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邱清泉战死后,2位夫人带子女逃难,被解放军认出后,儿子很淡定

人不管怎样,都要为后世留下来一点东西,而若这些东西能成为对后代的一种庇护,那一定是幸运的。邱清泉(1902年—1949年),男,汉族,字雨庵,浙江永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战死后追赠二级上将),抗日爱国将领,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

邱清泉性格特立独行,暴躁狂妄,打起仗来又不要命,人称“邱疯子”。这连同他文化功底深厚,精通英、德文,擅诗文,喜好军事学术研究和诗词创作一起,成为了他为后世留下来那点东西,也很幸运地成为了他死后对后代的一种庇护。

邱清泉战死后,2位夫人带子女逃难,被解放军认出后,儿子很淡定

邱清泉是在昆仑关战役中成名的,“邱疯子”的雅号也是在那场战役中得到的。

昆仑关战役为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也是桂南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战力最强规模部队的一场战役。主要地点位于中国广西战略要点昆仑关。

1939年11月15日,日本军在北海湾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后,以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于24日沿邕钦公路北犯侵占南宁。12月4日进占昆仑关,桂南会战打响。国民政府调集四个战区五个集团军的兵力参加桂南会战,以确保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第三十八集团军中央军第五军奉命主攻昆仑关,12月18日凌晨战斗开始打响。

邱清泉时任第五军新22师师长,负责组训新兵,他的上级是杜聿明,第五军副军长、代军长。12月16日,第5军在杜聿明率领下发动反攻。邱清泉原本奉命移防长沙,突然接到命令增援昆仑关。他率兵掉头南下,并于当日开赴战区,抢先敌军到达昆仑关以南的五塘,果断奇袭日军,占领六塘,截断日军退路。

邱清泉战死后,2位夫人带子女逃难,被解放军认出后,儿子很淡定

日军抽调精锐部队向五塘增援,邱清泉将计就计,以一团兵力与敌正面周旋,诱敌深入,将主力埋伏两旁高山,并命工兵炸毁五塘、六塘之间的大桥。结果日军中计,被从高地上冲下的中国军队以泰山压卵之态打了个溃不成军,只能丢掉车辆与重武器,退向两旁山地躲避,公路上堆满了各式车辆,各种轻重武器以及累累敌尸。邱清泉随后指挥装甲部队从山林中呼啸而出,开足马力在敌阵中横冲直撞,就像是在痛快淋漓地砍瓜切菜。

“疯子”的名声就这样被打了出来,12月30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歼灭第21旅团5000余人,21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士官死亡达85%以上,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战后,邱清泉获颁四等宝鼎勋章,认为这是他平生最畅快淋漓的一仗,不禁赋诗一首:

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

天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

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

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邱清泉战死后,2位夫人带子女逃难,被解放军认出后,儿子很淡定

这一年,邱清泉37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人生之道也是这个样子。诗,不是人人都会写的,所以,能让人们更长久地记住那些会写诗的人的名字。虽不是有意而为之,但诗的柔情曾经温暖过邱清泉那颗“疯子”的心,而人们也因诗记住了邱清泉“疯子”的名。更重要的是,人们记住了邱清泉曾是一名抗日爱国将领。

淮海战役,面对的是强大的解放军,邱清泉的上级仍是杜聿明,邱清泉仍“疯子”般地狂傲着,黄百韬兵团覆没后,杜聿明率他和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这时,他手下还有10万人马,是杜集团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兵团,他有恃无恐,还对参谋长李汉萍说:“现在是海阔天空,任我高飞!”

这一年,邱清泉已经46岁,但还不懂得“刚易折、柔易曲”的道理,还想“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结果是他死了,被击毙了。

1949年1月6日下午3点,粟裕集中华东野战军10个主力纵队和上万门火炮,对杜聿明集团发动了总攻。邱清泉在警卫营保护下向南突围,凌晨时分到达张庙堂(亦称张庙台)第二零零师指挥所,最后阵亡于张庙堂村东南约四百多米的一片农田里。

当时,邱清泉被一长串机枪子弹扫射过来,胸部连中七弹,尸体后由民工抬出,经辨认确是他本人无疑。解放军念他曾抗日有功,将他殓棺埋葬,还在他的墓前竖了一木牌,上写:“乐清(永嘉)邱清泉之墓。”

