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爱情,很多人都希望是轰轰烈烈的,却不知道,它最终会回归于平静的。就像一直免费的阳光与空气,突然让人们明白了它的可贵,却没法儿为它贴上昂贵的标签,只能再次默默又和以前大不同地享受。

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庐江人。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毙敌2000余,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12000余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万3千余,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因为拥有出众的军事才能和骄人的战绩,善于指挥机械化部队,所以,孙立人被西方军事学家誉为“东方隆美尔”,而台湾学者和时事批评家、作家李敖给他的评价是:“孙将军是国民党集团中最杰出的将领,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身上弹孔之多,无人可及;国际性声誉之隆,也无人可及。”

仗打得不错,孙立人经历的爱情也很丰富,一生共经历了4个女人,个个都是精彩的内容,让他分不清更爱的是谁。就像四种不同名称的花,都静悄悄地让他漫步花丛中。

在孙立人的爱情里,曾经响起过霍霍的磨刀声,被磨的刀是菜刀,磨刀的人是张晶英,孙立人的第二位妻子。

张晶英,湖南人,家境富裕,就读南京汇文女子中学时,经同学介绍与孙立人相识。1930年高中毕业后,与孙立人在上海结婚。比孙立人小13岁,与孙立人相识于一次舞会,二人一见倾心。当时,孙立人老家有原配龚夕涛,想要离婚,但遭到家人强烈反对,而张晶英的母亲也看不上孙立人这个下级军官。

爱情的力量冲破重重阻挠,让孙立人在未与龚夕涛离婚的情况下,和张晶英匆匆地结合了。

1937年8月13日,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战役之一的淞沪会战爆发,身为上校团长的孙立人在期间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淞沪抗战图志》一书中说,10月27日晨时,孙立人的部队发现了日军50人乘迷雾之机,想要用橡皮舟作浮桥,偷渡黄浦江的阴谋。孙立人指挥两名班长,在岸边竖起四块厚钢板当护墙,连续投出百颗手榴弹,将敌军皮舟炸翻,日军非死即伤,所剩无已。

仗打胜了,但其后孙立人却莫名地与家人失去联系,而随着战事的进展,从小失去父亲的张晶英,也不得不与在金陵城内相依为命的母亲一起退往长沙。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一路残兵败将,满目伤痕累累。自小在富裕人家长大的张晶英虽已24岁,却分明没有见过此种血腥和残酷。一路上,她总会抓住那些受伤士兵们的衣袖,打听着丈夫的消息:“你们知道不知道孙立人呀?他去了哪里……”不停地追问,得到的都是一个个下落不明的答案。

最终,张晶英和母亲一起流落到了长沙一座被废弃的破庙中。这时的她仍然不忘立在破庙的门口,心里一次次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怅然与忧伤以及战争的刺激,已经让她多少已经有些神智不清了。

终于,在一个夜色降临的傍晚,孙立人出现了。他看到,张晶英依门而立,喃喃自语,除了眼睛在闪闪发亮之外,全身上下都是无法掩饰的疲惫与惘然。他有些心酸地轻声呼唤:“晶英,晶英……”张晶英却像没看见他一样,让他空空洞洞地站在那里,更别说还记得他的声音了。他冲上前去,抱住张晶英:“晶英,是我啊,你看清楚了吗!”张晶英先是遇到流氓了一样地从他的怀抱里挣脱了出来,随后又转过身来,扑向他,捧起他的脸,哇哇大哭了起来。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就这样,孙立人找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岳母,当晚,他们一起住在破庙里。

原来,孙立人在那一场“漂亮的反击战”中受了重伤,身负13弹,一位叫李鸿的班长舍命将他救出后,宋子文马上命人将他送往香港救治。因为心里总惦着张晶英,总想与张晶英取得联系,孙立人在香港刚能下地走路时,就想着要去寻找张晶英、岳母和手下士兵。随后,他把身上一部分的钱分给了身边的军士,剩下的一小部分作为自己的路费,一路寻到了长沙。

