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疆张格尔叛乱是怎样的?平叛后,清政府重申:阿訇不得干预政治

提示:平定张格尔叛乱,打击了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边境安全,是近代中国反侵略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但这中间有一点,让人多少有些想不通,那就是张格尔由当初的区区几百人发展到最盛时也不过万余人,为什么就能“折腾”七年之久?很明显他利用了南疆各民族的反清情绪和宗教影响。叛乱平定后,清廷采取了很多维护新疆稳定的管理措施,如对各级大臣实行考核制度,加强对伯克的管理,增加驻军等等。在这中间有很重要的一条,即是:重申阿訇等不得干预政治。

新疆张格尔叛乱是怎样的?平叛后,清政府重申:阿訇不得干预政治

我们在史籍里找到了杨芳,他是贵州松桃厅人,晚清名将,贵州封侯第一人。在他的履历里,有过随军入甘肃的经历,1815年,被擢升为甘肃提督。道光七年(1827)二月,杨芳奉令随扬威将军长龄、参赞大臣杨遇春等率兵四万,平息回酋张格尔叛乱,生擒张格尔。道光帝大喜,下谕宣示中外,封他为三等果勇侯,赐紫缰,赏戴双眼孔雀翎,晋升为御前侍卫,加太子太保衔,像绘紫光阁。

这时候,张格尔已经在中国新疆闹了很多年。《清史稿· 杨芳传》是这样记述,张格尔被擒的:芳急驰一昼夜,追至喀尔铁盖山,歼其从骑殆尽。余贼拥张格尔登山,弃骑走,芳率胡超、段永福等擒之。铁盖山即今新疆阿合奇县西南喀拉铁克山。阿合奇县,属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西部天山南脉腹地,地处高寒山区。阿合据说是古女真语,意思是“被人使唤的奴仆”。《金史·金国语解·人事》:“阿合,人奴也。”清朝时,这里曾属准噶尔辖地,名图尔满。

新疆张格尔叛乱是怎样的?平叛后,清政府重申:阿訇不得干预政治

张格尔是一个“高贵”的人,但他却在这里被擒,虽然跟随着他的那些人簇拥着他往更高的山上跑,但他还是没跑掉。

张格尔是谁呢?人们似乎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他的爷爷是大和卓布拉呢敦,爷爷的弟弟是小和卓霍集占。他的这两个爷爷跟道光的爷爷乾隆对着干,闹叛乱,被乾隆灭了。作为爷爷的孙子,他同样没有干过道光。

布拉呢敦也叫波罗尼都,喀什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穆特之子。1696年,玛罕穆特乘准噶尔汗国噶尔丹为中国清朝康熙帝击败之机,在今新疆南部建立独立政权,1700年,玛罕穆特政权被准噶尔汗国策妄阿拉布坦攻灭,全家被掳往伊犁关押。这中间当然包括布拉呢敦和他的弟弟霍集占。

1758年秋天,被誉为“中国反疆独第一人”的兆惠将军统兵4000进攻叶尔羌,称为黑水营,遭大小和卓围攻,坚守三月。1759年1月,清朝援军到达,大破大小和卓军。大小和卓分别逃窜至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清军分兵直取叶尔羌和喀什噶尔。大小和卓又逃往巴达克山。巴达克山国王苏勒坦沙将大小和卓擒住处死,同时遣使向清朝表示归附。布拉呢敦之子萨木萨克逃居浩罕汗国,后来萨木萨克及其子张格尔在英国支持下又数度策划复国。

新疆张格尔叛乱是怎样的?平叛后,清政府重申:阿訇不得干预政治

紫阁元勋兆惠像, 沈贞绘,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巴达克山小一个小小的国家,史书中说其位于“叶尔羌西千余里,居葱岭右偏……有城郭,部落繁盛,户十万余”。因为把大和卓献给了清军,一度成为清朝藩属,现分属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

张格尔的父亲就是萨木萨克,逃至浩罕后生有三子,次子即张格尔。浩罕为中亚地区的封建国家,核心地区在包括浩罕、安集延、马尔吉兰、纳曼干等城的费尔干纳盆地。主要居民为乌兹别克人,其次为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版图包括今日的哈萨克南部部分地区、乌兹别克东部以及塔吉克与吉尔吉斯部分领土。

张格尔在这片土地上,成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梦想家的。

因为地理的关系,浩罕需要中国的贸易,但当时清廷上层总有一种意识,那就是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好的人混进来,与其让不好的人混进来,还不如闭关。萨木萨克逃至浩罕后,清廷为了让他能老老实实地待在那里,每年都花费一万两白银,让浩罕汗代为监视他。