此时,邱清泉的一生被一抔黄土划上了句号,但他的后代却因为他的“疯子”性格分明比别人多出了些许幸运。

邱清泉战死后,2位夫人带子女逃难,被解放军认出后,儿子很淡定

邱清泉有两位夫人,原配黄氏,是邱清泉的同乡。1920年,18岁的邱清泉依父母之命迎娶黄氏,1923年,生子国贤。其后,邱清泉投考黄埔军校,投笔从戎,很少回家,1929年南京与叶蕤君结婚,生有3男:邱国渭和邱昆仑(另一位不详);2女:邱莉娜和邱莉娃。

1949年南京解放后,邱清泉的二位夫人黄氏和叶蕤君带着6个子女逃难,在福建被解放军认出,当了俘虏。两位夫人很是慌张,但解放军却说邱清泉抗日有功,不仅没有为难他们,还给予他们优待。告诉他们想去哪里都可以,并给他们开具了通行证,发放了路费。

这一幕使邱国渭深受感动,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信任解放军,进而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留在大陆,回上海继续读书,完成学业。1930年出生的他,随家人逃难前,是上海圣约翰大学外语系学生,当时已经19岁。因为这个决定,他让自己和母亲以及弟弟妹妹们就此分离,母亲以及弟弟妹妹们此后去了台湾,他们之间只能隔海相望,而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另外一番景致。

1952年,邱国渭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图书馆,做外文书籍的采编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位姑娘,有了幸福的爱情。姑娘长相漂亮,追求者众多,还是袁世凯的后代,但唯独看中了他。理由是他比别人“老实”。婚后,他们有了3个孩子,但到了七十年代,夫人却在一次带学生下乡劳动时因病去世,把3个年幼的女儿留给了他一个人。

邱清泉的儿子和同事

邱国渭独自默默承受,同事写的回忆文章说他“住在溧阳路那边假三层的房子,楼下住的是复旦中文系的老教授。对这一切,他都不吭声”(武重年 马长林 《我所知道的邱清泉之子邱国渭》,世纪杂志,2018年04期),硬是把生活的苦难给熬过去了。十八年代,他到复旦分校做兼职教师,还提拔为外文采编部副主任。后来,他的三个女儿也都到了美国读书,他也去了美国定居。

在被提拔为外文采编部副主任后,邱国渭还担任过上海市政协六届委员,但他的同事却说,“他本人对这些其实都不感兴趣,他一直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从来没有去开过会”。而他的母亲以及弟弟妹妹,在台湾不久便去了美国,一直旅居美国。十八年代时,他的母亲叶蕤君曾回大陆探亲,还曾到杭州拜访过邱清泉的堂弟邱清华,只是回美后没几年时间,叶蕤君就去世了。因此,他去美国,也算是为了同分别了几十年的亲人相聚。

历史,在这里变得静悄悄地,没有了“疯子”。幸运吗?已经是够幸运的了,幸运的是人们在大是大非里对于英雄的共同尊重——爱国,可以是一个人的幸运,也可以是大家共同的幸运!

邱清泉战死后,2位夫人带子女逃难,被解放军认出后,儿子很淡定

最后,还需赘述的是:在新近拍的《大决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邱清泉的部队被围,他感到突围无望,就拿院子里的一棵树出气,并对手下的两个将领说是这是为他们找出路,让他们把院子里的树给砍了。那两个将领因为没吃饭,不想干,树虽是被砍了,却没明白他的意思。砍一棵院子里的树就能找到出路吗?显然,这是电视剧的虚构,邱清泉不至于迷信到了这个程度——院子在很多时候被理解为“口”,而口中有木一般会被理解为“困”。

邱清泉父母

举一个例子吧,是邱清泉有名的轶事。从德国留学回来的他,喜欢上了牧羊犬,并带回来了两只。后来,他得知四川军阀邓锡侯很喜爱养狗,家里养了很多条重庆犬,就非要让自己的牧羊犬与邓锡侯的重庆犬决胜负。

这场关于狗的打架结果虽然是邱清泉的两条牧羊犬不敌,一死一伤,但从中不难看出邱清泉好斗并在乎胜败的军人性格,而一个把太多精力放在这上面的人,一般是在乎或者留意不到“困”的。所以,作为军人的邱清泉的疯子性格,不会让邱清泉在穷途末路上还有那种心思,那个有关砍树的镜头,只能是被一笑而过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