伤还没有痊愈,孙立人很快便熟睡了过去,张晶英开始磨刀,母亲问她:“你这是要干什么呀?”张晶英说:“我要砍掉他的胳膊,让他不能再去打仗!”母亲不知怎么阻止自己的女儿,张晶英又说:“我说到做到,要砍就真砍……砍了,他就会老老实实待在我身边!”刀光闪闪,母亲劝女儿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他这个人,痛恨日本人,能与日本人决杀战场,他心甘情愿,就是你砍了他的胳膊,他也不会待在你身边!”如此一来,虽然事情告一段落,但孙立人没有想到,忍无可忍战争刺激的张晶英从此以后,会一心想着出家。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后来的事实也是从张晶英这边发展的,她在《我为什么信佛》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天晚上,我莫名其妙地走出了大门外,想去眺望夜景。原先我以为这里也像上海一样,晚上是灯火耀煌,谁知外面是一片漆黑,一条静静流著的小河,越发显得阴森可怖,我害怕看这样的黑暗,我赶快跑进来,但是一会儿,我又像醉了酒的人一般,疯狂的跑到大门外去,一阵习习的凉风,像薄纱一般的从我头上罩下来,我并不感到怎样,但是当我回到房中以后,从镜中发现我的嘴歪了,跟着口中又吐出一块一块的鲜血来,朋友们都说是邪风吹了。

“我用尽了方法治疗,经过中西名医,用金圈子去钩嘴,又用鳝鱼血去敷脸,又到医院去用电疗,都不能治好这怪病,甚至名医们连病原都找不出来,朋友们和我都束手无策,眼看脸歪得更为厉害了,我感到万念俱灰,因此萌生了自杀的念头,收购了足够致死的安眠药片,我不想再继续医治,而只想最后见到我母亲一面,即刻服毒。

“过了几天,我的母亲也由南京赶来了,她是信佛的人,她见我百药无效,只好命全家斋戒一天,在院子里摆香案,烧香祈祷,用二十一遍大悲咒,求了一杯净水要我喝,此时我是感到一切皆空了,没有执著的成见,就遵从母亲的慈命,虔诚的跪下,脑中贯注梦中的菩萨像,将咒水吞了,这是上午喝的咒水,到傍晚时分,嘴就正了过来。一杯咒水的功力,不药而愈,可知佛法的不可思议……”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在乱世中找到了精神皈依的张晶英,和孙立人一起到台湾后,因为不能生育,主动为孙立人“纳妾”,为的就是帮助孙立人传宗接代。而自己晚年笃信佛教的她,尤其是在孙立人“纳妾”以后更是如此,人称清扬女居士。

张晶英为孙立人“纳妾”先后有两位,第一位叫黄正,又名黄美之。1930生于长沙,肄业于金陵女子大学,1949年随家人来到台湾省。

黄正天生丽质、秀外慧中,且能讲一口长沙话,张晶英第一次见她时,就非常“中意”,随后安排她做了孙立人的英文秘书。

孙立人要比黄正大30岁,黄正做他的英文秘书时,他已经50岁了,而黄正才20岁。和孙立人有了那种关系后,黄正有很深的罪恶感。据说,她曾举起手枪朝自己的胸膛扣扳机,因枪里没子弹才活了下来,而她并不知道,这段恋情张晶英一手策划的结果。

孙立人也很疼爱黄正,还帮她取了一个英文名叫“Little”,但他们在一起并没有实现张晶英的愿望。做孙立人的英文秘书不久,黄正便因政治案件受到牵连,身陷牢狱。孙立人虽然为她四处求情,但终无济于事。出狱后,黄正改名黄美之,于1963年和一位美籍人士结婚,长居海外。直到2010年,才出版回忆录《烽火丽人》,向外界披露了与孙立人的那段“婚外情”。[i]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一次未能成功,张晶英再来一次。很快,她又为孙立人物色了另一位女子张梅英(一说张美英)。

