开启,狮子、孔雀、大象、骆驼、宝马这些珍禽异兽陆续来到了长安,出现在汉朝皇家林苑,被皇帝用来打猎和娱乐。同时,胡麻、辣椒、菠菜、番茄、大蒜、柠檬这些物什在长安的市场上交易,丰富着皇家与百姓的生活。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这时已基本形成。公元1868年至1872年间,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了七次的地质学调查,采集了大量的地质学标本,并在回国之后的1877年,撰写出版了《中国:我的旅行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在这本书里,李论述了中国与中亚、印度等国家地区的古代交通贸易路线。同时,他还注意到丝绸在古代中国与西方交往的重要价值,在历史上希腊、罗马有关中国的词汇seres,serica等,都来源于丝绸一词。因此,创造了“丝绸之路”这一词汇。

罗马人:曾认为中国丝绸来一种树,树上能梳下比羊毛还精细的东西

李希霍芬给丝绸之路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连接中国与河中(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中国和印度之间丝绸贸易的通道。他还根据史记的记载,并把丝绸之路的开通定在公元前114年,即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开端。因此,今天人们说到丝绸之路时,张骞是被提到的第一个人,但事实是在张骞之前,希腊人是有可通过草原游牧民族获得丝绸的,只不过是数量很少而已。

当时,希腊人说的“赛里斯”是东方一个可与印度相提并论的国家。学者研究认为,“赛里斯”绝对不仅是指当时的中国,它是一个笼统的对于产丝国家的称谓。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人们仿佛可以肯定,丝绸不可能一下子传播得那么远——它大约是在战国中期走出国门的,走的是欧亚之间的草原之路,游牧于黑海、里海、咸海一带的斯基泰人和其他游牧民族无疑是欧亚草原之路的开拓者——其时,丝绸之路其实已经存在,只不过是民间的、自发的、没有组织的。

罗马人:曾认为中国丝绸来一种树,树上能梳下比羊毛还精细的东西

罗马人第一次见到丝绸据说是在公元前53年。尽管当时的政府禁止平头百姓穿丝绸,并对丝绸制作的技术进行保密,但丝绸还是被民间传到了罗马。

得来不易的,即是神秘的、贵重的。当年的罗马人对于丝绸也是一样的。丝绸刚传入罗马时,罗马人认为,其原料来自于东方的一种树,这种树上会梳下一种比羊毛还精细的东西。此时,张骞已通西域,大量的丝绸已进入中亚。罗马的执政宫、叙利亚总督克拉苏在卡莱与安溪人作战,安息人亮出一种镶着金边的用丝绸做的、色彩艳丽的军旗,罗马人惨败,克拉克亦被安息人砍掉了脑袋。之后不久,凯撒便穿着丝绸做的衣物出现在公众场合,由罗马帝国的独裁者变为时尚达人。

真正的时尚,欢喜着自己也愉悦着别人。有了凯撒的“引导”,再加上罗马人对于身体之美的热衷,丝绸这种半透明的物什很快便在罗马上层社会流行,并以其光洁与柔软等特性也很快成为了罗马人生活中的奢饰品。

罗马人:曾认为中国丝绸来一种树,树上能梳下比羊毛还精细的东西

“我曾见过一些丝绸制成的衣服,它既不蔽体,也不遮羞……”罗马人是喜欢但也无奈的。这就是当年的丝绸对于罗马帝国的影响,它没有由西域传入中原的狮子和大象的狂野,但却比狮子和大象来得更为持久与猛烈。

今天,人们虽很难说清,丝绸当年在罗马到底有多贵(据说,价格高的时候,一磅丝绸可以换一磅黄金),但透过古罗马作家普林尼的感叹,分明还是能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的——这位作家说,罗马人每年在这些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奢侈品上的花费已经超过了一亿赛斯特斯(古罗马货币)。

也许,正是因为价格的原因,罗马的元老院曾禁止男性臣民穿着丝绸,对于女性使用丝绸也进行过一些限制。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止罗马成为丝绸消费大国,由于需要量大、价格高,又要完全依赖进口,罗马甚至不惜与丝绸中转并且高价垄断的安息帝国和萨珊波斯发生战争。

罗马人:曾认为中国丝绸来一种树,树上能梳下比羊毛还精细的东西

今天,翻阅古罗马的相关史料,人们不难发现,在一些海关条约、和平条约,甚至商行的章程里都能有丝绸的影子。罗马政府为了增加收入,还专门开征了“丝绸税”。甚至,丝绸的价格成了罗马帝国经济的“晴雨表”,充当了货币的职能——政府将丝绸囤积起来,以达到保值与增值的目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