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一词,在古代有先秦时期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因为当时的奴隶制社会,所采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也就是分封那些王公贵族或者功臣们为诸侯,给予他们一定的土地和人口,然后让他们有能力拱卫王室。这些诸侯在他们的土地上面,就是相对独立的王,他们所统治的土地,也就构成了一个个的小国。
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了秦朝,自此拉开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序幕,这个时候的封建,代表的则是一种国家制度,与其同级的,则是它所取代的奴隶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封建一词已经是落后思想的代表了,特别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新潮思想大量涌入,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进入21世纪以来,"封建"与"落后"一词完完全全的划上了等号,如今我们说一个人思想迂腐、落后、不开放,就会称其为"封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封建时代,人们思想的封闭和保守。
那么,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所有朝代都是非常封闭和保守的吗?
其实不然,我们如今所认为的"封建"含义,不过是受到了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朝的时候,经过元朝混乱的统治,汉人重新主政,急切需要一个官方的统治思想,随着朱熹等人的出现,"程朱理学"逐渐占据了当时社会思想的主要地位,这一学说所宣传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极大地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内敛性的发展,中国人开始变得保守和封闭起来。
到了清朝,满清统治者更加变本加厉,特别是在乾隆一朝,大兴文字狱,统一思想,官员们见到皇上了,孩子见到父母了,都必须行跪拜礼,整个社会,奴性思想十分严重。
而明清两代,又是封建时代的最后两个王朝,离现代社会最近,我们自然而然的就将当时的社会思潮认定为了整个时代的思潮,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在明代以前,中国社会的思想都是比较开放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他最宠爱的妃子叫做戚夫人,戚夫人是一个寡妇,一个寡妇能够成为一国之君的妃子,还深受其宠爱,足以见得的当时的汉朝人并不"封建"。
我们常常说,中国最强盛的王朝有二,分别是汉朝和唐朝。其实,在文化方面,这两个朝代能够兴盛,都得益于其不"封建"的社会思潮。
在唐朝,没有什么三纲五常去约束人,刚刚经历了百年民族大融合的中华大地,整个社会的局面都会比较活跃的,而唐皇李世民又是一个极为开明的人,当时的长安,可以说是世界最早的留学盛地,不少外国人都到这里来学习中华文化。
唐朝的女子十分开放,这一点,从她们的穿着打扮就可以看出来。唐朝因为受到胡人文化影响,她们穿衣服主要讲究的是舒适,遵循三大要点,分别是"薄、透、露",这也是为何我们今天在看唐朝宫廷剧时,会发现当时的宫女们,穿着打扮都十分性感的原因。
这并不是说唐朝的女子比较随意,而是当时的社会思潮就是这样,而他们对于两性之间关系的看法,其实和现代相比,都还要过一些,更是远远不会像明清两代一样,女子都不敢出闺房了。总而言之,整个唐朝社会的女子,还是相对开放的。
比如李世民,他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取得大权,然后即位的,在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之后,他甚至不顾旁人眼光将其妻子纳入了自己的后宫。又比如武则天,她本是李世民的一名宫女,在李世民死后,儿子李治有看上了这位父亲的宫女,将其纳为了自己的妻子,用现代的话会说,就是小妈当上了妻子。从这两个例子看来,足以见得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开放了。
到了武则天时代,唐朝的女性地位更是达到了顶峰,这在当时那个男权社会是难以想象的,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带来了社会的活跃,四方夷人都非常愿意来到唐朝生活,这里深厚的文化氛围,大国的气象,以及包容的文化特征,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