一万两白银对一人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对一国来说很微不足道。拿着清朝的监视酬劳,浩罕依然很想和清朝做生意,但清廷一直不答应,浩罕就将萨木萨克当成一种筹码,从1817年起,浩罕汗就以此为条件反复提出在喀什噶尔(今喀什)享受贸易特权的要求,声称清廷要是不答应,他们就会放掉和卓及其家人。清王朝有些生气,取消了给予他们使者来中国时享受的一些特权,还停止了对他们以茶和钱为主的赏赐。

浩罕汗觉得很没面子,提出派两名没有司法权限的“阿克沙哈勒”(直译为“灰白胡子”,即长者)驻在喀什噶尔,但同样受到了清廷的拒绝。浩罕汗就利用在浩罕的萨木萨克之子张格尔和巴布顶,放出了宣称要发起一场圣战的张格尔。

巴布顶是萨木萨克最小的儿子,后来早亡了,萨木萨克的长子玉素甫在布哈拉当阿訇。中间的张格尔显然没什么事可做,也就想着要“继承祖业”了。

新疆张格尔叛乱是怎样的?平叛后,清政府重申:阿訇不得干预政治

今日喀什

可是,有什么资本呢?除了浩罕给撑腰,张格尔能利用的只有家族的背景了。

和卓是伊斯兰教对有威望人物的尊称。中国《元史》《明史》译作“火者”,清代史籍多译为“和卓”。又译“霍加”、“华者”、“华哲”、“虎者”、“和加”、“呼加”、“霍查”等。波斯语音译,释义主要指:老爷、先生;长官、官吏;宦官、太监;富人、财主;商人;老师;长者,老人等。该词原为波斯萨曼王朝的官职称谓,后演变为对权贵和有身份之人的尊称。该词引入维吾尔语是从察合台语开始的,使用历史很长,已成为维语的基本词汇。现代维语中该词释义为“主人”、“主子”、“东家”、“掌柜”;加bol构成动词后,有“作主”、“主宰”、“当家”、“称霸”之意。

通过和卓一词多少有些漫长的解释,人们不难看到,作为和卓家族成员的张格尔还有具有一定号召力的。1824年,张格尔组织起了以柯勒克孜人的数百的队伍,开始骚扰清朝边境。1825年,他遇到了一个非常愚蠢且残暴的清廷官员。在交战中,这位带着200多名骑兵的清廷官员没有捉到张格尔不说,却将一处柯勒克孜人营地里的女人和孩子,残忍地杀害了。这件不人道、不明智的事情,为张格尔创造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原因是一位柯勒克孜长者见到后,便以“不得人心”为由,召集起了一支2000人的骑兵队伍,将那位清廷官员和手下200多名骑兵包围并且杀死。

那位清廷官员的名字叫巴彦巴图,满洲正白旗人,郭佳氏。道光间累擢镶蓝旗护军统领,为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在全军陷没后,他理所当然地被柯勒克孜人杀死。柯勒克孜长者随后告知浩罕汗、乌拉提尤别的统治者、昆都士的首领、各支哈萨克的头人以及柯勒克孜的首领们,声称这是他们入侵中国夺取六城(阿克苏、乌什、库车、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地区的最好机会,张格尔也由此召集起了一支由喀什噶尔人、浩罕人、柯勒克孜人和哈萨克人组成的超过500人的军队。

新疆张格尔叛乱是怎样的?平叛后,清政府重申:阿訇不得干预政治

喀什老城

1826年,张格尔带着这支军队再次入侵。在与清军的交战中,张格尔虽然损失了近400人,但他们被清军包围后,却成功地以火绳枪等武器突围了。清军撤回喀什噶尔城设置防御,但又做一件同样不得人心的事情——处死了阿奇木伯克(清代新疆回部各伯克中官阶最高者,总管一城之穆斯林事务)玉努思以及许多被认为同情侵略者的城市居民。这又让城外的张格尔得到了一次发展壮大的机会,很快,他的队伍就扩至万人。同时,张格尔在城外抢劫到了很多贵重的货物,成了自己“成功”的帮助,又和起事者一起发泄了对汉族人的仇恨。

如此,在起事和镇压中,双方分明陷入了民族仇杀的恶性循环。

在城里杀人的人叫庆祥,图伯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巴彦巴图被杀后,他代替了他的职务。史籍是这样记述他上任后的平叛的:庆祥令帮办大臣舒尔哈善及领队大臣乌凌阿往剿,夜雷雨,张格尔溃围走,白帽回众纷起应之。张格尔复由大河沿合众数万进犯喀城,庆祥尽调各营卡兵为三营,令乌凌阿、穆克登布分率之,迎战,先后没于阵。

