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赓: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不忘妻子的家人,把妻妹介绍给了陈锡联

爱一人就要爱她或他的全部。不知道是谁说的这句话,后来就被很多人时常挂在了嘴上,但现实的情况是,把它挂在嘴上的人却往往不知道或不能完全知道它内含的分量。所以,有时候,“爱她或他的全部”并不一定要看那个爱人的人怎么去说,而是要看他或她怎么去做。

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先辈们立身行道,往往不会有关于爱情的豪言壮语,但却能做到爱行合一 、无问东西,爱就爱一个人的全部。这背后是先辈们高贵纯洁的品质,陈庚和王根英就是这样一对令人敬重的夫妻。

陈赓: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不忘妻子的家人,把妻妹介绍给了陈锡联

1939年3月8日,那时候,已有“三八妇女节”这个节日了。1924年,为确立妇女在社会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则,我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广州举行,鼓励妇女坚决地走“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和妇女自求解放的道路”,但在15年后的冀南军区驻地,这个节日里仍然响着激烈的枪声。

南宫市,今河北省辖、邢台市代管县级市,但在当时,这里还是一个县,为冀南军区驻地。县里有个叫“前后王家村”的村子,是一二九师供给部驻地,王根英时任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3月8日这天,敌人包围了王家村,王根英把组织给自己的骡子让给了伤员,自己同警卫部队一起徒步突围,但当他们好不容易冲到村外,却发现装有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怎么办?王根英毅然决定回村取回挎包,警卫部队的同志们没有拦住她,她一个人再次冲进了敌人的枪林弹雨。然而,当她取回挎包,再次突围却在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下倒下了。

同志们清楚地看到王根英倒下时的模样,手里拿着枪,还想朝敌人开火,挎包被她背在身后,敌人的子弹朝她射来,她的身体瞬间变成了弯曲的弧状,似乎被敌人的子弹推着向后漂移了一下,然后就倒在村口了。组织队伍营救,同志们看到她身上的血汩汩流淌,除了子弹留下的弹洞,还有之前与敌人搏斗时,敌人的刺刀留下的多处洞痕,鲜血染红了她身下的土地,也染红了在牺牲的那一刻,被她由身后紧紧抱在了怀里的挎包。

王根英同志就这么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她的丈夫陈庚正率三八六旅越平汉线西进,当天就收到了她壮烈牺牲的消息。手握电报,陈庚泪水滚落,当夜在日记里写道:“三八,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随后,陈庚中断了一个多月一直写日记的习惯,决心要为妻子守节三年。

王根英

王根英1906年出生于上海浦东,9岁起在外商纱厂当童工,16岁顶替别人名字进怡和纱厂。1924年进思恩义务夜校读书时,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与陈庚相识是在1923年,当时陈赓在上海,公开身份是工人夜校教员,不但课讲得好,而且在讲授之后还能与学员们打成一片。王根英很爱听陈庚讲课,被陈赓幽默潇洒的言语和外表深深吸引,而她的美丽漂亮和洒脱大方让陈赓十分赏识,并对她产生好感。

陈赓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到上海不久便学会上海话,利于开展工作的同时,也有益于结交一些朋友。陈赓时常用上海话和王根英聊天,还陪王根英去破旧棚户区看望王根英的父母,王根英的父母也很喜欢陈赓。据说当时陈赓就对王根英进行了表白,但王根英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并没有答应陈赓。之后,两人匆匆作别。

1927年2月从苏联回到上海,3月前往武汉,在北伐军第2方面军任特务营营长。同年年4月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5次全国代表大会,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也出席了此次会议,陈赓决定抓住机会向她表白。在一次听报告时,陈赓在一张纸条上写下:“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之后把纸条递给了王根英。王根英虽然在心里喜欢陈赓,但她并不喜欢陈赓的这种表白方式,又觉得陈赓在这样的场合向自己表白很不严肃,把陈赓写的纸条贴在了身边的墙上,然后继续听报告。

没想到陈赓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又递了第二张纸条过来: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王根英同样将这张纸条贴在了墙上,陈赓更来劲儿了,又传了第三张纸条: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王根英有些生气,看也没看就把第三张纸条和前两张一样都贴在了墙上。休息时,大家都围了过来问王根英:“你这样处理情书,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王根英还没回答,陈赓就抢先说:“这还不好理解吗?她把条子贴在墙上是想让更多人看到我向她求婚!”