张梅英的名字与张晶英有些相近,但她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是台湾省本地人,1928年出生,护士。与孙立人结合她虽没任何名分,却先后为孙立人生育了4个儿女,使得孙立人在年过半百后过上了儿女绕膝的生活。

此时,张晶英则可以安心念佛了——张梅英与孙立人结合后,从不出头出面,需要夫人出席的正式场合也都是张晶英出面。张梅英不仅让自己的孩子叫张晶英妈妈,也能照顾好孙立人,在他的身后默默付出,与他相濡以沫。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这就是孙立人的爱情经历,在原配之后娶了第二任妻子,又为传宗接代,再娶两房女人。很丰富,对吧?应该满足了,是吗?但谁会想到呢——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孙立人却开始怀念留在大陆的原配——龚夕涛。

龚夕涛出生于合肥名门望族,是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学生,和孙立人婚姻是孙立人的父亲孙熙泽和自己的异母长兄龚积柄包办的。孙熙泽和龚积柄系光绪同科举人,两人是拜把兄弟,后来,孙熙泽恳请龚积柄将妹妹许配其子孙立人,两人才不再以兄弟相称。

1919年,20岁的孙立人与龚夕涛结婚,虽说是包办婚姻,但婚后两人的感情还算和美。

1923年,孙立人清华毕业,随即考取官费留美。丈夫出国,龚夕涛随孙立人的父亲一起来到庐江金牛乡下,开始了将自己融入这个大家庭的生活。孙家是大户,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龚夕涛知书达理、温顺贤淑,深受他们的喜爱。

1928年,孙立人回国,回乡探亲,本想将龚夕涛带走与自己一起生活,但年迈的父亲却舍不得这个儿媳妇,以至于为龚夕涛留下一生情恨。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1930年,在南京孤身一人的孙立人与张晶英快宣布结婚后,孙立人的父亲听说儿子变了心,长途奔波,亲赴上海力阻,但无奈已是生米熟饭、木已成舟。回到家里,这位老人对龚夕涛说:“立人对不起你,但我孙家只认你这个媳妇!”

当然,在外面有了夫人的孙立人,也没把家里的龚夕涛完全忘掉。1935年,父母过世,兄弟们分家,孙立人将自己名下的家业,交给龚夕涛掌管,还要龚夕涛为自己“顶门立户”, [i i]乃至解放后,孙家留在大陆的很多人均受到过龚夕涛的关照,龚夕涛多次救孙家于危难之中。

1990年,孙立人托旧部潘德辉带儿子孙安平回乡祭扫祖墓。这时,龚夕涛已经去世9年,乡亲们把孙安平带到龚夕涛的坟前,孙安平跪下来,呯呯磕着响头,不停地呼唤“大妈”。回台湾省后,孙安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如实告诉了孙立人,孙立人拿着孙安平拍来的龚夕涛墓地的照片,禁不住落泪了。人生最需要的是留些最实惠、最温暖的东西在身边,一定不是黄金宝石的闪耀,而是直抵内心的温存和朴素。被感动了的孙立人,呜咽着说:“请将她之生死年月日时详写列入家谱立人名下元配栏!”

孙立人:为爱娶新妻,为传宗接代又娶2房女人;最终含泪怀念原配

内容丰富的爱情,在此时突然经历了走向平实的归来,有些回到了原点的意味。几年后,孙立人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寿89岁。据说,他弥留之际,大部时间在昏迷状态中,偶尔清醒时,说的都是一生中最深刻的感触,反反复复,说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原配龚夕涛,说龚夕涛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对孙家只是牺牲奉献,他一生最对不起她。

大风大浪走过去了,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但最终敌不过故乡与原本的“诱惑”,这可能就是良心吧?孙立人。后来的丰富也只能是丰富,原点上的那些东西,谁能改变得了呢?

[i] 《正室为孙立人找伴侣》,凤凰卫视,2013年06月13日;

[i i] 金其恒 陆瑢 《“我的姑姑是孙立人元配夫人”》,合肥晚报,2016-05-11。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西部人文地理

继续阅读