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时期最长寿的武将,他在任时控制了今越南北部

吕岱(161年-256年)出身寒微,步入中年才投奔到江东孙氏政权下在吴郡试任一名郡丞,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而是努力做好分内的工作,取得了孙权的信任与器重,得到了组建一只自己的军队的机会,开启了后半生的戎马生涯。吕岱讨伐山越贼寇,平定长沙三郡,镇压醴陵叛乱,征战万里,平定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广东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威震南疆!担任交州刺史期间,在南洋群岛和东南亚一带宣扬国家的教化,开始了与今东南亚国家的正式往来。到了80岁依然体态刚健,亲自处理政事,93岁时官拜大司马,96岁去世,临终叮嘱其子丧事从简,清廉一生。

三国时期最长寿的武将,他在任时控制了今越南北部

《三国志·卷六十 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曰:“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也,为郡县吏,避乱南渡。孙权统事,岱诣幕府,出守吴丞。”由此可知,吕岱是为了躲避海陵战乱,投奔孙权帐下的。一次孙权亲自察看各县仓库以及监狱犯人,官员都被接见。“岱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召署录事,出补馀姚长。”不难看出吕岱是因出色的才干脱颖而出,获得了这次重要提升。接着他开始招募精壮的士兵,得到一千多人。恰逢会稽的东治等五个县的贼寇吕合、秦狼等人作乱,孙权任命吕岱为督军校尉,和将军蒋钦等人带兵征讨,最后捉住了吕合、秦狼,五个县的骚乱被平定,吕岱因优秀表现被加封“拜昭信中郎将”。吕岱也曾奉命入蜀地帮助刘备攻占益州,但中途离开了,《吴书》曰:“建安十六年,岱督郎将尹异等,以兵二千人西诱汉中贼帅张鲁到汉兴寋城,鲁嫌疑断道,事计不立,权遂召岱还。”

建安二十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面对顽死抵抗的敌人,吕岱攻打包围了阴山,直到叛军投降,平定了三郡。孙权把吕岱留下来镇守长沙。之后“安成长吴砀及中郎将袁龙等首尾关羽,复为反乱。砀据攸县,龙在醴陵。”孙权派横江将军鲁肃攻打攸县,吴砀突围逃走。吕岱攻打醴陵,终于捉住并斩了袁龙,再次升迁为庐陵太守。

二、平定交州

交州:包括今中国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和中部。自秦汉时代起即已归入中华版图,汉献帝,建安八年,因“张津为刺史,士燮为交趾太守,共表立为州,乃拜津为交州牧”,至此交趾刺史部始称交州。

东汉末年,岭南最大地方势力代表为士燮兄弟。《三国志·卷四十九》曰: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当时贵重,震服百蛮,尉他不足逾也。建安十六年,趁刘备西征益州之际,孙权派遣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权加燮为左将军。”这样,岭南势力就与东吴政权暂时达成妥协,但交州的实际统治仍在士氏手中。东吴对这位不称王的“岭南王”并不真正放心,交州割据分离的危险依然存在。

延康元年,吕岱代替步鹭担任交州刺史。吕岱到任以后,高凉贼寇头目钱博请求投降,吕岱根据指示,任命钱博为高凉西部都尉。另外郁林的少数民族叛乱围攻当地县城,吕岱讨伐并打败他们。“是时桂阳湞阳贼王金合众於南海界上,首乱为害,权又诏岱讨之,”吕岱便生擒了王金,送到京都,处死、擒获贼匪共一万多。吕岱升任安南将军、假节,封为都乡侯。

公元226年,交趾太守士燮去世。孙权觉得削弱这个割据势力的时候到了,便“以燮子徽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代燮。岱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为广州,岱自为刺史。”按照当时父亡子继原则,如刘璋承袭刘焉的职位,士徽不会对这个分配满意,果然拒不服从调动,公然自认交趾太守。举兵发动叛乱,派军守戍海口武装拒吴。吕岱得到消息后便上书请求讨伐士徽反派之罪,亲率三千铁骑日夜不停地渡海前往交趾,但是军中有人就提出异议“徽藉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吕岱却持不同的意见认为能奇兵致胜“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婴城固守,七郡百蛮,云合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于是接着进军,到了合浦,和戴良会合

一起进发,士徽听说吕岱大军以及兵临城下,大为震惊,吕岱先前也已派旧友——士徽的堂弟士匡进城劝降,表示只要服罪,“虽失郡守,保无他忧”,走头无路之下,士徽与其兄士袛,弟士干,士颂等六人,肉袒奉迎吕岱大军。吕岱纷纷士氏兄弟穿上衣服,一起前至郡府。次日晨,吕岱设好帐幕,命士徽兄弟以此进入,当着满座宾客之面,吕岱肃然起立,拥节宣读诏书,列举士徽罪过之后,一身令下,将士徽推出猿们斩首,并将首级通过驿站传送武昌报捷。没有叛乱的士氏成员如士匡也被贬为了庶人。不久士徽手下大将甘醴、桓治等人率领当地吏民反叛,吕岱奋起迎击,大破干、桓叛军,至此交州平定,吕岱进一步晋升为番禺侯。