王根英很不高兴,对陈赓说:“你也太自信了吧!”随后又问陈赓:“你也问问你自己,我凭什么嫁给你!”陈赓幽默地说:“你凭什么嫁给我?这个还是简单嘛……首先是我爱你,然后是我们都是革命同志,有感情基础……”但他的话没说完,王根英就转身走了。虽然,陈赓的这次表白碰了壁,但这件事轰动了大会,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严肃地批评了陈赓,说陈赓不分场合,不懂恋爱的艺术,求爱不讲策略。陈赓接受,随后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出面找王根英谈话,王根英这才羞涩地答应了。就这样,1927年5月经党组织批准,陈赓和王根英在武汉结婚,成为一对革命夫妻。

陈赓: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不忘妻子的家人,把妻妹介绍给了陈锡联

新婚不久,陈赓便与王根英分别,跟随周恩来去了江西,筹措和参加了南昌起义。王根英虽在会场拒绝了陈赓,但那只是不喜欢陈赓的表白方式,陈赓走后,他带着对陈赓的绵绵思念一个人回到上海,和很多新婚的女性一样,在她的心里有着对丈夫的太多的柔情蜜意,但三个多月后,她看到的却是一个伤痕累累的丈夫。原来,起义军撤出南昌向广东进军中,陈赓于8月24日的会昌战斗中负了重伤,左腿中了三颗子弹,胫骨腓骨全被打断。一路艰险,陈赓经汕头、香港,最终来到上海治疗。

王根英又喜又悲,看着重伤的陈赓忍不住哭了起来,陈赓说:“哭啥呢?死不了!”王根英赶忙说:“我这是高兴的,见到你受伤的你,总比见不到你要好!”随后,陈赓进骨科医院治疗,在王根英的精心照顾下很快康复,化名王庸,在上海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王根英协助陈赓开展情报工作,为免敌人疑心,她带来年幼的妹妹王旋梅、弟弟王鑫昌,四人组成一个“像模像样”的家庭。

1931年4月,因顾顺章被捕叛变,陈赓先是在上海隐蔽,不久又带着王根英前去天津工作。这时候,他们的儿子陈知非还不足两岁。9月,陈赓装作一个病人,带全家从天津乘火车绕道青岛回到上海,随后,陈赓被派往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工作,王根英带着儿子陈知非留在沪东区工作。此时,面对离别,陈赓除了妻子心里除了妻子,还有对儿子的依依不舍,而王根英除了对丈夫的思念,还有一份让年幼的儿子再次见到父亲的希望。

陈赓: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不忘妻子的家人,把妻妹介绍给了陈锡联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中共上海党组织紧急动员起来,全力支持十九路军。王根英组织了沪东工人救护队,直接开到前线服务。“一·二八”抗战结束后,王根英回到工厂做工,她先后在香烟厂、鞋厂当工人,继续领导和组织工人的斗争。期间,全国总工会成立女工部,王根英被调任女工部部长。

经过革命风雨的洗礼,王根英的内心更加厚重并且成熟,但在她的日思夜想里,战火岁月为她送来的依然是一个受伤的丈夫——1932年秋天,陈赓在新集-胡山寨会战中右腿膝盖处负重伤,同年10月离开部队到上海治伤。家就这样成了陈赓最佳疗伤地,回到家中的那一刻,他虽然能暂时避避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却把残酷的战场痕迹带到了家里,伤口依然是疼痛的血流。妻子王根英接受并爱着他的全部,在为他安抚伤口、料理生活的过程中,两人的爱情变得坚如磐石。任凭风和雨,磐石无转移。而在这个过程中,默默照顾着丈夫的王根英更像是古诗词名句中与磐石相伴的一株蒲苇,是丝一样的柔软,却始终坚韧并且结实。

1933年,陈赓伤愈,党组织决定他和王根英夫妇一同回中央苏区。这对陈赓和王根英来说都是幸福的,因为它意味着结婚已有六年之久的他们可以在一起工作、学习并且团聚了,但不幸的是,在他们动身之前,因为叛徒出卖,王根英被捕,被关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陈赓逃出,来到中央苏区,任红军第1步兵学校即彭杨步兵学校校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很难再有妻子王根英的消息。

