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中山去世后一波三折,遗体进行防腐后被换铜棺,宋庆龄数次大哭

中国近代的伟大人物很多,孙中山被称为国父,可见他的地位不一般。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有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共领导者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也为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革命基础。

孙中山所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建立了共和,确立了人权,并让中国人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女性不缠足、反对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废除封建迷信等,让中国文明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并催生了全新的社会面貌。

但这样一位革命先驱,却没能够看到新中国真正地稳定下来,1925年便因肺癌而去世,时年59岁。这样一位伟大的精神领袖陨落,让当时许多进步人士和民众心痛不已。孙中山先生的身后事,也是一波三折。

孙中山去世后一波三折,遗体进行防腐后被换铜棺,宋庆龄数次大哭

伟人遗愿:保存遗体,让精神永存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前,曾有一份遗愿公布于世,他希望自己去世后遗体能够保存下来,就像俄国列宁同志那样,放置在透明水晶棺内让后人瞻仰。

孙中山先生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永存于世间,而是想借此来警示后辈们:要让革命精神永存下去,民主思想永不磨灭!

为了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他的追随者们尽最大努力完成这件事。为了找寻能够供人瞻仰的水晶棺,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从苏联订购,因为当时苏联人对保持尸体不腐烂、制作水晶棺工艺都很有经验。

孙中山去世后一波三折,遗体进行防腐后被换铜棺,宋庆龄数次大哭

孙中山和苏联人交好,并且他的核心思想中就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因此苏联人十分愿意帮助中国人打造这样一口水晶棺。

但由于水晶馆打造时长以及运送到中国都需要花费时间,是来不及给孙中山先生下葬的。苏联找借口说遗体防腐技术属于国家机密,拒绝向国民政府提供。无奈之下,北京协和医院只得临危受命,进行孙中山遗体防腐工作。

由于一系列原因,加上战乱时局动荡,孙中山先生真正进行下葬,入土为安,已经是1929年。在这四年时间里,也经历了三次易棺,四次入殓,并且最终他没能够入殓水晶棺内,而是换成铜棺进行国葬。

孙中山去世后一波三折,遗体进行防腐后被换铜棺,宋庆龄数次大哭

三次换棺,最终选择了铜棺

为了长久保存遗体,协和医院的医生们首先将孙中山遗体的内脏摘除,然后在体内放入防腐剂,在等待苏联水晶馆前,先选择了一口楠木棺材进行遗体装殓。

为何选用楠木呢?因为中国古代皇室贵戚进行入殓时,楠木棺木属于首选。楠木本身就具有了很强的防腐功能,放置于楠木器皿中的物体较难腐坏,因此楠木棺材解决了燃眉之急,成为孙中山遗体的暂存处。

孙中山去世后一波三折,遗体进行防腐后被换铜棺,宋庆龄数次大哭

但是协和医院选出来的那口楠木棺材太小了,遗体入殓后几乎放不下其他鲜花、国旗或者防腐药草等物品。而且作为一代伟人,让孙中山遗体入殓这么狭小的棺材内,也有失体面。当孔祥熙看到这口楠木棺材后,直呼不行。

孔祥熙在民国时期,属于四大家族之一,十分富有,他和孙中山也有姻亲关系。当场就决定要花钱给孙中山换上一口更大的楠木棺材,新的棺材四周还镶嵌了金属夹层,并且在棺木上方也增加了一层玻璃,以此来增强防腐功能。前来祭拜者,可以推开棺盖瞻仰孙中山先生仪容,这是孙中山遗体的第一次易棺。

孙中山去世后一波三折,遗体进行防腐后被换铜棺,宋庆龄数次大哭

一番波折后,从苏联定制的水晶棺终于运到了北京。但打开一看令人失望,它和列宁的水晶棺有很大不同,列宁的水晶棺上面和四周面都是水晶制作,但定制棺只有最上面一层是水晶面。

并且由于运输途中出现问题,导致这口水晶馆有瑕疵,经过专家勘测后测出这副水晶棺最多只能让遗体维持20年,根本不能和列宁的水晶棺能保存150年相提并论。

孙中山去世后一波三折,遗体进行防腐后被换铜棺,宋庆龄数次大哭

但这是苏联的一份礼物和心意,国民政府接受了,并将孙中山的遗体进行第二次易棺,移入水晶棺内。

但没过多久,孙中山遗体就出现了腐败迹象,出现黑斑,经过仔细勘测后发现水晶棺木上有许多细小的裂痕,让空气进入到棺内。所以,必须弃掉这口水晶棺,赶紧找新的棺木。

孙中山去世后一波三折,遗体进行防腐后被换铜棺,宋庆龄数次大哭

1929年举行国葬,入殓铜棺

迫于无奈,需要紧急购入新的棺木,工作人员决定从美国花费重金买到了一口铜棺,因为它的密封性很好,能够起到防腐作用,只是它是不透明的,无法供人瞻仰。

虽然没能够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但起码还是让其遗体保存了下来。因为已经无法展现出列宁先生遗体的那种状态,因此国民政府决定还是进行入土安葬。

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进行了第三次换棺后,终于安宁了下来。时隔四年后,孙中山先生指定的墓地终于在1929年竣工,国民党在北伐战争之后,蒋介石也统一了政权,有时间来举行葬礼。

孙中山去世后一波三折,遗体进行防腐后被换铜棺,宋庆龄数次大哭

于是,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遗体从北京碧云寺运往南京紫金山墓地,这是国民政府举行的第一次隆重国葬,设置了三天公祭,举国哀痛,自发前来送行的人士达到了12万多人。

宋庆龄作为遗孀更是心痛不已,数次落泪大哭。她哀伤孙中山先生早逝,更在身后事上受尽了波折,而每一次易棺都让她心痛不已。1929年6月1日,棺木入土,孙中山先生终于得到了安息,这一日也被称为奉安大典。

孙中山去世后一波三折,遗体进行防腐后被换铜棺,宋庆龄数次大哭

小结: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目睹了中国被列强瓜分和清王朝的腐败,决心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他是在黑暗中的那把火炬,照亮了一部分中国人,让许多进步人士跟随他寻找新中国的出路。

正是在他的革命呼号下,才有了许多除旧迎新的进步运动,让整个中国摆脱了清王朝的腐朽不堪的落后面貌,让进步力量不断滋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接力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志,在不懈努力下创立了新中国,并将新中国建设成为了一个有实力的国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