这之后,有一段张格尔和浩罕汗之间的“插曲”:先是张格尔求助于浩罕,约四城破,分所掠,且割喀城以报。及见官军无援,悔欲背约,浩罕酋怒,自以所部攻城未下,寻引去;张格尔追击之,收其降众数千,遂益强。意思是,张格尔起初觉得自己实力不足,便向浩罕求助,一起侵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等城,许诺将来分享掳掠物,并割让喀什噶尔给浩罕作为回报。

收到求助后,浩罕汗亲自带领了一支约万人的军队前来与张格尔会合,但张格尔看到浩罕汗没有后续军队,就有些后悔了,浩罕汗很生气,觉得与其和张格尔合流还不如自己单打独斗。两人就这样掰开了。但浩罕汗指挥军队攻城不下,不得不于二十多天后撤退。张格尔趁着这个机会追击,并说服浩罕军队中的一些人加入了自己的阵营,变得更加强盛了。

新疆张格尔叛乱是怎样的?平叛后,清政府重申:阿訇不得干预政治

两个多月后,驻守喀什噶尔城的清军因为没有补给与水源,喀什噶尔城被张格尔攻陷。那个曾处决同情侵略者城市居民的庆祥,在城里自杀了。《清史稿》说:“八月,围喀城凡七十日,城陷,庆祥自经死。”士兵们在夜色中逃走,但被追捕他们的张格尔军队屠杀,一些没有逃走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士兵投降了张格尔,其中有400多名东干人。

进入喀什噶尔城后,张格尔开始炫耀:派遣人将俘虏送到布哈拉、昆都士、巴尔赫、基发(希瓦)等地,在哈萨克人中间示众,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随后,攻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等城,自称赛义德·张格尔苏丹,复辟和卓的封建统治。

1827年初,清廷命伊犁将军长龄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的清军会师于阿克苏,组织全面进攻。这支部队大约有两万多人,后勤补给奇缺,但却受到了当地维吾尔族人的支持,有了胜利的保证。当时,时叛军3000人据守阿克苏西南约250里之柯尔坪(今柯坪),该地西南通巴尔楚克(今巴楚)、喀什噶尔,为清军进军必经之路。前文中说到的杨芳将军突袭攻占该地,打开了西进的通道。同时,和阗伯克伊敏亦率当地群众2000余人击败叛军,收复了和阗。

新疆张格尔叛乱是怎样的?平叛后,清政府重申:阿訇不得干预政治

张格尔见自己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开始逃往山区,沃森《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中说:“他的士兵带走了‘巨大价值的资产’,这些都是清军快到来时他们从六城地区居民那里抢来的东西。”

同时,“最富有和最重要的白山派同情者同他们一起迁居到浩罕领土内”。清军在帕米尔搜捕未果,在喀什噶尔安排了一支八千人的驻军,接着向所有邻近的统治者发出牒文,要求引渡张格尔。浩罕汗见到这阵势多少有些害怕,派出使者向清军“说明情况”,声称自己没的帮助过张格尔,又说如果清廷出钱,浩罕愿意帮助捕捉张格尔,但张格尔实际就躲在浩罕境内。清廷很生气,干脆切断了中国新疆六城与浩罕的贸易。

1828年,浩罕汗觉得张格尔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散布清军撤退的假消息,并收买了张格尔的柯勒克孜族岳父他依拉克,使张格尔带着五百人返回新疆。结果,张格尔发现自己上当了,在柯勒克孜人的帮助下,杨芳将军捕获了他。之后,他被清朝的将军们向北京的清帝献俘,清廷将他寸磔(碎解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斩成许多小段)处死。

新疆张格尔叛乱是怎样的?平叛后,清政府重申:阿訇不得干预政治

一场叛乱就这样被平定了,张格尔之所以失败,有着他自身的原因:当时,黑山派是依附清廷的,白山派支持张格尔,但控制南疆后,张格尔“残害生灵,暴虐甚于前和卓千倍万倍”,与其入疆之宣传完全相反。他纵容屠杀,抢掠伯克们的家,并编造财产清册,把没收来的巨额公私财产的大部分当薪饷付给了他军队中的浩罕人,使得白山派的支持者都感到了失望。

平定张格尔叛乱,打击了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边境安全,是近代中国反侵略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但这中间有一点,让人多少有些想不通,那就是张格尔由当初的区区几百人发展到最盛时也不过万余人,但为什么就能“折腾”七年之久?很明显他利用了南疆各民族的反清情绪和宗教影响。叛乱平定后,清廷采取了很多维护新疆稳定的管理措施,如对各级大臣实行考核制度,加强对伯克的管理,增加驻军等等。在这中间有很重要的一条,即是:重申阿訇等不得干预政治。

新疆张格尔叛乱是怎样的?平叛后,清政府重申:阿訇不得干预政治

帕米尔高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