陈赓: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不忘妻子的家人,把妻妹介绍给了陈锡联

王根英被判有期徒刑8年,后被转送“南京第一模范监狱”,在狱中,她开展数次绝食斗争,坚定勇敢,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根本没打算活着出去,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1937年经过组织营救,她被接到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之后来到到西安,辗转云阳八路军总政治部和丈夫陈赓团聚。

团聚的那天是8月26日,陈赓在第二天的日记里说,同志们为他们加菜为庆贺,组织给他们腾出了专门的住处,当晚他们互诉离情,直达深夜,没有一点倦意,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又说:“根英在狱达4年,艰苦备尝,在敌威迫利诱下,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为动摇,使我对她更加敬佩。”这就是革命人的爱情,在最苦最甜时,始终不能忘记或者说始终与之相伴的都是革命,爱因革命而情深,革命始终都贴近着彼此的心灵。

陈赓: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不忘妻子的家人,把妻妹介绍给了陈锡联

接下来便有了前文中写到的王根英同志的壮烈牺牲,便有了三八成为陈庚生命中最惨痛也不可忘记的一天,以及他为妻子的守节。1943年2月,陈赓与傅涯结为伴侣,但这时的陈赓依然没有忘记王根英,一方面是儿子陈知非还在王根英的娘家,另一方面是陈赓总想为王根英的家人做些事。但现实的情况是,王根英牺牲后,陈赓就再没有得到王家的任何消息,直到1946年,在组织安排下,当年那个曾为姐夫、姐姐站岗放哨的只有十多岁的王璇梅,才带着陈知非来到了解放区,而这也是王家人自陈赓离家后,第一次得到的、确切的、关于陈赓还活着的消息。

与陈赓一起来见王璇梅和陈知非的是傅涯,在那一刻里,王璇梅才了解到自己的姐姐王根英已经牺牲了,同样,只有17岁的陈知非才知道自己的妈妈王根英已经不在人世了。眼泪的相逢让陈赓深感愧疚,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得考虑考虑儿子的前途了,同时,无论如何也该为王根英的家人做一些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陈知非进入华北大学学习,王璇梅则进入北方大学医学院读书。因为王根英,陈赓一直都非常关心王璇梅,他常写信给王璇梅,要王璇梅好好学习,在上学期间不要谈恋爱。

王璇梅和陈锡联

王璇梅非常听陈赓的话,1949年毕业后参加了南下工作团的她,从长沙经过南京时,请假回上海看望阔别3年的母亲。很巧的是,就在她要离开的前一天,姐夫陈赓也到了上海。这时,王璇梅已经27岁了,告诉陈赓自己第二天就要走,陈赓看着王璇梅,忽然想到该是给王璇梅介绍个对象的时候了。随后,陈赓想到了与自己一同来上海的陈锡联。

陈锡联的夫人1948年春天病故,留下一个3岁的儿子,陈赓把陈锡联的情况向王璇梅作了介绍,王璇梅相信陈赓,答应和陈锡联处一处。但处了一段时间,两人并没有什么动静,陈赓一边催王璇梅,一边又跑去找陈锡联,还说:“人家女孩子家,你不主动怎么行?”这样,陈锡联便主动来找王璇梅了,最终是在陈赓热心撮合下,两人顺利恋爱,并于同年完婚。

陈赓: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不忘妻子的家人,把妻妹介绍给了陈锡联

1961年3月16日,陈赓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此时,陈赓与傅涯的4个孩子均未成年,但临行前,陈赓嘱咐傅涯的却是,要傅涯替自己照顾好王根英的母亲。遵从陈赓遗愿,傅涯每月都寄给王根英烈士的母亲生活费,直到老人家去世。而傅涯也在这个过程中,把她和陈赓的4个未成年的孩子抚养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这更是爱一人就要爱她或他的全部,就像陈庚爱着王根英的全部、王根英爱着陈庚的全部,傅涯爱陈庚也接受和承担了他的全部。

在陈赓去世50年后的2011年,陈赓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移出,按照陈赓遗愿,葬回了湖南老家。与此同时,妻子王根英和傅涯的墓也迁了过来,陪伴在了陈赓将军的左右。爱在他们的心里早就站成了温暖的牵手和担当,此时以碑的姿态出现,更是一路坚如磐石的永久。傅涯同志是2010年离世的,陈赓去世后,她不仅保护了陈赓的手稿和日记等遗物,还主持编辑出版了《陈赓日记》等书籍,在军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陈赓、傅涯一家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