三、宣传教化

东吴于是撤销广州,仍像原来那样设置交州,吕岱仍为交州刺史。它随即在交州“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形成“威如万里,大小承风”局面。接着又进军征讨九真,消灭擒获的敌人一万多。孙吴政权重视海外关系,吕岱还积极派遣从事在南方宣传教化,约公元226年,“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通焉,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回国后,康泰著《吴时外国传》,记述他出使扶南等国的见闻﹐朱应著《扶南异物志》。虽然今天两书均已散佚,但这是已知的中国人看外国的早期重要著述之一,《水经注》《艺文类聚》《梁书》《通典》《太平御览》诸书有所征引,为研究中国和南海诸国早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献。此时,国界外的扶南王,林邑王,堂明王等,都派遣使者向吴国进贡。孙权表彰了吕岱的功劳,加封他为镇南将军。

虽然有史学家批评吕岱斩士徽,贬士匡是为了自己的功利,但这促进东吴政权恢复对岭南的实际统治,而且将汉朝放弃两百多年的海南给收了回来,稳固了中国南部疆土。孙权都下诏夸赞“自今已去,国家永无南顾之虞,三郡晏然,无怵惕之惊,又得恶民以供赋役,重用叹息。”更不用说派人到“南宣国化”,在我国历史上可与东汉时期班超遣使访问西亚各国一事相媲美。范文澜先生曾经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吕岱这次外交行动开始了终于与南海的正式往来···与甘英、班勇介绍陆上西方诸国同是文化史上重大贡献。

四、高风亮节

吕岱晚年,平定廖士叛乱之后,已经八十岁了,依然体态刚健,精力旺盛,亲自处理政事。奋威将军张承给吕岱写信说“旦奭翼周,二南作歌,今则足下与陆子也。忠勤相先,劳谦相让,功以权成,化与道合,君子叹其德,小人悦其美。加以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又知上马辄自超乘,不由跨蹑,如此足下过廉颇也,何其事事快也。周易有之,礼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尽此美耶!"陆逊死后,诸葛恪代替了陆逊,孙权于是把武昌分为两部,吕岱掌管右部,从武昌到蒲圻。升任他为大将军,封他的儿子吕凯为副军校尉,在蒲圻担任监兵。孙亮即位,升任吕岱为大司马。

吕岱为官清廉忠贞,以公事为重,当初在担任交州刺史期间,多年未能照顾到家庭,导致家中妻子儿女饥饿贫乏。孙权知道后叹息不已,责备朝中群臣说:"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于是立即派人加倍赏赐吕岱家属钱米、布匹、棉帛,每年有一定数目。

起初,吕岱与吴郡人徐原关系很好,徐原为人慷慨,有才能志向,吕岱知道他能成大事,赠给他服饰,和他讨论问题,后来推荐提拔他,徐原做官做到侍御史。徐原生性忠心正直,喜欢直言,吕岱每次有过失,徐原都要劝止争论,还公开议论,有人告诉了吕岱,吕岱叹息说:“是我所以贵德渊者也”。等到徐原死去,吕岱为他哭得很伤心,说:“德渊,吕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复於何闻过?"人们谈到这件事都赞美他们的友情。

公元256年,为东吴操劳一生的吕岱在武昌与世长辞,时年96岁。吕岱在弥留之际吩咐家人:“殡以素棺,疏巾布褠,葬送之制,务从约俭。”其子吕凯都一一照办后,将父亲归葬于海陵高阳荡。

历代评价

“诸葛瑾、步骘……吕岱……忠于为国,通达治体。”东吴才高德茂的太子孙登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认为吕岱隳肝沥胆,时国家的栋梁。

陈寿评价“吕岱清恪在公。”正是肯定吕岱在职时的清廉恭谨,可当官场楷模!

西晋“洛阳三俊”之一陆机十分认同吕岱的才干:政事则顾雍、潘濬、吕范、吕岱以器任干职。”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的是:“岱时年已八十,体素精勤,躬亲王事,与逊同心协规,有善相让,南士称之。”赞扬了吕岱和陆逊共管荆州文书时和谐互助的同事关系。

胡三省:“当方面者,当如吕岱;委人以方面者,当如孙权。”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认为孙权是善于因材授职的,吕岱也不负期望,大有所为。

参考文献:

裴松之注 《三国志》

康泰 《扶南记》

房玄龄《晋书》

姚思廉《梁书》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