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神童妙对下联成千古佳句

从古至今,五千年的文化缔造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能人辈出的中华大地上,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诗句名篇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人墨客们运用方块字,利用起承转合以及平仄之间的魅力,延伸出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神童妙对下联成千古佳句

而有一种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变,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变得更接地气,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到如今,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习俗,这就是对联,一种充分运用了对称美和平仄美的文学产物,某些特殊的对联,甚至出神入化的运用了汉字的同音不同字。对联不似诗词一般可以由很多字组成,从而抒发写作人的情感。

对联虽然短小精悍,但一字一字间都透露着人们的才思敏捷和对文字运用的如鱼得水。对联的历史之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悠久的文化,凭借着文人墨客们的热爱,和人们的口口相传,才在现代又重新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神童妙对下联成千古佳句

长久的时间让对联在演变过程中,也留下了不少奇闻异事,从著名诗人郑板桥,到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无一不被对联的平仄魅力深深折服,就包括历史上有名的女皇武后,也因为对联而对一对神童姐妹而刮目相看。

武后,武周的开国君主,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当时那个时代,女性地位明显低下,武后成为皇帝不仅顶住了时代的舆论,而且她在位期间任人唯贤,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还开创了科举制度,可以说武后是一个绝对称得上贤明的皇帝,虽然在当时亦或是后来的封建社会舆论里,对武后多有不满,但她的贤明和功绩也是后人所不能抹杀的。

武后虽然是个女子,却并没有遵循古代时候女子无才就是德的训诫,相反,武后不仅颇有才华,而且文韬武略对于知人善用和贤才的开发都颇有手段。

这样的武后,对于有才能的人格外珍视也就并不奇怪了。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神童妙对下联成千古佳句

相传武后在位时,尚在大唐年间,宣化府有两姐妹,姐姐13岁妹妹9岁,这姐妹俩可不得了,二人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很快便名声大噪,关于二人的神童传闻传遍大唐,后来,名声渐渐传到宫里。

那时武后已经继位,一听盛唐居然有如此神童,当即下令要传二人进宫,要一睹神童的风采。

姐妹二人便在官员的安排下来到了武后面前,当时的姐妹二人都还是孩童,稚气未脱,看起来活泼可爱,武后一见便十分欢喜,拉着姐妹二人就要去观赏风景。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神童妙对下联成千古佳句

武后遣退身边众人,独自一人拉着姐妹俩在河边散步,走着走着,岸边杨柳拂岸,正是芙蕖盛开的好时候,荷叶翠绿,芙蕖如同羞怯的少女藏在荷叶中,这如画的景象中,有一位僧人撑着船穿梭在其中采摘荷花,武后有意要试试姐妹二人的文采,当即出了个上联,让姐妹俩对下联,上联出的十分巧妙,巧妙之处就在短短的上联中,藏着四个谐音字,难度很高。

姐妹二人沉吟片刻,武后以为二人被难住,谁知就在此刻,远处突然传来如高山流水般婉转美妙的琴音,姐姐听得此琴音,当即对出下联。这下联不仅工整,而且情景交融,十分应景,武后听后也是为之一震。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神童妙对下联成千古佳句

继续向前走,走到一块照壁前,照壁上画有栩栩如生的战争场景,金戈铁马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武后沉思片刻,又出了个上联,这次的上联中有两个谐音字,可由于两个谐音字的来回调换顺序使用,难度也就丝毫不逊色于第一个,可谁知道年纪轻轻的妹妹,只不过思考了小小的片刻,就对出个工工整整的下联,武后大喜,一时间顾不得身份就抱起妹妹,表达自己想要把她留在宫中好好培养。

可是两人姐妹情深,但又不敢拒绝武后,只能双目含泪的互相对望,武后看出了两人的不舍,作为一个明君,她深知强人所难不是君子所为,于是放弃了要留下妹妹的想法,赐给二人十分丰厚的礼物,派人将二人送回家去了。

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神童妙对下联成千古佳句

对联不仅包含着炎黄子孙的智慧,也暗藏着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当然,无论哪一种好的文化,都是值得我们保护的古人的智慧结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